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在建筑学中,环境概念表述了生命体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建筑学话语中与环境议题密切相关的五个词语。"舒适"概念是物质文化中的主导价值,它促进了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感受。"卫生"概念包含着空间、物理和医学的内涵,为联结身体、建筑与城市提供了一个认识工具。现代的"度量"使环境变得可以被描述和指示,并成为实现舒适的目标对象。"模拟"基于对环境要素的细分和面向能耗的排他性筛选。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为建筑学理解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适应"的思想。面对当代开放性的环境概念,建筑学的环境议题正从"环境-建筑"的对应范式转向"环境-形式-作用"的参与范式。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对环境的作用过程的充分认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环境进而以形式的创造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以雷纳·班纳姆《环境调控的建筑学》(Architecture of the Well-Tempered Environment)为切入点,通过回望自现代建筑产生以来的技术立场,反思当代建筑学环境调控的缺失,为“环境调控”议题重返建筑原则提供线索.总结了奥托·凯尼格斯伯格提出的热带建筑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概述了应对环境危机的新先锋主义实践,浅谈西方当前热力学设计的核心思路,力图唤起对于“环境调控”为导向的设计理论的再思考,寻求应对外部危机的建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莫万莉 《时代建筑》2023,(2):130-137
作者以米思建筑新近完成的山水柴院为讨论对象,指出建筑师在“普通乡村”中实践时的双重考虑,即对空间、材料、建造等建筑学本体议题的关照,以及建筑师如何作为一个协调者,令建筑能够获得更大的能动性。文章认为米思建筑从“基本”出发,从而致力于在更大的语境中对建筑学之内与外的挑战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7,(3)
以历届国际建协大会议题为脉络回顾建筑学演变历程,明确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建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点方向,"绿色、和谐的空间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任务,尚须深入探索"人与建筑环境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从而创新建筑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引导建筑回归"服务于人并顺应自然"的设计本原。  相似文献   

5.
邹强 《时代建筑》2007,(6):125-127
作为让·努维尔个人观点的表达,《路易斯安娜宣言》向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位以创造力著称的法国建筑师创作源泉的途径。以“特定建筑学”一对基地与功能的诗意表达一抵抗“普遍建筑学”,是其对全球化对建筑学科产生负面影响的回应。文章试图通过对让·努维尔三个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分析,说明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一场地特殊性的捕捉和场地精神的感悟一对其建筑不断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视野下的建筑"环境"面对的是机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医学身体"。通过现代主义早期3个为特殊生命的培育与护理设计的建筑—迦高牛舍、伦敦动物园猩猩馆、芬兰帕米伊奥疗养院,分析了通过建筑结构建立的环境与身体之间的紧密关联,和具有特征的统合形态。继而提出当重新思考环境议题在建筑学中的意义时,现代主义时期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环境观念是一个恰当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张晓春  黄钰婷 《建筑学报》2021,(12):108-115
在梳理西方肺结核疗养院建筑的空间、身体和治疗技术关系的基础上,以上海虹桥疗养院为例,着重分析在典型现代主义建筑特征背后所隐含的形态、空间组织和布局与当时流行的治疗技术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建筑师采取的设计是将医院建筑作为肺结核"医疗设备"的空间策略,使空间回应并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既体现了医疗技术、空间环境和病患身体的关联,也是见证近代中国身体观念、医疗技术与卫生制度变迁的一处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笔者在2015年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从结构和环境调控两个方面论述了建筑技术史在建筑学教育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前者与我国建筑史教学中建筑技术史的缺失有关,而后者则在班纳姆对现代建筑史学技术观之批评的基础上,涉及环境调控的技术史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议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迪勒与斯科菲迪奥的身体作品、装置作品和建筑作品等实践的介绍与分析,揭示迪勒与斯科菲迪奥关于建筑与身体、建筑与媒体和建筑与戏剧等交互关系的探索,其质疑了建筑在社会习俗和制度中的位置。文章指出建筑学只有与媒体技术发展相结合,才能体现当下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拓展建筑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建筑学思想中的演变发展的回顾,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在实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相关案例的讨论,试图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意义等不同层面阐述"日常"作为一个"零度"议题与建筑学的关系,进而为一种基于日常的建筑学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建筑学思想中的演变发展的回顾,以及对当代中国建筑在实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相关案例的讨论,试图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意义等不同层面阐述"日常"作为一个"零度"议题与建筑学的关系,进而为一种基于日常的的建筑学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环境调控"是中国建筑学界当前的热词之一。它的提出和引起热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揭示了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建筑学的核心维度。这一维度一方面为我们重新审视现代建筑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为当代建筑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框架。现代环境的度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建筑与人的关系,而日渐精细化的设备则改变了建筑的系统组成。对"环境调控"的关注和研究,正如鲁安东教授指出的,"……最重要的是对环境和使用者全过程的设计研究,而不是设备决定论",这基本上已成为国际学界的一个共识。本  相似文献   

13.
环境·建筑     
张继平 《山西建筑》2004,30(22):21-22
应用广义建筑学的学术建士勾观点,从环境视角的角度探讨了建筑现象、拓展建筑的内涵及中国建筑的发展,阐明了21世纪中国的建筑与环境的互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窦平平 《时代建筑》2015,(2):83-85,75,82
文章围绕三个议题,就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室建筑与9位观展嘉宾进行了讨论:如何看待蚕室建筑;蚕室建筑涉及建筑学本体的哪些问题;蚕室建筑对当代建筑实践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研讨嘉宾为冯果川、冯路、傅筱、郭屹民、李兴钢、刘克成、张雷、周凌、庄慎。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宏观人文学科体系着手,并根据作者的理解,提出“人学理论图式”构想,试图找到文化学、建筑学、心理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着重阐述了环境意象对建筑文化学研究的意义,力图建立意象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作为建筑环境—文化关系的一种研究途径,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建筑学、建筑现象学、环境心理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在人与建筑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归纳人对建筑环境的感知方式与建筑环境对人的影响结果,总结人与建筑环境关系研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以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继1996年建筑学报2、3期所刊本人“关于建筑学的未来几点思考”的系列论文之二,主旨为1999年国际建协在北京召开的“21世纪建筑学”大会的5个子议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建筑与技术”、“建筑与文化”、“建筑教育”(不包括“建筑师的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思潮作简要的回顾与前瞻,意在为我参与者提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形态不断迭代变幻、建筑思想日趋多元跨界、行业面临转型沉淀的社会条件下,建筑学视野下的未来性讨论尤其应当回归建筑自主性的学科脉络,重拾契合时代精神的建筑学未来话语。文章从乌托邦、反乌托邦与进托邦三个方面的价值与争议为当代建筑学未来性议题进行认识论层面的解读与思辨。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16,(6)
正10月22日—23日,由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新建筑杂志社主办,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支持的"工具/工艺—环境调控"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机械楼举行,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夏海山致开幕辞,主持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新建筑》主编李晓峰。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各大高校的知名学者和先锋实践建筑师,诸位齐聚一堂,共议"工具/工艺"这个建筑学常谈常新的基本议题。《新建筑》2016年第2期对此议题曾作了专题研讨,并在专业界引起关注。此次会议进一步探讨了其  相似文献   

20.
迈向城市、建筑、地景一体化的景观建筑学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龙华 《建筑师》2005,(1):109-112
文章以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为依据,探讨规划、建筑、地景一体化的景观建筑学设计方法;并结合作者创作实践,阐述景观建筑学在规划设计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整合规划、建筑、景园三者关系,让三者互为融合与补充,使景观建筑学体现于城市建设的各个层次与全过程,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当代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