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商业建筑夏季空调负荷的特点,提出应根据室内人员密度选择一次回风定风量和二次回风安风量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沈阳某地铁站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及夏季空调系统送、回风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地铁站冬季空调系统的特点,在无供热热源的情况下利用设备间的设备发热量作为供热量,对无设备发热量的管理用房可采用电供暖作为补充。在冬、夏季总供、回风量相同的基础上,对冬季各房间的温度进行了校核计算。寒冷地带的地铁站的设备间及管理用房可采用冬、夏季相同送、回风量的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牵引变电所宜采用通风系统控制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综合体项目越来越普及,地下空间通常会被开发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空间。地下商业空间功能复杂、人员密度较大,可为确保人员在迅速疏散,需有完善的防火设计。结合最新版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经验,介绍地下商业空间防火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于家堡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特点:内外分区设置变风量系统,过渡季可以实现全新风运行,北向变风量末端采用带热水再热盘管的并联式风机动力型末端装置,其余朝向采用单风道型末端装置.结合焓湿图,对冬夏季变风量空调系统进行了详细计算,包括夏季送风量,冬季加热量、加湿量等参数.给出了变风量空调末端装置及机组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印刷厂房属于高大空间建筑且能耗显著,其中的空调系统不仅要承担来自围护结构及人员的冷热负荷,还要承担印刷过程中印刷机所产生的大量散热。现有研究表明,改善印刷厂房能耗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改善其气流组织形式。本文以某高大空间的印刷厂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从高大空间分区域空调气流组织技术入手,研究组合风口条件下的冬夏季送风气流组织优化形式,探求一种夏季促进形成温度分层、冬季阻碍温度分层的组合风口气流组织形式,并结合数值模拟与模型实验手段优化了该气流组织形式。研究表明:新型分区域空调系统在采用直吹工作区气流组织形式下解决了传统送风模式弊端,使得分区域空调系统能够在冬夏两季满足送风要求。新系统中,3种送风形式都能基本满足工作区的温度要求。但是相对而言,在同等风量和送风温度下,百叶风口侧送+45°旋流风口在冬季工况下具有最好的空调效果,使得工作区温度能够保持一致。在夏季工况下,采用百叶风口侧送+(45°~60°)旋流风口送风气流组织均具有良好的送风效果。  相似文献   

6.
空调冷负荷计算是空调工程设计的基础,其计算结果决定着空调系统冷源及各末端设备的选配。采用鸿业负荷V6.2计算软件,选取4个不同功能公共建筑,计算了夏季逐时空调冷负荷,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夏季空调各项冷负荷中,新风冷负荷、人员冷负荷、围护结构冷负荷为冷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人员密度较高、群集系数较大、人员劳动强度较高的房间,人体潜热负荷比重较大。进一步指出合理选择人员密度数值、新风量标准是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作为模拟工具,针对某大型超市冬夏季室内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分析空调送风在室内形成的温度场及速度场,为该超市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室内人员的舒适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具体购物广场的实例,分析其地下商业与地铁站连接的地下商业空间与形态。重点论述在地铁交通的影响下地下商业空间与形态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并通过实例研究得出地下商业空间与形态具体设计手法。解决在地铁交通的影响下进行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的特点,使其与地铁交通有机结合,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为地铁交通的影响下进行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具体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特别策划     
世博轴:黄浦江变向天然空调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和土壤源热泵技术,其中江水源占70%、土壤源占30%。夏季以江水源热泵系统为主,以土壤源热泵系统为辅,以保证地下土壤冬夏取热和放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4)
针对增大新风比会引起空调系统能耗增加的问题,设置了新风预热器的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实现地下水热能梯级利用。在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新风比对新型和传统地下水源热泵机组所承担热负荷、制热性能因数和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地下水源热泵机组相比,新型地下水源热泵机组节能效果明显。当新风比从10%增加至50%时,新型地下水源热泵机组节省能耗从17.4%上升至32.2%。该新型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适合作为人员密度高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