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媛  位欣  刘晨阳  吴思 《华中建筑》2023,(8):138-142
文化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文化为核心要素的城市发展驱动模式对城市空间组织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聚焦文化博览区——这一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定核心功能区类型,辨析文化博览区与文化空间、文化集群、文化区等相关内涵差异,以文化博览空间特征与聚集机制为研究切入点,选取国内外城市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空间构成模式层面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城市核心文化要素支撑、城市更新影响、政策管理模式驱动下的文化博览空间聚集模式与机制,为我国文化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树香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07,25(3):137-140
南京南郊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遗存丰富.随着南京城市发展的南移,城市建设对南郊景观的影响将逐渐加强,对南郊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迫在眉睫.该文在对南郊现状景观调查与生态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以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来研究构建南郊的生态化廊道体系和开敞空间景观格局,以期使其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趋于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杨鹏飞 《华中建筑》2008,26(11):100-103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武汉市蔡甸新农地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新思路。蔡甸新农地区位于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之一的后官湖生态绿楔的南部,规划针对这一属性特征,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入手,对基地生态要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模式进行构建,并由此最终确立了蔡甸新农地区合理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德兴市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重点把握周边自然山水格局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转换思路、调换主次,将城市建设作为联系周边山水的纽带,以景观塑造作为彰显整体格局的手段,通过对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筑肌理以及景观廊道、自然要素、重要节点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完善德兴市主城区"山—城—水"三者协调统一的整体空间格局,为德兴未来的建设,乃至其他山水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6.
花洲书院作为我国豫西南地区在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教育机构,体现了该地区高度重视园林景观空间营造在书院建设、学术交流、思想启迪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其景观空间形态特征与园林营建手法进行分析,探析儒家山水文化、礼乐文化、比德思想与中和思想对书院园林空间格局与园林营建的影响,总结归纳花洲书院文化景观要素和内涵,以期为书院园林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志超  付凯  牟毫 《城市规划》2019,43(2):99-108,118
乾县县城即唐奉天古城,为乾陵的祀奉之城。历时千余年的古城格局与陵邑关系构成了乾县历史文化的主脉。以视线关系作为"城"、"陵"关系的切入点,通过对各时期县城空间格局的恢复模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城""陵"视线关系,并通过县城空间形态单元的划分与构建,借助视觉景观及形态类型学理论探讨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格局中特定点视线与城市格局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旧城更新规划体系中的应用。对延续城市文脉、优化城市景观格局、凸显城市个性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景观文化生态保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笃勤 《华中建筑》2005,23(3):91-93
城市文化生态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文化要素。历史古迹,优秀建筑,空间形态,环境特色,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显现部分,既是城市文化底蕴直观生动的反映,也是市民的情感港湾和精神家园。理应得到珍惜和保护。该文在系统地概括武汉景观文化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武汉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的文化生态问题,提出了武汉今后改进城市景观文化生态规划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想让城市具有生命力、具有灵魂,就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基因为城市更新及发展提供了内涵,城市的良性更新促能够促进城市文化基因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基于此,以文化基因视角下城市更新路径为研究方向,对文化基因与城市更新二者存在的内在逻辑进行探索与分析,并以西南地区成都市部分典型城市更新案例为例,结合更新项目轨迹,探索提出基于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城市更新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更新应该继承文化的特征。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出发,对文化要素进行分类分析,有利于确定合适的空间载体,指导更新过程中针对城市空间的改造方式,使文化传承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研究以西宁卫城空间发展规划为例,在分析其历史与文化资源传承的基础上,以文化传承为引导,以物质空间为载体,规划构建"一环联通、双轴延展、三线交汇、四核辐射"的城市空间结构,并针对西宁卫城内的地域文化型、民俗文化型及历史典故型文化资源场所提出具体的更新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各地把滨水地区作为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创造出许多有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既提升了城市品位,又改善了投资环境。但是,目前的滨水地区环境设计更多地偏重于景观形象与绿化设计,而对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要素挖掘与体现较少,这样造成了城市滨水地区的形象雷同,而缺少文化内涵及特色。因此,如何挖掘地域文化要素,塑造城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6,(1)
公共空间系统的建构和优化是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城市发展逐步进入精细化阶段的必然需求。而围绕高质量公共空间组织的城市"特色活力区"是增加城市凝聚力、强化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也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着力点。在典型成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北外滩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总结了特色活力区建构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方法,即以完善的步行系统作为公共空间形态组织的内在逻辑,以公共空间为媒介整合城市复合功能和复杂形态要素,并通过特色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发扬来塑造特色城市景观,增强公共空间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从地区文化方面进行论述,探索了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对地区文化特色的挖掘,提出了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将地区的建筑文化进行延续,创造出特色的城市物质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由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及具有标志性的构筑物组成,在空间形态上具备点和面的特征并以多种方式存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一般可以分为城市地区型、城市型,但随时间推移及文化的突显,城市型的标志性建、构筑物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特征;在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空间形态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景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5.
滨湖地区因其自然环境因素成为城市功能提升和拓展的热点.在分析城与湖的空间与时间向度的基本关系之后,认为滨湖地区空间塑造应以“湖”为起点,重点关注城湖整体格局、滨湖界面、近湖轮廓线和向湖通道等方面设计要素,提出各要素的控制引导策略.并以西湖东岸城市景观提升规划为例,论述了滨湖地区空间塑造的要素选择与策略构成.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规划针对存量规划提出新策略,“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成为新时代城市更新的发展诉求。通过相关的概念解析,分析城市文化资本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及其可行性。文章将规划区内的文化资源划分为物质文化资本、非物质文化资本和景观文化资本3类,从格局引导、活力复苏、自主再生3个层面提出合肥市老城区的城市更新策略,促成并指导城市的理性更新。以期为此类文化资源丰富的老城区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旧城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传统风貌特色,同时也是成千上万城市居民的栖身之所。少城自筑城以来就是成都"三城相重"历史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其独有的空间格局、街巷尺度以及居民的生活状态发生巨大变化,仅剩现有路网保存完好。规划通过对少城传统风貌要素进行探寻与挖掘,从文态、形态、生态、业态和交通五方面提出其传统文化特色保护与再生策略,在延续和保护旧城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的同时,与城市现代功能实现"融合再生"。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城市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理论,分析南宁市城市空间格局与城市生态廊道、斑块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对南宁城市生态和景观空间总体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空间句法认为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源于空间形态的组织,而空间形态强调的是动态的社会环境。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空间句法通过对道路轴线的分析,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Arc GIS 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以及建筑环境信息的描述,通过分析可以较为直观的了解城市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城市结构的特征。本文利用多种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系统分析河西走廊主要历史城市明清时期的地理环境、山水格局、城市格局、典型地标等空间要素来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风貌特色,从而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谋求城市、文化、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城市文化表征的内涵,了解城市特色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次,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文化表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构建城市文化表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在剖析传统景观格局、挖掘城市文脉层次和体现城市空间特色三个方面,提出了塑造具有城市文化表征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