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因地制宜"地指导绿色建筑技术选择,该文以浙江省43个绿色居住建筑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分析,将评分项技术选用比例作为划分标准,总结出浙江省绿色居住建筑适宜技术。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这些适宜技术的实际运用现状及原因,该技术措施清单能在绿色居住建筑设计实践中更为直接、有效地提供技术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成祥 《山西建筑》2010,36(14):231-232
给出绿色建筑的定义,指出我国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并提出全面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基本途径,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居住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新型建筑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理玉 《建筑》2000,(4):39-40
当前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并大力开发环境保护技术及其产品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 ,人类如何营造自己栖息、生存的居住环境 ,对新世纪居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 ,部分著名的建筑学家认为 2 1世纪建筑将推出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建筑、健康型建筑、特色建筑等类型的建筑。一、新世纪绿色环保建筑将大行其道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是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这一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课题而提出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而人类的消耗又太大 ,接下来人可能会不得…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并大力开发环境保护技术及其产品。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人类怎样营造自己栖息、生存的居住环境,对新世纪居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部分著名的建筑学家认为,21世纪将推出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建筑、健康型建筑和特色建筑等类型的建筑。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健康居住环境内涵以及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机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健康居住环境与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的关系,针对建筑材料引起的居住环境污染,阐明了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建设绿色建筑是营造健康居住环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1月6日,国务院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在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居住建筑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理玉 《建筑安全》2000,15(4):34-35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重视并大力开发环境保护技术及其产品。在新世纪 ,人们将进一步考虑如何营造自己栖息、生存的居住环境 ,并对新世纪居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 ,部分著名的建筑学家认为21世纪建筑将推出绿色环保建筑、智能化建筑、健康型建筑、特色建筑等类型的建筑。1 新世纪绿色环保建筑将大行其道绿色环保建筑的概念是为适应“可持续发展”这一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课题而提出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而人的消耗又太大 ,人类可能会不得不…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人们居住需求,提高居住建筑的优良品质,绿色科技住宅小区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实行绿色科技住宅电气设计,将自然、建筑和人三者有机结合,创造理想的住居生活环境是建筑的发展态势。以国家规范为基础,提高技术标准,在价格合理的前提下,选择节能设备材料、利用各种智能化系统、统一平台指挥管理。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对绿色科技住宅小区的电气设计进行总结阐述,以利于绿色科技住宅小区更好地推广。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赖以居住的栖身场所,建筑环境的好坏自然是我们每个地球人必然关心的问题,绿色的建筑环境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在搞建筑设计时,绿色的建筑环境是每个建筑师当前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要求,重庆市建委提出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思路:按照激励引导和强制推广相结合、先主城后远郊、先公共建筑后居住建筑的原则.从单体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小区和绿色生态城区三个层面.自2013年起分区域、分阶段强制推行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陈立义 《中外建筑》2011,(10):67-6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不断重视,小区绿化建设的好坏已成为众多业主选择小区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小区绿化建设的意义和发展,讨论了目前我国小区绿化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小区绿化的设计原则,并给出小区建设中必要的绿化措施,供有关人士查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毅夫 《中外建筑》2010,(8):150-151
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已成为现代居住建筑发展的潮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详细分析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要点,并对具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型住宅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思考。实践证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是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赵森 《建筑与环境》2011,(1):111-113
本论文以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新需求为背景,对居住区规划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对影响居住区环境品质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以互融互利的原则来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景观的一体化规划设计,使居住区建筑与其外部环境更好地组织配合统一风格、提高居住质量、环境品质。并探讨居住区建筑与环境景观一体化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方法。造就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贯彻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区建设存在九大生态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刚 《建筑学报》2007,(4):53-56
从生态的内涵和绿色住区的标准入手,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我国绿色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态理论为框架,探讨绿色住区的生态性、循环性、社会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丹 《城市建筑》2014,(32):58-5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楼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住宅楼设计理念主要针对住宅楼的基本使用功能,对住宅楼的节能环保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却有所忽略,为了满足人们对住宅楼的新要求,我们应该特别注重住宅楼设计理念的创新。本文简要介绍了各国先进的住宅楼设计理念,并着重分析了住宅楼设计理念创新的趋势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从绿色住区标准看住区生态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刚 《中国园林》2007,23(7):70-73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大量的新型住区,虽然这些住区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矛盾,但各地在土地资源和能源耗费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不少小区美丽的景观后面往往是住区生态的严重退化和居住大环境的破坏。从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的标准入手,在场地与朝向、公建配套与停车以及景观规划诸方面,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探讨了我国绿色住区规划建设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住区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十八大"美丽中国"的理念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绿色建筑节能生态住区的建设与管理,探索推行模式具有现实价值与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当前建筑绿色化进程实际形势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发展政策机遇,从政府主导、规划管理落实、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企业"绿色转型"、技术研发支撑等5个侧面,分析强调以科技创新,在建筑业全产业链掀起"绿色革命",创建生态人居环境。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设计、施工、建材、项管、金融等方面的13条建设绿色生态节能住区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思路,合力联动推进"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当今小城镇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现状与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希望从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构建、绿地系统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小区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加以提高,以期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何学敏 《城市建筑》2014,(11):37-37
生态型住宅小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通过建筑环保设计、园林小区景观绿化、能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等规划,营造出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小区住宅建筑环保设计地要点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吕萌丽 《规划师》2006,22(5):80-84
基于居民环境态度实证研究可知:人均公共绿地与绿地率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绿地率与居民对整体环境、绿地面积的满意度呈非线性相关关系;人均公共绿地与居民对人口密度、建设强度的满意度基本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人均公共绿地与建筑密度、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呈反"S"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