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常规表冷器在处理较低温度空气时,出风状态参数变化规律的问题,利用焓差实验室,在恒定进水温度、水流量、进风风量、进风干球温度的条件下,改变进风湿球温度,测试表冷器在非标准工况下的负荷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进风湿球温度的降低,表冷器的显冷量逐步增加,而潜冷量降低,总的制冷量减小。当进风湿球温度低于16℃后,表冷器的出风相对湿度迅速下降,其状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露点。  相似文献   

2.
在地下工程环境参数条件下,对升温除湿机的运行效能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研究,综合考虑除湿和节能两方面的因素,分析了进风量对除湿量、制冷量、出风干湿球温度和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的影响,解决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风量耦合问题,得到了地下工程用升温型冷冻除湿机的最佳风量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全新风调温除湿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除湿冷凝水被废弃排放而导致大量的低温冷凝水(一般为10~15℃)得不到合理利用。从节能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将全新风调温除湿机的冷凝水回收补充到冷却水进水时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实验机组在名义工况下,将回收的冷凝水加到冷却水进水中并使冷却水进水温度降低2℃所需要的冷凝水量。实验测试了实验机组在名义工况下,将冷却水温度分别保持在30.6,27.9,26.2℃时的机组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机组名义工况下,回收冷凝水到冷却水进水中,使冷却水进水温度由30.6℃降到26.2℃时,系统制冷量增大4.8%,除湿量增大4.1%,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增大3.5%,性能系数增大8.3%,输入功率降低4.8%。  相似文献   

4.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最后,计算了在不同转轮效率和室内单位面积显热负荷下的系统单位面积除湿量,并讨论了新风量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转轮效率和常见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下,转轮的除湿量小于新风湿负荷(1次/h),而降低新风量后(0.5次/h),当转轮效率较高和室内显热负荷较大时,转轮能够承担新风湿负荷。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计并搭建直接蒸发式新风机组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并分析压缩机运行频率对直接蒸发式新风机组的制冷量、除湿量、压缩机输入功率、能效比EER以及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空气压降、制冷剂侧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名义制冷工况下,压缩机频率为40Hz、蒸发器迎面风速为1.87m/s时机组性能最佳,最佳EER为2.89;在除湿工况下,压缩机频率为40Hz,蒸发器迎面风速为2.07m/s时机组性能最佳,最佳EER为3.11。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能量回收型全新风机组进行了变环境工况性能测试,研究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性能,以评价这种能量回收方式的经济性。测试在排风干球温度为27℃、湿球温度为19.5℃、环境温度分别为29、32、35、38、41℃、相对湿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机组制冷量、能效比、蒸发器出风温度等重要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室内排风冷却冷凝器不仅能够实现能量回收,而且可以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有利于机组和安全运行,并提高机组能效比10%以上。  相似文献   

7.
潘罡  裴清清 《山西建筑》2009,35(14):161-163
采用十字正交实验法对液体除湿新风处理机组在高温高湿工况下的除湿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湿量受新风含湿量、风量影响较大,受新风温度和回风温度、风量影响较小;并随着进口空气流量、含湿量、温度和回风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回风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焓差实验室模拟室内外温、湿度工况,对膜式叉流新风热回收装置进行了实测和分析,得到了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和室外温度对结霜及交换效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即易结霜工况下,膜式叉流新风热回收装置排风侧出口空气温湿度明显分布不均,排风口平均温度不能作为安全运行的依据,而应以传热传湿最不利点的温度作为判定依据;相较于新风预热,排风除湿是更有效的防结霜方式;结霜工况下,室内相对湿度对交换效率的影响大于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影响,原因是芯体内部结霜显著增大了传热和传湿阻力;非结霜工况下,各交换效率不受室内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为例,对系统进行热力计算。通过改变设计工况下某单一变量(驱动热源温度,热水进口温度,低温热源温度),分别分析了机组效率变化情况,得出热水出口温度与低温热源温度、驱动热源温度相互制约关系,即:不同低温热源下热水进、出口温度有最大值。不同驱动热源温度下热水出口温度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该装置通过阀门启闭在夏季制冷工况和不降温除湿工况之间切换,从而节省了除湿机的额外投资.针对不降温除湿的影响因素,对机组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机组的除湿量、能效比和功耗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了拟合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组的除湿量在1~3 kg/h之间变化,可以满足一般居住建筑的除湿要求.机组的除湿能效比介于1~2之间,同时提出应当研究针对不降温除湿过程的合理的能效比评价方法.该试验机组的出口温度比入口空气温度低1~2.5℃,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该机组的室内换热器设计,以达到完全不降温除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测试了西安某热轧厂房夏季和冬季的室内温度、风速以及辐射热强度等参数。结果显示:夏季工况室内平均温度超过35℃,冬季工况室内平均温度低于10℃;冬季工况室内平均风速高于夏季工况;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的室内辐射热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夏季工况的定向平均辐射温度高于冬季工况,而且远远高于室内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计并建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台和系统测量设备,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冷凝器入口水温与冷凝温度对系统换热量、制热量、压缩机状态及系统COP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器进风温度为9.3℃、冷凝器入口水温为26~45℃时,系统COP最高可达3.4。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全空气THIC空调系统,并对其夏季工况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新系统能达到的最小热湿比和新风比范围。计算分析了显热或全热回收器迎风面积变化时,对低温表冷器制冷量,以及其单位制冷量除湿量的影响。发现全热回收器才是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增加全热回收器的迎风面积可以大幅度减少低温表冷器的制冷量,并在一定迎风面积范围内,快速提升低温表冷器单位制冷量的除湿量。而显热回收器迎风面积变化时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以海滨城市典型综合管廊某通风段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适用于综合管廊通风换气、传热传质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并分析该段管廊的流场、温度场、湿度分布等。研究发现,通风后管廊内湿度、温度由外部环境的空气状态和管廊的热力环境决定。在廊内高温报警工况下,当外界干球空气温度等于或低于35℃时,采取机械送排风可取得很好的降温效果。当管廊内温度低于外界空气露点温度时,在送风风机入口、低温壁面处易形成水珠/水雾,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风机盘管冷量随进风湿球温度和进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反映风机盘管冷量随进风湿球温度(ts1)和进水温度(tcw1)变化规律的Q~ts1和Q~tcw1方程,并简介了该方程在简化机组性能试验及选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蒸发器进风温度、进风湿度和冷凝器进风温度三个空气侧参数对列车单元式空调机组制冷量和压缩机电流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发现:三个参数都是影响制冷量的显著性因素,其中,冷凝器进风温度影响最大,蒸发器进风相对湿度次之,进风温度最小;三个参数对机组压缩机电流的影响也具有显著性,但不如对制冷量显著,其中,冷凝器进风温度影响最大,蒸发器进风温度次之,进风相对湿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陈默  王得水  胡磊洋 《建筑》2021,(16):73-74
针对我国回南天、梅雨季节时期温度适宜、湿度大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集除湿、净化、通风于一体,同时具有热回收和再热功能的除湿新风一体机.在满足室内环境热舒适的前提下,依据室外温湿度及室内CO2浓度,提出了三种运行控制模式.在焓差实验室和三亚实楼样板间对该机组的热湿处理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组在额定除湿工况和高温除湿工况下的除湿量分别为1.46kg/h和1.96kg/h,具有良好的热湿处理能力,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可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闭式热源塔冬季无霜工况下的传热过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闭式热源塔冬季无霜工况下的动态传热传质模型。将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溶液出口温度的均方根误差为0.201℃。通过实验与模拟方法分析了机组变负荷运行时闭式热源塔的动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当热泵机组变工况运行时,闭式热源塔作为取热装置,可为机组蒸发器提供温度相对稳定的热源;此外,与传统空气源热泵相比,闭式热源塔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的结霜风险更小,节能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两地铁车站的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和普通冷水机组空调系统进行夏季能效测试,分析了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运行和节能情况,发现与普通冷水空调系统相比,蒸发冷凝空调有较高的单机能效系数和系统能效系数,但耗水量稍大。利用测试数据,讨论冷凝器进风湿球温度对机组能效的影响,并结合上海地铁车站新风排风湿球温度变化特点,提出利用地铁排风更有助于提高机组运行能效。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水冷式表冷器冷盘管表面平均热状态在干工况和湿工况下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指出结构特性一定的表冷器,干工况下冷盘管表面平均热状态温度和进风干球温度、冷水初湿成线性关系;湿工况下在空调常用范围内,冷盘管表面平均热状态焓值和进风焓值,冷水初温成线性关系,且两种工况下冷盘管表面平均热状态温度(或焓值)都随迎面风速增大而增大,随水流速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