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区域资源的配置和区域发展。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正受到更多的重视,而目前基于大数据支撑的城镇体系研究尚不多见。以山东省昌邑市为例,利用ArcG IS和开放大数据,构建城镇体系定量化研究的框架,以支撑城镇体系规划。首先,根据相关数据的可量化和可获取情况,建立用于定量化评价小城镇中心性强度的指标体系;其次,引入网络实时道路通行时间,结合中心性强度改进传统的场强模型;最后,综合考虑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展现山东省昌邑市"一带、,两轴"的空间结构,据此提出"城区中心—影响力较强城镇—影响力一般城镇"的三级结构,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定量化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2.
陈瑞  徐苗 《室内设计》2019,(5):72-82
在流空间理论下,城镇之间的日常 人口迁徙状况是界定城市联系和城市体系的 重要资源。因此,建立在传统的中心地体系上 的城市体系和网络分析越来越多地运用引力 模型作为流数据的假设值,而构建相对科学 的引力模型则是合理划分城镇体系的关键, 也是本文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腾讯所 提供的日常人口迁徙大数据,建构全国338个 地级以上单位的城镇OD网络,借助复杂网 络分析的相关概念,对城镇日常联系的点、 线、面进行分层解析,展现了我国城镇网络联 系具有地域差异性、距离衰减性和等级差异 性等三个整体特征;其次,运用现有数据对 经典引力模型中的经济因子、人口规模因子 和等级因子进行分地域、分等级和分级别的 回归分析,进而指出在不同地域、等级和级 别的城市中这些因素的系数差异,并对这些系 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以城镇空间相互作用为研究视角,GIS为主要平台,通过改进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系统研究飞地型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具体以靖远县为例,利用引力模型揭示区域城镇空间联系强度,采用潜力模型来反应区域城镇空间聚集程度,采用场强模型分析区域城镇空间扩散进度,对城镇空间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靖远县区域城镇体系呈现出双中心空间结构特征趋向,表现为:北部片区呈带状或通廊式城镇空间格局,南部片区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明显,进而提出区域城镇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镇体系规划是我国法定规划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区域间的联系主要在大中城市间发生;对于小区域而言,城镇体系规划仅解决区域内城市均匀布点的问题,相比城镇总体规划,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差。城镇体系在探索中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促使大量中小城镇出现,初步形成了区域城市网络系统。以市场经济为平台,协调城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资源有效合理分布、减少经济发展的外部性,成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周星 《城乡建设》2014,(7):70-71
正一、科学规划,打造高端城镇(一)优化规划体系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以国际化、高端化、开放化、两型化视野谋划城镇规划,提高规划科学化水平。树立全城规划理念,要对2002年第三次县城总体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同时做好县城村镇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规划,并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多规衔接",健全县、镇、村三级规划体系,构建以  相似文献   

6.
在南昌大都市区规划中将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城镇体系规划基础数据,进行了创新研究实践。首先,从手机信令数据中获取了江西省40个县市范围内手机用户37天的时空活动轨迹,以区域内常住居民的多日跨镇出行数量来模拟区域内各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其次,依据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分别从城镇等级体系、中心城市腹地和区域发展廊道3个方面,结合对既有规划的比较,对区域城镇体系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估;最后,对大都市区规划提出空间发展策略:积极培育多中心城市体系、依托主要廊道优化空间结构、合理构建城镇组群提供了定量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规划建设青岛一潍坊一日照城镇组团,三个城市从区域经济、城镇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势在必行.城市基础设施是进行城市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保障体系,也是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必备条件.本研究以青潍日城市群相关规划和政策为依据,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协调发展进行战略性研究,对于加强区域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优化区域城镇体系和功能布局,带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繁荣,促进半岛城市群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观点引荐     
《规划师》2001,17(2)
对省会城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的城镇体系规划中,省会城市市域城镇体系大都存在城镇规模等级序列不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系统要素呈单向流动,城镇发展的空间轴线网络性差等问题,大部分的市域城镇系统中邻近省会城市的“阴影区域”,呈现出城镇系统经济薄弱、社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老化等综合症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笔者对省会城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1)要注重市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及区域的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做好产业布局,使之与城镇职能分工相统一;注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产业扩散,注重城乡产业配肆与产业互补;立足于解决特殊地区市域城镇体系中长期遗留的“症结”问题。    (2)要突出对城乡社会问题的关注,探求城乡社会系统的最优化。如关注人口流动、就业、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科学合理地规划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对区围内的教育、文体、医疗卫生、休闲游憩行业与设施进行高水准的专项规划。    (3)要确立科学的城乡物质环境窨布局,谋求城镇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基于市域内不同等级城镇体系的客观现实,确立科学的市域城镇体系“点轴模式”,合理确定城镇规模与职能分工,谋法语中心城发展与市域城镇化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王新越  修春亮 《规划师》2004,20(1):77-78
国民经济计划与城镇规划存在可操作性差、城镇规划体系内部存在矛盾、计划与城镇规划之间衔接性差等问题。建议不再独立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及城镇规划,并按照“小政府服务大社会”的行政模式整合城乡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县(市)域城镇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镇为节点,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层次网络体系。但是,与经济发展速度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相比,城镇体系网络布局规划存在着很多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完善、优化县(市)域城镇体系网络布局,一直是规划设计研究人员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一大难题。因此,开展县(市)域城镇体系网络布局优化研究,探  相似文献   

11.
“流空间”视角下,对城市体系的研究 逐渐由属性数据测度的静态等级结构转向关系 型数据测度的动态城市网络。以浙江省宁海县 为例,利用SDK数据表征各乡镇间的实测人流 联系强度,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改进的优势 流法和位序—规模法测度城镇体系网络特征, 且与现行县域总体规划的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对 比。结果表明:一、宁海县各乡镇联系整体呈现 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不均衡特征;二、第一、 第二和第三优势流主要向跃龙街道和桃源街 道汇集,且可识别区域内联系紧密的乡镇组合; 三、宁海县的人群流动通廊与规划轴线走向、 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基本一致,西店镇、茶院乡— 力洋镇组合、前童镇—岔路镇组合的发展基本 符合规划设想,长街镇与规划设想尚有一定的 差距。为优化宁海城镇体系,建议采取统筹区域交通、强化重点乡镇中心性、整合要素资源等措施。本研究对于其他区域城镇体系的识别和规 划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邹军  叶晨 《城市规划》2013,(2):31-34
区域性城乡规划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数据构成、技术架构具有其独特性。结合新一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开展全省区域性城乡规划信息数据建库和应用平台的开发工作。根据区域规划的编制和研究应用需求,制定了面向未来区域规划工作需求的数据标准,实现了全省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空间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为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编制提供数据分析、规划决策支撑等服务。  相似文献   

13.
经国务院同意 ,日前《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 1 996-2 0 1 0年 )》 (以下简称《规划》)获得批准实施。《规划》在对城镇体系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全省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战略重点 ,确定了城镇体系规划布局及一些重大问题的规划对策 ,为全省城市化和城镇发展的宏观调控、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城市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该规划是继浙江、安徽省后 ,国务院同意批复的全国第三个城镇体系规划。批复对全省城镇发展战略、城市化发展、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  相似文献   

14.
付飞  刘雯雯  方翰 《室内设计》2021,(5):138-144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演 变及生态优化研究,对于构建完善的国土空 间规划体系,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有着极 其重要的推动意义。以县域城镇绵竹市为样 本,在“多规合一”国家级试点平台的规划背 景下,对2008—2019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量 化评价,耦合土地利用阻力-潜力适宜性模型 和CA-Markov模拟模型,对绵竹市城镇用地 开发适宜性及城镇建设用地演变发展进行 探索,针对生态承载力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 评价及城镇建设用地未来发展模拟结果,结 合“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分别提 出以生态为导向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以期 为国内县域城镇“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构建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切忌主观臆断 在城镇化进程中,规划是龙头,城镇规划包括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城镇布局、结构、基本数量和发展前景,应符合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选线适宜性评价的城镇型绿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型绿道受城市建成区限制等影响因素较多,很难通过主观评价判断其选线方案的优劣,为满足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需要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城镇型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绿道选线相关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城镇型绿道的选线适宜性提出定量的评价方法。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在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GIS空间叠加对城镇型绿道的规划布局提出优化方法,同时提出分级规划引导。以期实现多目标相协调的城镇型绿道规划布局,为城镇型绿道选线的评价及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四、小城镇规划的原则 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要按照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国情、省情、市情、县情、镇情出发,因势利导,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讲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总体衔接”。科学的小城镇规划,应当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成为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全面协调”。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各个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也包括区域间协调,如该小城镇与周边小城镇、区域内小城镇的协调。同时一个地区城镇体系的规划还要与国家上一级有关专项规划如国土规划、交通网络规划、环境规划衔接和协  相似文献   

18.
试图以时距为纽带 ,将成镇体系的规划结构与交通网络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城镇之间的合理时距取决于下位城镇对上位城镇所拥有的高次职能的依赖程度和利用频度。以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和等级结构为依据分析各级城镇之间应具有的时距 ,并确定对交通网络的要求可使得城镇体系规划的抽象宏观意图真正落实到交通网络的具体规划中。详细介绍了时距概念在上虞市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6,(1)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过于关注物质空间布局,忽略了人的发展诉求,并且指导范围往往局限于城镇自身,忽视了对乡村地区发展的指导,使其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采用社会生态学视角,通过探索劳动力产需平衡等规律,构建以城镇化区域分类引导为核心、以小城镇发展和非农就业指引为重点、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创新配置为保障的城镇体系规划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框架,并以日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进行实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一、立项背景我国城镇化的浪潮必须利用科学的城乡规划进行引导调控,必须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水源地、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等宝贵资源。当前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面临多方面的制约,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对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也缺乏有效的手段。本项目研究城镇体系规划监测模型、指标体系、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开发遥感监测数据处理工具和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示范应用,对城镇用地、城乡布局、市政设施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执行情况,探索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