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热气候因其高温高湿的特性,气温逐年增加。雨量大湿度高,潮湿的环境极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影响居民舒适度。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住区微气候的主要形态因素,归纳总结出现有湿热气候环境下的住区微气候研究的成果,从街区、建筑、绿化三个层面梳理构建通风廊道的形态设计方法,为湿热气候创造宜居环境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提升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微气候舒适度对于刺激城市居民户外活动,提高城市活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湿热气候区城市的夏季。本文以湿热气候区的典型城市成都市的公共游憩区百花潭公园为例,选取景观的物质形体要素:水体、植物、建筑,通过实测夏季温度、风速、湿度、太阳辐射照度,量化分析景观要素对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地区城市露天开放空间夏季改善微气候舒适度的关键是通风和遮阴,而顺应风向的水体景观对改善城市微气候舒适度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为湿热气候区城市露天开放性空间景观规划提供初步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在多项科研项目的支撑下,与海内外学者共同开展的我国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评估与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阶段性成果,阐明了国际(地区)合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研究做下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湿热地区住区不同季节的室外热舒适特点,在湿热地区典型城市广州采用现场热环境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不同季节室外环境下人们的热感觉、热舒适、热接受度和热环境参数偏好评价。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广州住区不同季节的热舒适阈值,并对湿热地区住区的热环境设计提出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与社会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的背景下,住区中景观如何适应老龄化人群的活动,并带来更高安全性与舒适感受的问题受到普遍重视,该研究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选择典型住区景观空间进行微气候采集与分析,结合景观微气候影响机制与适老化需求进行探究,总结出微气候视角下住区各类型景观适老化选址、改造、设计等适应机制,对我国北方城市住区景观适老化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通过改变寒冷地区不同开敞空间过渡季的景观要素,提高住区微气候及舒适度,文章以郑州市工程技术学院金河校区家属院为典型案例,进行六处不同节点景观空间的风、湿、热微气候环境测试,探究住区开敞空间景观要素、微气候及使用舒适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推荐增加水体和绿化作为住区室外景观空间微气候与人体舒适度改善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寒地高层住区中,微气候适应性景观设计对于提高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哈尔滨为例,从住区组团风环境、日照条件、湿度调节、热辐射效应四项微气候调节因子分析当前寒地城市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住宅布局、植物配置、水体景观与硬质铺装四方面探讨微气候景观营造方法,以期为建设舒适、宜人的寒地高层住区景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滨水地区是住区建设热点区域之一,提高寒冷地区滨水住区室外空间的人体环境舒适感是设计者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本文以天津天嘉湖住区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寒冷地区滨水住区微气候适宜空间模式,根据与水域的关系将住区场地划分成"湾"式组团、"岛"式组团和"岸"式组团,通过软件模拟3种组团的微气候,按照计算得出的人体舒适度参数值提出3种...  相似文献   

9.
李广杰  胡英 《华中建筑》2007,25(10):118-120
住区环境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塑造美观的环境,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精神层次的需求,塑造人性化的住区环境.该文以居民对住区环境的需求为切入点,从住区的基本生活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微气候、空间领域感的塑造、交往空间的塑造和自然环境的可参与性探讨了住区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进行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寒地城市的季节变化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影响显著,作为儿童主要活动载体的住区空间设计如何去回应这些特征的季节性变化需要重视。为探讨寒地城市2~6岁儿童不同季节的活动特征如何指导住区空间设计,选取哈尔滨市中北春城、欧洲新城、恒祥城3个典型住区,分别于暖季节、过渡季节和冷季节进行实地调研,利用问卷调查、行为注记、微气候实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儿童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特征及其与住区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寒地住区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