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与场所交互对话方式是近年来设计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映射出社会环境与生产方式多维度空间行为体验逻辑价值认同的特定意义。文章结合场所精神的行为体验研究,通过对“人”的需求尊重来诠释建筑室内空间场所设计的“内在精神气质”,强化人与环境互动的双向作用生成,实现场所空间营造内在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建筑不仅应满足建筑功能所要求提供的实用性和建筑形态的美观,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中,公共建筑如何定义场所、创造丰富的城市外部空间、激活作为日常生活场所的城市空间活力,也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责任。2022杭州亚运会亚运村公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对于建筑物塑造场所精神.刺激和带动周边的城市环境联动.最大限度地创造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筑用地内的公共空间率超过100%.这意味着.公共建筑的建造.不仅将城市土地完全返还城市公共领域.同时.利用建筑物的实体要素对公共空间进行限定.创造多层次、高品质的市民生活场所.利用建筑物的相关功能为开放空间提供功能支持.建筑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力源.激发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大空间建筑是人类群居生活、生产或活动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大空间建筑从功能到形态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大空间建筑的空间建构和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庭”式大空间是大空间建筑创作的一种典型模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中。本文依据空间的特点,将“庭”式大空间归纳为中庭空间、边庭空间和空中庭院空间三种模式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陈贝贝  杨剑 《四川建筑》2007,27(2):49-50
如何创造具有“场所精神”的场所,是城市设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提高城市公共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多个国内外城市建设实例研究,对比空间与场所性质上的异同,由此推导出具有“场所精神”的场所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市井生活与公共形象的重要组成与场所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设,在展现城市环境发展理念、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与精神享受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绿地更新要满足当下城市发展与市民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成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共享场所空间。意图通过城市绿地更新中场所精神的思考,通过构建空间场所的“可达性、自然性、文化性、艺术性、融界性”五性所组成的设计网络体系,赋予城市绿地基于场所出发的内涵与精神,以营造“花园式”场所精神的带入,带动城市绿地效应的多样拓展。结合上海北外滩滨江绿地更新实际案例分析,从人、自然、花园、场地、生活、文化、行为、艺术等场景要素方面探索,在知行合一中进行实践总结,为当前城市绿地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下秀幸     
这座渡假小屋似鸟巢空间镶嵌而成,它位于日本一个人烟稀少地区的海边。两个立方形管状结构嵌合在一起形成小屋的构架。该构架组成“核心空间”,不同的“附加空间”镶嵌在“核心空间”上。这一立方体结构被称为“筑巢式立方形建筑”。 “筑巢式立方形建筑”是“超空间”,一种超自然的空间,然而,附加其上的空间都是“真实的空间”,即生活场所。1989年以来,山下秀幸一直左右“mise en abyme”这种建筑空间概念—无限的重复或空间中的空间。在这种他称为“Imfo Domino”的研究中,山下用摄像机和监控器网络进行实  相似文献   

7.
当文化与建筑如清泉灌注到一个空间或空地场所的时候,那个地方就将经历一个从“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跃升,精神就不再只是精神,而成为一种“精神物质”,这些空间和场所本身也将成为文化、成为艺术。  相似文献   

8.
王凌 《规划师》2011,27(Z1):29-32,37
大型文化建筑集聚区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场所的营造可从静态的空间环境、空间环境中的活动与寓意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在静态的空间环境方面,需构建公共空间体系,处理好公共空间与建筑形体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与自然景观的关系.而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与寓意方面,则考虑空间环境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空间活力,使之成为功能多样、...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6,(10)
本文以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购物者行为心理、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与消费行为心理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强调人性化设计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以期使其更具人文性、时代与体验感,塑造更完善的场所精神,提高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价值与艺术渲染力。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场所。该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外部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策略,旨在改善和提高博物馆外部空间品质,提升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转化性设计策略;二是与建筑要素结合的衍生性设计策略;三是与场所精神结合的空间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皇甫苗华 《园林》2021,(2):88-93
以批判性地域主义为指导,从批判性、场所性、地域性和现代性的角度剖析了嘉绒藏寨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面对辩证思考不足、文化内涵欠缺、场所感丧失、现代诉求被忽视的问题,提出了更新思维模式、传承嘉绒文化、塑造场所精神、增补现代功能的策略,以使公共空间既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藏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真正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动态载体,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与城市规划领域中讨论的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作为人性场所,满足人性化需求这一精神功能.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努力,在个性化与多样化、人文关怀、场所感、空间尺度宜人性与易交往性、公共艺术的成功介入等特征中获得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王军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66-169
大学校园是高校师生教学、研究、生活的空间基础,大学校园空间管理是高校校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环境育人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大学校园氛围商业化、功能交通化、人员复杂化的形势下,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空间管理,建立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空间管理体系,有助于校园管理者强化其主体意识和校园空间场所精神的塑造,以增强大学校园空间的识别感和归属感,发挥大学校园空间环境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乔聪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95-196
文章以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19社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公共空间特质、现状与问题,并据此建立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满足社区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营造温馨的城市社区家园,真正实现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到人们的"安居与生活品质的精致化"。  相似文献   

15.
当实体形态围合的空间被赋予文化和地域内涵后才能成为富有意蕴的场所。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地段的三峡广场步行街的调研分析,对如何营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作一番探讨,希望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聘 《中外建筑》2013,(10):96-100
目前商业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其公共空间的表达往往忽视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存在与展现。因此该文以人的空间体验为切人点,分析了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特点和公共空间序列的结构类型,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尝试总结出了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序列建构方式,以期通过对主题体验式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序列的研究,使其更有机,更具人文性、体验感,进而完善和塑造场所精神,提高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彤宇 《城市建筑》2009,(8):107-109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理学与规划学视角出发,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对城市发展目标转型的内核进行分析.研究将城市发展目标转型特点归结为6点:科学的空间到人性的空间;有形无神的空间到形神兼备的空间;本地市民的空间到全体居民的空间;数字表现优良的高端城市到充溢注重市井细节的基层城市;刚性的空间到弹性的空间;边界化、区隔的空间到共融、互动的空间.最后提出对我国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3点启示:(1)注重学科基础概念的重新认识;(2)重视微观层面的细化研究;(3)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滨河空间场所精神延续和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皓  王晋华  田朝阳 《华中建筑》2012,30(4):103-106
社会结构和条件的改变引起场所的变迁,但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条件。该文基于场所理论,解读了场所精神,分析了河流场所精神的构成,通过对东风渠滨河公园场所精神的分析,探讨了滨河空间场所精神延续和更新的途径。场所精神对于营造具有强烈归属感的滨河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城市价值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性是城市文化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城市体现城市文化的舞台,城市中的建筑塑造了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则成为了建筑表达地域性的土壤。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反映了城市市民日常活动的特点,是当代建筑和城市形成地域特色的基础,良好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不仅是满足多样化、地域性的城市生活的前提,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上演更加生动的城市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特色造就了城市的文化、文化造就了地域性,建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