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科技园人居环境建筑组群空间能构建出功能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交通流线清晰、环境景观优美的高科技园区人居环境,还可以达到节约用地、提高效率、结合科技发展规律利用资源的目的.从空间轴线、交通体系、空间界面、空间联系体与空间环境等方面来建构其构成方法,并且从连续性、整体性、生态性与层次性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其人居环境空间造型.本文通过对高科技园人居环境建筑组群空间形态概念内涵、设计原则、设计手法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高科技园人居环境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依托人居环境科学,选取中国古 代都城为案例,对其空间形态结构、空间组 合模式以及人居环境视角的空间模式进行 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形态结构,由分散式 的“团块结构”逐步向集中式“嵌套结构”演 化,由不规则向规则而后向不规则演变;空 间组合模式,节点要素的数量不断丰富,路径 系统由单一向多层级演化且成为城市形态的 发展轴线,空间区域由简单的区域分块向综 合性的空间组合模式演变;人居视角的城市 空间模式,秦汉人居建设中运用轴线法则, 魏晋南北朝“规划图”的出现标志着都城人 居环境建设新水平,隋唐人居营建范式成为 经典,“里坊”成为居住功能区,宋元街巷代 替里坊,夜市使得中国开始了全日制的人居生 活,明清“合院”单元、胡同体系、街道系统、 “轴线”城市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最 完善的人居环境营建系统。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居环境的进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逵 《建筑》2001,(12):4-7
一、人居环境观念的深化建设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在与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合作中 ,为贯彻1996年联合国“人居二”大会在伊斯坦布尔通过的《人居议程》 ,中国政府作了大量工作 ,在人居环境的改善与进步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关于对“人居环境”概念的理解 ,我们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最初提到人居环境仅仅是理解为改善住房条件。随着住房改革与建设不断发展 ,人们对居住的室内外环境要求日益提高 ,因此人居环境的认识逐步发展到居住小区以至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 ,包括基础设施服务的改善以及大气、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相似文献   

4.
“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铎  王诗鸿 《华中建筑》2000,18(4):32-33
该文从生态环境和未来艺术时代的人居环境需要,论述了“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5.
何丹 《中国园林》1997,13(5):6-8
通过对经济特区居住环境的设计实践,探讨人居环境的特性定位、场地布局、功能演绎、景观构成和户外空间的艺术与科学、理想与实用、娱乐与生活、人工与自然、心境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人居环境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居,无论是文明早期形成中的聚落或"国"都、还是传统后期成熟的"郡县",也无论是整个大陆的总体、还是"一乡一村"或一城,都根源于人们所形成的物质观的"气"理,这是在上述诸"人居"漫议中所明确的。而"人居",是一个人类生存或生活的空间总体的概念,该空间是由许许多多人类的"营造"物构成的,以现代科学理论的概念而言,这些满足人类生存或生活的居用之需的"营造"物,就是"建筑"。或者说,"人居"总体是以"建筑"为构成单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大自然的时、空是同时产生的,也是协同存在的,在时间运行或运动的轴线上,相应有不同空间的产生和存在,宇宙或世界万物就生存于此"一同"运动构成的时空中,人居建筑亦然.人居建筑的时间概念对应着相应的空间概念.于是,人居建筑的"时间",显然就是对相应的"空间"而言的,这是现代时空概念中的科学必然.  相似文献   

8.
陈凯峰 《城乡建设》2021,(15):79-81
人居创造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技术是为了人居生存的空间创造,而称"空间技术";艺术是为了人居愉悦的空间创作,而称"空间艺术".人类早期,人居形成于空间技术;人类后期,人居存续于空间艺术.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概念里,人居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如果说,人居技术是目标于物质形态,人居艺术则目标于意识形态,是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人居".其中,尤以意识形态内容的蕴涵最重要,也更具传统的"人居"意义,这是现代人居科学所认识而给出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9.
陈凯峰 《城乡建设》2021,(15):79-81
人居创造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技术是为了人居生存的空间创造,而称"空间技术";艺术是为了人居愉悦的空间创作,而称"空间艺术".人类早期,人居形成于空间技术;人类后期,人居存续于空间艺术.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概念里,人居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如果说,人居技术是目标于物质形态,人居艺术则目标于意识形态,是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人居".其中,尤以意识形态内容的蕴涵最重要,也更具传统的"人居"意义,这是现代人居科学所认识而给出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0.
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美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这些园林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和构成景观的空间环境中。而园林景观的表现依赖于空间环境的构成。古人云:“景以境出”、“景不嫌奇,必求境实”,在园林中这个“境”便是景观空间环境。人们对园林的空间环境有物境与意境两层感知:物境是构成景观的表象,包括空间的艺术布局和空间环境质量;意境是由景观表象而引伸的意象及由此而  相似文献   

11.
崔立东 《中外建筑》2014,(9):108-110
可持续再发展理念力求人与自然的接近,城市空间在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达到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的要求,因此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运用在走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中将起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本文在阐释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同时,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发展中面对的问题,科技,设计,人文的结合,以及与可持续再发展理念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与城市规划领域中讨论的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作为人性场所,满足人性化需求这一精神功能.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努力,在个性化与多样化、人文关怀、场所感、空间尺度宜人性与易交往性、公共艺术的成功介入等特征中获得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3.
传统聚落环境空间营建有明确的观念、指导思想、规划意图、原则和章法,注重环境空间结构中生态空间、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内在机制的理性关系。从各空间系统相互关联的分析入手,对古朴生动、充满自然生机和人性情感的传统院落空间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游猎 《城市规划》2018,(2):61-69
在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仍然是一个重要趋势。鉴于此,农村人居空间精明收缩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判断和规划策略。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首先,通过构建农村人居空间变迁模型并引入统计数据,对农村人居空间收缩趋势进行实证研究;其次,通过引入空间惯性的概念,为解释农村收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第三,进一步论述精明收缩的价值选择,包括核心观点、基本原理和发展框架。农村精明收缩面对的现实问题普遍而复杂,但这也为城乡规划领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彭桢  何韶瑶  曾灿  陈舒  黄端 《中外建筑》2014,(11):92-93
现代住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凸显的诸多问题,"活力不足"、"人情冷漠"等现实困顿亟需解决。住区空间是人性化的空间,空间的相互关系—构型决定了人在住区中的认知和行为。文章通过对长沙现代住区的实地调研分析,运用"空间句法"研究方法,建立拓扑结构分析模型,以此模型分析住区结构,从整合度、连接度和平均深度三个方面探讨住区空间结构塑造人的运动和共同在场的方式,分析整体的空间通达性和关联性等,从而为充满活力的现代住区的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礼乐相迎山水相映——铁岭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洁  韩毅  吴宜夏 《中国园林》2007,23(3):3-10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世界范围而言,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居环境理论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专业领域在新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扩展,为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带来新的气象。通过铁岭新城核心区规划设计这一案例,探讨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将传统的园林艺术、轴线布局与现代的规划理念、功能结构共冶一炉,营造新时代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竹  王韬 《室内设计》2014,(3):8-13
摘 要 作为乡村聚落的基本属性,地域 性在主体语境下显示出更为契合的内涵。 文章通过引入第三空间与价值认异的概念 对地域性还原时主体性把握的意义进行辨 析,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乡村聚落固有的真 实性、生长性等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地域性表  相似文献   

18.
陈雄  何红霞  郝慧敏 《华中建筑》2012,30(4):117-120
文章针对传统的开发模式给我国城市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环境问题,指出低影响开发及相关创新理念为我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围绕雨水控制系统的建构,从物质空间规划的角度,重点对住区中的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道路与景观等要素总结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规划设计实践措施,为解决城市住区开发所涉及的雨水控制利用问题提供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承载着古人独特的营造智慧。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宏观或中观的园林景致,较少关注微观层面的桥景营造。通过对圆明园廓然大公的规月桥的文献考证和实地调研,首先理清规月桥的历史变迁;并对规月桥的桥景进行四个维度的分析:桥是造景之元素——观桥成景;桥是观景之场所——立桥观景;桥是联景之枢纽——过桥换景;桥是文化之载体——因桥生境。最后,总结规月桥的景致模式,以点带面,探析圆明园廓然大公的园林营造艺术,挖掘古人的整体观营造智慧,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渭河水系支脉纵横,人居聚落生存和发展与小流域密切相关。该文从关中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与景观生态特点出发,遵循与流域生态相协调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分析了小流域人居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小流域人居单元概念,体现了人居聚落与小流域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小流域人居单元的基本类型及特征,探讨了促进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小流域人居单元生态协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