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添赐 《中外建筑》2024,(2):112-115
《园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造园瑰宝,是造园学的第一部传世专著。文章旨在从《园冶》探析余荫山房的营造,根据《园冶》中的屋宇、掇山和借景三方面,研究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古典园林——余荫山房的造园手法。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通过对余荫山房布局、屋宇营造、掇山景观和借景营造的详细讨论,总结出随曲合方的空间布局、因境选形的掇山营造以及务实与归隐的借景意境。结果表明,《园冶》对余荫山房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示了岭南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文章延续补充了《园冶》应用于中国园林的研究,然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园冶》与岭南庭园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园冶》是我国17世纪杰出的造园家计成所著,成书于明末崇祯四年,迄今已有360余年的历史。该书总结了我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造园规则,是中国明代典籍中最早记叙造园的文字。紫禁城始建于明代,历经清代持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时间上看,紫禁城内的园林建筑设计应该与此书有关联;从紫禁城内园林的现状看,此书中江南园林的造园思想已经渗透入皇家园林之中。  相似文献   

3.
张大鹏  张薇 《中国园林》2013,29(1):70-75
《园冶》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名著,内涵丰富,极具研究价值。通过在主要搜索网站和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近代以来,《园冶》研究文献包括17本著作和155篇论文。首先梳理分析研究成果,总结出《园冶》研究历经起步奠基、渐进发展和纵深发展3个阶段;继而从《园冶》注释及商榷、园林美学、造园理论、技艺和实践以及《园冶》文化等方面归纳主要学术观点,理清《园冶》研究发展脉络,洞悉研究态势;最后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明确《园冶》更为丰富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园林》2018,(7)
正传统是民族特质的文化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是时代的传统,时代是传统的时代。"明末画家、诗人兼造园艺术家计成所撰写的《园冶》是其建造园林实践经验的毕生总结,是中国古代造物智慧的结晶。此书从本质上对园林艺术设计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全面的总结,将中国园林建造的精髓理念尽收其中,总结并提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造园设计观念,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提供了经典的艺术范式,极具丰富的美学价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建筑独特的艺术思想,为中国当代的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20,(1)
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主张的"有法无式"观点,注重内在法则的灵活运用,反对因袭固定的程式。以明代造园著作《园冶》和同时期的常州止园为例,探讨了明代园林建筑布局的法则与程式,以及对它们的灵活运用。"正"代表规则性,"奇"代表灵活性。《园冶》"兴造论""立基""屋宇"阐释了相关的理论;具体到止园,厅堂、门屋的布局以正为本,楼阁、书房、亭榭和廊房的布局以奇为变,各类建筑共同构成奇正平衡的整体。对这一原则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明代造园艺术和《园冶》等造园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为今天继承传统的营造智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建筑设计的趋同化发展,中国正在寻求一种地域性的、特有的设计观念。《园冶》是中国最早阐述园林建筑设计理念的书籍,其中关于造园"技"与"法"的理论具有典型的文人造园特征。北京红砖美术馆是董豫赣教授以文人造园设计思想"技"与"法"为出发点的现代美术馆设计,体现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式建筑发展的设计理念。关于"技"与"法"的区分在于"技"更侧重于手法、手段、技能,"法"侧重法道、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建筑不仅仅体现出一个民族当前风貌更加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底蕴,人本主义对古典建筑设计的研究启示我们在追寻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艺术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传统古典建筑。文章从明末建筑设计师计成编著的《园冶》出发,探索古典建筑设计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契合点,分析建筑设计的结构主义形式美和与古典林园结构主义审美,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为基础,对比分析中国著名小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造园手法,将西方理性思维的模式语言同中国古典建筑建造手法相对比研究,以模式语言中的模式为框架,对应大观园中的造园意境,探索发现《建筑模式语言》一书中的智慧与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尧云 《华中建筑》2014,(2):141-144
计成及其《园冶》的造园思想如何形成、以及与同期其他造园流派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该文以淞沪造园大师张南阳、张南垣与计成的园林理念与造园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娄东-淞沪语境中比较解读计成及其《园冶》造园思想的源流,特别关注其与娄东-淞沪造园大师的脉络关系,揭示娄东——淞沪造园意匠作为《园冶》成书重要源头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7,25(12):100-101
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唯一的技术专著.相比于其他古代造园文献,《园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诸多技术手法,而且将许多文人造园的思想和理念蕴涵其中.该文通过对其中具体造园手法的研究,探讨了文人园林中有关土筑与叠山,因借与造景,人工与自然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蒋帅  蔡军 《华中建筑》2014,(5):169-173
中国古典建筑文献是我们研究古建筑的重要依据。基于古典建筑文献,以亭为主题的研究已有一些,但对于亭的分类体系研究尚不多见。该文作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亭系列研究之第一步,选取对江南地区古典建筑影响至深的《营造法式》、《鲁班经》、《园冶》、《营造法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文献中亭的记述进行归纳,然后对其分类体系进行研究,这一探索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俞昌斌 《城市建筑》2006,(10):10-13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应该吸收、运用传统造园理论的精华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造园的必由之路。重提和研究《园冶》,将在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和景观材料这三个方面对景观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雷红岩  汪霞 《山西建筑》2007,33(8):342-343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并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论述了公建园林设计实践的现实意义,指出公共建筑空间的园林化,不仅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借鉴意义,而且对现代建筑的民族化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袁晓梅  吴硕贤 《建筑科学》2007,23(11):75-78
结合文献资料考证与物理测量分析,本文从拙政园规划选址与布局、院落空间架构、入口设计以及声景营造等层面,对其原始景观格局中蕴涵的隔声降噪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其中合理的声环境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16.
白纪武 《山西建筑》2014,(7):215-216
结合工作实践,就路桥施工中测量放样的中桩放样、中桩穿线、拴桩等内容作了研究与总结,并对提高路桥施工测量放样准确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以保证路桥施工质量,促进路桥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意境的感知,意境的时空变化,以及意境的创造等内容,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之意境,分析古典园林之内涵,达到园林意境创作的"情景交融",在有限的园林艺术形象中感受无限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施佳男  周培 《山西建筑》2009,35(2):345-346
通过对中国文化中“形”与“型”的内涵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建筑的设计构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及整体环境的塑造进行了研究,从建筑师的角度概述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它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们的聪明才智,也对我国仿古建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仿古建筑已逐渐融入到我国建筑行业领域,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庭院,对仿古建筑文化价值的研究突显重要,本文就笔者以近年来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仿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盛华 《山西建筑》2011,37(35):34-36
通过对晋祠古典园林建筑群落的布局和建筑特征的详细考证,以及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等级发展与表现的引证,可以充分体现出晋祠古典园林建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等级特征,对现代的古典园林艺术研究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