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于会岭 《建筑知识》2013,(9):214-215
全破幕墙是种普遍采用的玻璃幕墙形式,规范要求对于较高的玻璃肋进行稳定验算,但没有给出相应计算方法。本文通过理论建立了全玻幕墙玻璃肋失稳临界荷载的解析式,并和有限元分析及和澳大利亚规范对比,探讨了全玻幕墙玻璃肋的有关稳定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玻璃肋稳定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玻璃肋的稳定承载力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弹性稳定理论,利用能量法对全玻幕墙中通过结构胶和玻璃面板连接的竖向单片玻璃肋稳定承载力进行理论推导,提出对应的屈曲临界荷载计算公式。经验证,计算公式与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这将为建立全玻幕墙玻璃肋的设计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爆炸荷载的动力放大系数没有明确的说明,要求我们根据动力分析结果确定。为了得到作用在全玻幕墙上的爆炸荷载动力放大系数,本文以天津港爆炸事故为背景,依据荷载规范,运用SAP2000有限元对爆炸荷载作用下全玻幕墙的动力响应进行时程分析,得到动力和静力荷载作用下玻璃肋的最大变形和应力,通过比较不同距离处玻璃肋的最大应力和变形得到爆炸荷载的动力放大系数为1.6,可为全玻幕墙的抗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折线形全玻幕墙的设计思路、计算方法及设计要点.确定了此类幕墙的玻璃板块应按面板而非玻璃肋进行设计;建立了包含玻璃面板和结构胶单元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与相同条件下的四边简支玻璃面板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此类幕墙玻璃面板的实际边界条件与四边简支板稍有差别,结构胶起到了传递荷载和约束面板变形的作用;提出了此类幕墙设计时需要注意的若干细节问题.可为类似形式的全玻幕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全玻幕墙 (1)全玻幕墙优先采用钢化玻璃.面板按支承于玻璃肋的简支板计算,玻璃肋按简支梁计算.面板荷载通过结构胶传至玻璃肋,结构胶应进行抗剪计算.当抗剪承截力不足时,应在板、肋交会处加设不锈钢或玻璃贴角条,以增加结构胶厚度. 面板和玻璃肋厚度不应小于12 m,肋宽不应小于100mm. (2)高度小于4.5 m的全玻幕墙可以支承在下部不锈钢地槽内;高度超过4.5 m的全玻幕墙应通过吊夹吊挂在上部吊架上.吊架可以采用钢梁或钢桁架.在自重作用下,钢梁或钢桁架的挠度不应大于跨度的1/500. (3)吊夹应有足够的夹持力,应通过试验验证.两付吊夹安装时必须位于同一平面,避免对玻璃产生平面外的附加受力.  相似文献   

6.
天津美术馆建筑北侧入口大厅采用14m高玻璃肋支撑吊挂式中空全玻幕墙,幕墙面积604.8 m~2,使用玻璃肋21块,玻璃面板60块,是目前国内最高的玻璃肋支撑吊挂式中空全玻幕墙。对超高玻璃肋支撑吊挂式中空全玻幕墙的设计参数、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确保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杨文武 《福建建材》2012,(1):40-43,45
通过厦门某工程的点支式玻璃幕墙玻璃肋支承系统结构设计分析,其计算公式未能在现行规范内全面适用。建立竖向玻璃肋点支承、水平全玻支承系统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型,根据力学模型计算分析及型式检测,结果表明:该玻璃幕墙全玻支承系统结构是可靠的、有效的。玻璃肋为脆性材料,不同于金属材料,不考虑材料截面塑性发展系数。采用硅酮结构胶或硅酮建筑密封胶对幕墙点支承系统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型不同,但对竖向肋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王敬丽  李宁 《四川建筑》2014,(2):146-147
介绍了玻璃幕墙的三种不同的安装构造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对比。以玻璃面板的最大应力值为参考值对玻璃幕墙的抗风设计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的计算方法进行抗风设计的计算。通过计算对有框式玻璃幕墙、点式玻璃幕墙和全玻式幕墙等各种安装构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玻璃肋是脆性材料,作为全玻幕墙支承结构受力具有复杂性,且跨度越大稳定问题越突出,在玻璃肋上面开孔增加了自爆的可能。超大跨度玻璃肋驳接全玻幕墙的设计应重点考虑玻璃肋的稳定性和等强连接,根据受力特点和材料特性在构造设计、材料选择、构件加工、施工工艺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现代科学技术与环境艺术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张瑜 《门窗》2013,(4):47-49
本文以全玻幕墙的玻璃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简单分析了工程中几种不同的玻璃肋受力模型,并对玻璃肋设计做了一些介绍与总结,重点推荐了利用钢夹板使玻璃肋实现简支梁受力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点接式玻璃幕墙超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点接式玻璃幕墙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场,并讨论了孔边应力特性,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室结果相比较后发现,通常认为的玻璃板“超强度”使用只是根据计算结果所得结论,实际使用情况与此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玻幕墙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玻璃肋稳定性问题也受到了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现行规范中对玻璃肋稳定性的计算尚没有明确规定。文章进行11组不考虑侧向约束和10组考虑侧向约束的玻璃肋试件的稳定性试验,且考虑不同的玻璃肋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肋承受面内荷载时总伴随平面外弯扭失稳,且侧向弯扭幅度随玻璃肋厚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玻璃面板为玻璃肋长边提供的侧向约束作用显著,玻璃肋的承载力可提高1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玻璃幕墙热传递特点的基础上,基于一维稳态热传导理论,以中空玻璃为例建立了玻璃系统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理论和有限单元法,采用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对二维温度场进行了离散,推导了单元热传导矩阵和温度载荷列阵,并推导了热对流、热流密度、辐射以及各种边界条件耦合作用下对单元热传导矩阵和温度载荷列阵的修正公式,建立了玻璃幕墙框及附加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利用Visual C++和ObjectARX对Auto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研发了玻璃幕墙传热系数计算软件TJCW,并通过算例与LBNL系列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所编软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对某工程实例中玻璃幕墙传热系数进行了节能验算。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传热系数计算模型能够正确的计算玻璃幕墙传热系数,基于该计算模型开发出的软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节能分析和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
柔性支承点支式玻璃幕墙的抗风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正确评价柔性支承点支玻璃幕墙的风振响应,通过风模拟而生成一系列准静态荷载,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套时程分析方法,并对照频域分析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依据一个实际工程两种设计方案的分析比较,对点支玻璃幕墙抗风设计中风振系数的确定提出一些建议,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索支承点支式玻璃幕墙作为柔性非线性张拉结构,有着刚度小、阻尼小、自振频率较低等特性,其在地震和风振作用下的响应不同于一般结构。采用ANSYS软件,计算分析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索支承点支式玻璃幕墙的自振特性、地震和风振作用下的响应及玻璃幕墙对主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考虑玻璃幕墙和主体结构的耦合作用,得出可独立分析玻璃幕墙的风振响应,而在地震作用下玻璃幕墙和主体结构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影响。本工程索支承点支式玻璃幕墙的设计,在地震和风振作用下是安全可靠的,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也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SYS软件对框支承玻璃幕墙在受组合荷载作用时进行了结构有限元强度分析。通过仿真分析、计算,可以准确地得到各个构件单元的变形及应力大小,从而为改善系统的力学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计算结果,可以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同时,更有利于设计过程中的优化下料,进而节省成本为幕墙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中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厚度计算公式中的不合理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理论推导,揭示了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在主体结构侧移下的变形机理,将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厚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在主体结构发生层间侧移时,玻璃面板在硅酮结构胶的带动作用下会发生转动,硅酮结构胶只承担主体结构层间侧移的一小部分;硅酮结构胶剪切位移折减系数取值应在0.45~0.50之间;所得结论可为中国隐框玻璃幕墙硅酮结构胶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天山·米立方是大型室内水上综合型工程项目。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在门厅和戏水区间跨越室内独立结构A、B座设置点支式玻璃幕墙,门厅处在10.0m高度设置走廊以连接A、B座。结合玻璃幕墙结构特点以及走廊的受力特性和构造要求,提出双肢柱、单肢柱两种支承方案。在相同荷载技术条件下,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从杆件应力﹑支座反力﹑变形以及用钢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定后选用单肢柱方案。建立了有限元整体模型,分析了玻璃幕墙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等基本静力性能以及关于特征值的基本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9.
单层平面索网点支式玻璃幕墙是一种墙体的围护结构.其结构体系是拉索桁架及拉杆桁架的简化形式。幕墙结构体系主要是在动力作用下破坏,所以文章运用有限单元法,考虑幕墙支承体系的几何非线性及玻璃面板的协同作用,来研究结构体系的自振特性。研究表明索网幕墙结构体系的频率密集,并受自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