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陶伟  叶颖 《城市规划》2015,39(2):85-92
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目前研究集中在遗产科学和旅游科学领域,其中定制化原真性解释了"舞台化"和"伪真实"的旅游空间能为大众游客所接纳的缘由。本研究以广州猎德村为案例地,发现城中村改造中也存在特定空间原真性的定制过程,即改造中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力量互动构建原真性最初形象,促使空间生产者根据人们的想象和期待,定制满足村民和市民需求的历史文化空间。研究发现,即使特定空间的客观原真性已部分丧失,呈"符号化"原真状态,特定人群(村民、市民)在不同场所仍各自得到原真性体验,而这种感知差异源于两者不同的原真性评判标准。这一研究为城中村改造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和地域特征的保护更新提供启示;也是对原真性理论的补充,拓展定制化原真性概念的内涵及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2.
王辉 《世界建筑》2016,(4):30-35,135
城市历史地段和建筑的更新利用,面临着如何延生其原真性的同题。本文以唐山博物馆改造项目为例,针对这个问题中的物理原真性保护和社群原真性呵护两个方面,提出城市绅士化过程中敏感地延续底层市民日常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原真性保护一直是历史街区复兴改造中的重点问题,以往针对历史街区声环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噪声控制和声景方向,较少将声景与噪声地图结合进行研究。本文以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利用Cadna/A噪声地图软件,采用"声景目标"+"噪声地图"的模式来研究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与复兴问题。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特征人文活动及文脉保护、历史街区场景的活力复兴三方面得出模拟研究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原真性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真性"一直是世界公认的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原真性"原则对于中国建筑遗产的保护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由于"原真性"原则是西方的舶来品,用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还需因地制宜,理解该原则的真正含义。文章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定义进行了解读,分析原真性原则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当下建筑遗产保护的问题现状,希望通过探究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关于"原真性"原则的主流价值观得到一些启示。最后,文章阐述了以建筑遗产材料技术、场所精神的原真性来作为"原真性"原则的评价标准,并以保护借重利用的思路,发挥建筑遗产的实用价值,从而实现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造园的思想中,反映了一种宇宙观,即建筑是永恒的点,而外部的园林是变化无常的宇宙。红梅阁的改造与再生,在尊重场所原本精神的基础上,利用当下景观语汇对外围景观环境进行改造。这种"古意新诗"的方式,既保护建筑的原真性,又为这个场所带来新的活力和复兴。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在文化体系和建造体系中长期共同发展,文化体系中的建筑占主导因素。中国"好古"和"鼎新"两种思想并存,导致人们珍惜古物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本文认为古建筑原真性及价值的评判在于是否能够尽量全面地解读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的建筑古迹是一种文化载体,古代对建筑保护的根本理念是维持文化在其中的传承和运转,并让修缮部分在历史中逐渐与原物融为一体。古迹保护的核心目标应重视传承与展示文化。  相似文献   

7.
建筑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的一种表达方式,如何在城市高速发展、生活极速变化的当下社会中保护延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建筑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概念为出发点,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方面重要指导性文件的分析及梳理,进行了关于建筑遗产原真性概念及原真性的层次思考,并探讨了以原真性程度为基础的不同侧重点的建筑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方式和影响选择保护及再利用方式的因素。旨在增加建筑遗产保护方式,对当下环境的适用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将"原真性"思想引入寒地建筑设计领域,以原真性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感知维度3个层次分别解读了其对于寒地建筑的历史文化传承、自然条件适应以及场所表达认同3个设计角度的指导意义,意在探寻建立在对传统建筑"形似"以及"真实性"追求基础上的深层基因以及文脉符号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苏州历史街区拥有大量控制保护建筑亟需维修,陈述控保建筑保护现状和维修中的问题,分析控保建筑维修的原真性尺度与现代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应遵循原真性要求,提出"真实性""可识别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具体可采用改善、替换、共存等策略。不仅解决了控保建筑维修的原真性尺度问题,也实现了控保建筑生命力可持续生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历经千年之久仍保有地面遗存的皇家园林——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于2015年进行了新一轮的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结合广州最新的南汉国建筑考古成果,将严谨的史料研究成果,通过工程设计转化,并最终施工落地,还原药洲遗址最为辉煌的南汉国时期建筑实物的原真性。同时在狭小用地的限制下,尽力丰富园林空间序列,扩大园林气息,力图营造南汉国时期的"千亩西湖"的文化场景原真性意向。基于对南汉国时期文化场景与建筑实物两方面的原真性考量,是此次整治工程最核心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1.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旧工业建筑大量废弃。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旧厂区的更新以拆除重建为主,工业建筑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流失殆尽。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策略,源自于上世纪中期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简单改造,而逐渐形成的改造手法能够真实地还原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对我国当前的旧工业厂区更新存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宗兰 《山西建筑》2010,36(34):20-21
根据产业类历史建筑自身的原真性信息,分析了产业类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影响因子,提出了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设计方法,从而为我国保护和改造产业类历史建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诠释"广义原真性"并构建其评价体系,考察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代表不同理念的三代案例,对前两代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得失做出多层面的评判,并展望第三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进步,提出原真性的取舍不应有统一标准,而需在各实践案例中甄别。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原真性原则在官式建筑的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论述原真性原则在国际与国内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渐进式发展,对原真性原则的本土化过程进行了结构性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官式建筑和古民居的机理差异,指出古民居比官式建筑具有更为广阔的背景价值,强调了原真性原则在古民居保护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并指出其原真性保护必须根植于社会地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有限资金与建造技术的制约下,设计师通过微更新的手法对传统民居进行针灸式改造,保留建筑原真性,同时注入趣味性元素.唤醒旧建筑的生命力。夏虫咖啡屋项目创新性地利用了树脂砖块作为建筑的立面材料,巧妙地解决了自然采光,主题展示、空间趣味等设计问题,在传统建筑中营造出了温暖、舒适的特色性咖啡空间。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2017,(12)
以"原真性"为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的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已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重要议题,具体实施的技术问题更是近年来探索之热点。清洗,作为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链条的初始环节,不仅有益于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更是后续修复工作的必要基础。以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主要材料——混凝土为对象,提出具体的清洗原则,根据其劣化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清洗方法,为近代历史建筑混凝土材料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为专业的、科学的"原真性"保护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中外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举例研究,讨论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保护中面临的两种困境,即传统街区的尺度肌理与现代生活的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与维持传统街区的真实性所需要的传统生活方式的矛盾,来判明时代背景下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的概念与内涵更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程世卓 《混凝土》2017,(12):160-163
以"原真性"为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的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已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重要议题,具体实施的技术问题更是近年来探索之热点。清洗,作为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链条的初始环节,不仅有益于保持建筑的原始风貌,更是后续修复工作的必要基础。以我国近代历史建筑主要材料——混凝土为对象,提出具体的清洗原则,根据其劣化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清洗方法,为近代历史建筑混凝土材料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为专业的、科学的"原真性"保护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砖瓦》2021,(9)
文章基于资料分析,简要梳理了原真性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探讨了中西方语境下原真性修复的背景和探索过程,对原真性保护中"文献真实"与"作者真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整理了现有遗产保护修复的工作方法和评估体系,结合最新的修复理念提出了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的思考和启示,同时展望了原真性保护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对旧建筑和空置老建筑的再利用,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它是对空置资源的重新配置,成功的旧建筑改造更能激活当地社区,给周遭环境注入新鲜力量。斯洛伐克的Atrium Architekti事务所对胡门内市一个废弃多年的磨坊进行了修缮。设计师没有使用当下斯洛伐克流行的"改造"套路,拆除原建筑、重建现代新建筑,而是选择在尊重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重置建筑内部功能,对其外观进行大胆改造,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