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遛弯的大爷、下棋的街坊、玩耍的小伙伴、买卖的吆喝声等人群和生活场景构成了胡同味。胡同味也是人情味、市井味,引发了人对胡同的情感。胡同是政府规划与居民创造的产物。胡同是家,居民们根据生活需求,动手装饰胡同、设计自己的生活,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可当老胡同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时,胡同环境恶化,给居民带来负面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自上而下"的改造虽然快速有效,但难以让居民成为  相似文献   

2.
孟爽奈 《建筑施工》2011,33(7):607-609
援马尔代夫民用住宅工程中的混凝土粪池施工,因地下水位高、基坑的排水困难等影响了施工进度,由此采用玻璃化粪池进行施工解决了施工难题,保证了施工进度。经工程应用表明,该化粪池使用效果好,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胡同内现存的私搭乱建、占用胡同空间堆放物品、生活附属物摆放不规范等居民生活行为以及私设门脸、乱扔垃圾、广告牌匾五花八门等商业经营行为,胡同风貌呈现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景象.政府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胡同界面与空间使用进行规范与引导,却遇到种种困难:胡同两侧院落的居民认为房子是自家的,墙也是自家的,为了方便自己的出行及其它利益,完全有理由对墙面进行改造或者安装各种设施;同时,胡同又是由两侧的院落围合,界面的任何变化势必对胡同空间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公共环境.由此可见,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胡同空间混合使用的本质属性以及我国法律在胡同空间使用权益界定方面的疏漏,使得"胡同使用权益之争"一直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住宅建设的不断发展,住宅的标准和质量也在逐步提高。现代住宅卫生设施的配套,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化粪池的选择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因此,不少化粪池堵塞,造成粪患,影响了环境卫生及居民居住。最近,我们对部分被堵塞的化粪池进行了调查,并对改进化粪池  相似文献   

5.
标准营造一直在思考,怎样根据居民所需提升胡同的居住条件以适应未来需求,以及怎样为周边居民提供有品质的公共空间.基于希望在商业化和士绅化的趋势中为胡同居民提供真正能够改变生活品质的空间的想法,我们针对在胡同中拥有更多生活时间却缺乏活动空间的老人和儿童,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平等共享交流的公共场所.通过设计的手段,将原本拥挤杂乱的“大杂院”转变为可供老人和儿童活动交流的胡同之家.  相似文献   

6.
住宅小区取消化粪池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闻士英 《住宅科技》1994,(11):38-40
随着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住宅小区的不断兴建,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采用什么方式处理最为合理,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滞后状态,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大都采用化粪池处理。1985年前,由于没有完整的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杭州市百余万居民的生活污水一直是靠化粪池来处理的。1985年以后,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杭州四堡、翠苑两座城市污水厂相继建成,并担负起杭州市大部分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任务。照理说在城市污水处理厂集纳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可直接送往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而不必再设化粪池。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污水处理厂集纳范围内新建的居民住宅、住宅小区是否仍需建造化粪池尚有丙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复合材料SMC的性能及其模压工艺,并对SMC模压玻璃钢化粪池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说明了模压工艺在玻璃钢化粪池行业应用的可行性。最后阐述了模压玻璃钢化粪池的型号规格及应用范围,并对模压玻璃钢化粪池的施工要求做了简单的介绍,实践表明模压玻璃钢化粪池在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8.
王春 《建筑工人》2012,33(7):25-25
民用住宅的污水一般是通过排污管直接排入三级化粪池的末格或室外暗沟.可是化粪池或暗沟中的腐烂物质产生的臭味,将会沿着排污管路上升,经洗菜池的泄水口进入室内,遇到天气变化,臭味更浓,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健康.  相似文献   

9.
杨勇光  李文娟 《山西建筑》2012,38(20):211-213
简述了化粪池的使用现状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在处理化粪池中残积物的应用,分析得出利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化粪池污泥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平煤郑州商务会馆工程室外HFRPT整体形生物化粪池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特点,并阐述了室外施工安装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分析了HFRPT整体形生物化粪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烂缦胡同,隶属西城区牛街街道,位于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内。胡同为南北走向,全长3570米,东西两侧涉及约3.6公顷平房区,住户约有1090人。本次设计以提升胡同公共空间品质为出发点,在对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胡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理胡同空间、增加文化触媒等方式,营造能够承载文化生活、公共活动以及改善空间环境的"思维空间"。同时希望通过丰富的公共生活,改变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利用思路,形成自主维护机制,保障胡同公共空间的品质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取消化粪池试点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金柱 《山西建筑》2007,33(3):162-163
简述了化粪池的应用现状,论述了广州市取消化粪池的必要性,研究了化粪池的功效及污水管道运行状况,从经济、管理、环境效益三方面分析了广州取消化粪池的合理性,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在老北京胡同居民关于宜居生活的描述中,植物,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本设计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事政策与社会热点,充分利用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发现和解决胡同种植现状问题,旨在最大化利用和发挥植物效益,创造更为舒适和谐的胡同居住环境。胡同植物分类与评价从近年推出的"十有十无"、百姓身边增绿等政策工程中可以了解到,植物之于胡同的重要性。经现场调研与居民实地访谈,我们认为胡同植物具  相似文献   

14.
正对胡同乃至北京旧城而言,对胡同文化最大的威胁不仅是恣意延展的商业开发,同时也包括生长于此的大批原有居民的离去。由于缺乏较好的基础生活设施与有品质的公共空间,居民们大多决定卖掉这里的房子,搬迁至市郊更宽敞的楼房里。老住户对胡同的被迫遗弃现象持续上演,亟需一种应对策略以留住这里曾有的充满生机的居住传统。"微胡同"是张轲领导的标准营造在北京大栅栏杨梅竹斜街进行的一次改造实践,意图在继承传统胡同亲密性的同时创造可供多人居住的超小型社会住宅,为胡同保护与有机更新提供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重庆建筑》2012,(9):83-83
<正>民用住宅的污水一般是通过排污管直接排入三级化粪池的末格或室外暗沟。可是化粪池或暗沟中的腐烂物质产生的臭味,将会沿着排污管路上升,经洗禁池的泄水口进入室内,遇到天气变化,臭味更浓,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健康。现介绍一个简单的防臭味方法:在排污管径底层  相似文献   

16.
蒋鑫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6):18-22
北京旧城胡同具有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而社区居民作为绿色空间更新的主体,拥有极大的自发性和能动性。随着北京"留白增绿"等政策的推进,基于居民自发更新的"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越来越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居民自发性对于社区生活原真性留存、景观管理和维护、社区力量凝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大栅栏片区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分析现存胡同绿色空间的类型与组织模式,阐明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之后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重点分析居民自发更新下胡同种植空间、搭建材料与植物选择的特征。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从组织形式、绿化模式和思路创新3个方面探讨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胡同绿色微更新的实现途径,总结绿色空间微更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北京胡同院落的局促空间中,"微胡同"项目以35m~2的主体建筑面积,进行了极小尺度的居住实验。设计将庭院回归到流线组织的重心,通过将活动空间引入到建筑内部庭院,来创造与城市文脉的直接联系。庭院不仅提升了内部空气与光线的流动,也联结着形式多样的方形体量及面向城市的门廊。这个灵活的城市居住空间成为位于较私密生活空间与具城市性的街道间的过渡空间,同时也成为可供"微胡同"居民及社区邻居共同使用的半公共空间。"微胡同"建筑主体是由墨汁混凝土现场浇筑  相似文献   

18.
正胡同是北京市的重要文化象征,是老北京的"里儿"和"面儿",是北京城的金名片。胡同里的居民生活状况好不好,还要看胡同物业管理水平高不高。在探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新模式的引领下,京城佳业北宇天诺物业东城城市服务中心团队最先抓住"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机遇,开始了"在胡同中试点物业化管理"的全新尝试,成为胡同里的第一批"国企胡同管家"。而我也有幸成为"胡同管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住宅小区的不断兴建,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采用什么方式处理最为合理,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滞后状态,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大都采用化粪池处理。1985年前,由于没有完整的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杭州市百余万居民的生活污水一直是靠化粪池来处理的。1985年以后,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名城,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建城的时候,其城市建筑和布局就凝聚了当时的最高文化。北京城是由胡同搭成的,每一条胡同里的四合院都是一种在中国建筑中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居民住宅院落,从十二世纪开始,它就在北京民居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