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申静 《建筑与文化》2020,(9):136-137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精华。文章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贵州省黎平县翘街的历史沿革及文化背景,为避免历史街区旅游业态千街一面的同质化发展,通过分析翘街现状业态存在的问题,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出发探析翘街旅游业态发展,寻求街区最佳业态开发模式,为历史街区的旅游业态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泉州中山街为调研对象,从中山街的历史演变、影响因素、街巷特点入手,通过现场调研、资料研读、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山街的历史建筑、街巷组织、建筑风貌、空间特点以及节点空间等进行分析,以中山街为骨架,结合街道节点与支巷向街区内部渗透,结合历史文献对比中山街古今变化,推导街道走向与功能与城市功能区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宾  潘丽珍  孙丽萍 《规划师》2006,22(Z2):52-54
青岛老城区作为青岛市城市发展的源点.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遗存,汇集了青岛城市形象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是青岛城市的一个特殊区域,其以街道空间为主要的公共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中山路街区空间、团岛街区空间、市政府街区空间、八大关街区空间四种街区空间类型。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应针对老城区中不同类型的街道空间采用不同的空间特色保护方法,以使其在新环境中继续发挥延续历史、彰显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阔  潘华  曹伟 《中外建筑》2014,(11):69-72
本文关注了青岛中山路作为具有传统历史价值的商业街,其商业环境与业态空间的形成及发展模式。内容包括,中山路业态空间的发展演变及现状特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方面。研究涉及了商业形态与街道空间的关系,历史街道空间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业态空间,历史街区保护与新商业环境等问题。从业态空间的角度,思考对历史街道商业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琴台路为例,对其功能结构、街道空间及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琴台路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问题根源所在,即历史文脉挖掘、街道定位不准确及业态比例失衡,最后谈及琴台路街道空间与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传统商业街是公众重要的文化、购物休闲、社交场所等,它的衰落是当前城市出现的普遍问题,各街道的改造效果良莠不齐,从何种角度去提升街道魅力值得让人思考。然而柏拉图曾说过最困难的任务无非是了解人类行为,人是街道空间的主体,人的行为制约着街道空间形态。本文通过对"三坊七巷"南后街街道空间与人的行为心理关系分析,提出在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形态设计中要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针对轮廓线、空间界面、景观设施、业态分布等方面来优化街道空间,创造出具有归属感、人性化的步行空间环境,使其空间形态与行为相铺相成,以此营造具有较强围合的空间感。  相似文献   

7.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 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 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 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 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 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 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 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 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 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 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 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 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 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 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江岸区“美丽街区、幸福社区”功能提升与景观优化工程—永清街·吉林片区改造项目为例,对景观微更新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弥补老旧社区街道景观现状的不足,激活公共空间、突出历史氛围,建立良好的居住群关系。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旧城街道改造模式,以郑州德化街为例,从其地段位置、空间形态构成要素以及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德化街空间形态的整体性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以后旧城商业街的改造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7,(11)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及风貌特色的空间载体,又是体现城市空间品质及活力特色的重要场所,而以原住民为活力主体的空间提升是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根本内在动力。文章基于原住民空间融合的理念,通过对街道空间活力影响因子的分析与筛选,构建街道空间活力因子体系,并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原住民空间融合的街道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以期从提升空间活力角度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大栅栏地区为例,对历史街区中的餐饮空间适应性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文献调研,总结相关领域餐饮空间研究现状,梳理餐饮空间适应性相关研究,明确历史街区中的餐饮空间适应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之后,调查整理大栅栏地区的相关规范文件,基于前期数据分析和资料收集,运用Arc GIS分析大栅栏地区主要街道及餐饮空间分布情况,确定研究范围。接着,基于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的分析结果,分析大栅栏商业街、大栅栏西街和铁树斜街三条街道的空间适应性,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议。本文认为,餐饮空间作为大栅栏历史街区的基础业态构成,相对历史街区历史格局、城市规划建设、空间格局和基础需求等条件具有较高的适应程度,空间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北京什刹海地区街道步行乐趣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传统城市中,街道不仅起到了交通通行的作用,还作为重要的邻里交往空间影响着城市的肌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单调的机动车道代替了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汽车不仅将人逐出街道,还阻断了街道两侧的交流,给步行活动造成不便。研究以北京旧城为例,运用环境心理学和AHP层次分析法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从街道空间、街道设施和街道活动三个方面选取什刹海地区五类典型街道进行调查,研究人在城市街道中的活动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反应;通过调研建立街道步行乐趣评价体系,对什刹海地区各类型街道满意度进行打分,针对典型街道提出提升街道步行乐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业态是联结文化与经济的有效桥梁,文章在分析文化传承与业态关系的基础上,选取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业态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平江街区文化分析总结业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以求在保护好传统街巷的同时,实现协调、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东方 《中州建设》2011,(13):71-72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街道空间良好秩序的营造,临街业态的梳理,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的配置以及环境小品设施的布局等,都成为增强城市交往空间的活力、提升环境和文化品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现实出发,结合实际建设项目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对建设可持续的街道空间提出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街道活力是社区规划建设的关键与 核心,富有活力不仅是社区的安全保障,也是 社区的生命力。本文以大数据和实地观测为 基础,选取成都市社区街道为样本,对社区 街道活力展开定量研究。一方面,在既有理 论之上,提出了街道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 通过定量测评对样本街道的活力进行评价, 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力值。另一方面,将人口密 度、空间品质、业态混合度、公共交通可达性 等街道活力影响因子与街道活力值进行线性 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对活力值的影响度。结果 显示,60岁以上人口密度、街道长度、公共交 通站点密度这三项因子与活力值的高低明显 相关,而街道空间品质、业态混合度等一些被 公认为决定街道活力的重要因子却与街道活 力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结论使得我们 需要重新认识和进一步探索社区街道活力的 形成内因,以帮助街道活力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9)
罗西亚大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但目前面临着街道破败、景观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历史街区的风俗风貌难以延续。文章以建筑维护、街道风格、户外景观、文化延续等问题为出发点,并有针对性地逐一提出解决方案,为该地区历史街区改造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居住区街道空间内活动空间的品质,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内的居住区为例,从供需视角重新审视街道空间,根据街道空间内使用者的需求,结合现状街道的空间,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的方法,对已建成的居住区街道空间提出改进优化方法,探索街道空间的提升策略。本文对研究区域内人的活动进行分类并总结每种类型的活动特点和空间需求。将人的活动与片区内活动场地对应,总结人活动的空间需求和现状空间的不足,根据供需关系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意见,以期对国内居住区街道空间优化提升设计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街道体系兼具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间的双重职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街道体系也是当前存量背景下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立足对老城区街道体系现状的解读,从街道交通、商业服务、街区活力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其空间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乌兰浩特老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现状窄街密网格局,提出了"重引‘街流’、交通先行,腾挪空间、‘静序’停车;人本布局、重塑街区,商业为带、链接生活;多元共生、空间共享,窄街密网、活力趣生"优化老城区街道体系的三大策略,为类似区域的老城区改造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北京牛街的商业业态种类、数量与空间布局进行现状调研,将所得结果汇总分析,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制定出街区商业业态保护恢复框架,探索适用于历史街区商业业态规划布局的策略方法,力图在保护原有社会风俗与历史街区风貌的基础上,提升场所品质,增加交往空间舒适度,维持保护商业业态积极运行,保护牛街历史文化特色,实现特色文化街区牛街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街道空间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新建或改造中,对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就格外关注。文章首先对街道空间及其分类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街道空间品质要满足功能要求、配置相应设施、体现当地文化、赋予活力开放的四个内涵,从道路交通、建筑立面、景观绿化、配套设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品质提升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