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依据整体式钢筋砼肋形楼盖和井式楼盖计算理论和蛛网式梁格中径向梁交点O处变形协调条件,采用弹性支座刚度系数法计算任意荷载作用下蛛网式梁格楼盖径向梁的内力及变形.  相似文献   

2.
用梁格法、拟板法、有限元法对四边简支双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弹性阶段的变形及内力进行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拟板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简支双向组合楼盖比梁格法更经济且计算结果更全面。改变梁格数及板厚跨比进行算例分析可知,拟板法可用于分析常见结构布置的简支双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  相似文献   

3.
结合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体系设计实例,选用MIDAS/Gen软件,分别针对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建立了梁格模型、采用换算钢梁截面、虚拟楼板的梁板混合模型以及采用真实组合截面的梁板混合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分析计算,应用有限元设计方法完成了该组合梁楼盖体系设计,并得出如下结论:1)梁格模型可以精确模拟施工阶段楼盖体系受力特征;2)采用换算钢梁截面、虚拟楼板的梁板混合模型可以准确得到使用阶段组合梁楼盖体系中各组合梁的内力分布情况;3)采用真实组合截面的梁板混合模型可以精确得到组合梁楼盖体系整体变形与自振特性;4)有限元建模设计方法为钢-混凝土组合梁楼盖体系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的弹性阶段变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后装式预制底板对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弹性阶段抗弯刚度的贡献。同时采用查表法和有限元法对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肋梁的跨中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考虑预制底板弹性阶段抗弯刚度贡献的合理性,并给出了相应建议,可为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梁板结构中,通过实际设计与计算,比较采用交叉梁结构和主次梁结构两种设计方法,其结果说明在大跨距空间结构中的交叉梁结构优于肋形楼盖的主次梁结构。  相似文献   

6.
周元清 《安徽建筑》2001,8(5):46-47
民用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艺术的要求,往往将楼盖做成肋形梁楼盖、井式梁楼盖和反梁式楼盖。肋形梁楼盖构造简单,既适用又经济,施工方便,是整体楼盖结构中最常用的形式。井式梁和反梁式楼盖具有较为划一、平整的顶棚,使室内环境增添美的感觉。现将这三种楼盖的计算方法、钢筋构造和施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梁板结构中,通过实际设计与计算,比较采用交叉梁结构和主次梁结构两种设计方法,其结果说明在大跨距空间结构中的交叉梁结构优于肋形楼盖的主次梁结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
大跨度预应力加劲式组合梁楼盖体系是在组合梁和预应力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楼盖体系。针对该楼盖结构,考虑楼盖板厚度、肋梁高度、预应力筋布置位置(即偏心距)等参数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Block Lanczo法计算其各阶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显示,肋梁高度和偏心距与基频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板厚度与基频之间近似呈抛物线形关系;肋梁高度对于楼盖基频的影响大于板厚和偏心距。分析结论对工程设计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宽扁梁楼盖是从无梁楼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介于肋梁楼盖与无梁楼盖之间的一种新型楼盖体系。宽扁梁在结构设计中较易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理念,而且只要设计和构造措施得当,就能够改善框架节点的延性,增加节点区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框架节点区钢筋过于密集、混凝土难以灌注和振捣等困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施工方法对大曲率桥梁应力和变形方面的影响,对利用梁格模型预测施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分析,并将其与梁格模型预测的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梁安装过程中会产生翘曲应力;2)在梁安装过程中改进梁格模型的预测数值会比经典梁格模型的预测更为准确;3)当梁由外向内安装时,梁格模型预测的变形要小于梁从内向外安装时的数值。  相似文献   

11.
肋形楼盖的一种有限元算法及内力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肋形楼盖是梁板协同工作体系,作者提出以十字交叉梁系杆元及矩形四节点板元共同集成总刚计算助形楼盖的直接刚度法,较传统的内力计算方法更为精确。对大量算例结果的分析表明:一般现浇板在次梁位置受正弯矩作用(下缘受拉);考虑梁板协同作用,结构刚度可以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体育馆采用U形钢-混凝土螺栓连接组合空腹楼盖,对于这种新型大跨度承重楼盖,卸载成为本工程的关键,有必要对结构受力和变形进行现场监测确保卸载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该楼盖网格分布的特点,采用走梅花桩式卸载方案,主要监测逐步卸载过程中楼盖的挠度变形和下肋U形钢板的应力。监测结果表明:卸载过程中及完全卸载后楼盖的受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下肋螺栓连接节点两侧U形钢板不会出现相对位移;验证了U形钢组合空腹夹层板结构的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的正确性与可靠性;验证了楼盖临时支撑系统卸载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考虑板、梁、柱协同工作的楼盖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具有不同梁板刚度比、板区格跨度比的31个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模型进行了弹性有限元分析,同时用弹性薄板理论计算了这些楼盖结构模型中板的内力和挠度;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了梁、板刚度比变化对板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梁板刚度比变化对板内力和变形有较大的影响;综合比较弯矩和挠度计算结果,提出将αl2/l1≥5作为弹性内力计算时边支承双向板与柱支承双向板的界定条件。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二维梁格模型在箱梁空间分析中不能准确计算横向弯曲及扭转变形的缺陷,提出顶、底板及腹板分别建模的分层式梁格模型,并对一简支双室箱梁进行了静、动力分析,考察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抗震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钢 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的采用可以降低结构层高,改善钢结构的防火性能,形成无柱大空间与“无梁楼盖”的建筑效果;组合扁梁楼盖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多高层结构中,既能做框架梁受力,又能承载楼面的作用荷载;同时深肋压型钢板的采用可以降低楼板自重同时可作为永久模板使用,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整体楼盖三维实体模型。对组合扁梁楼盖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变形特点以及楼板自振频率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组合扁梁的有效宽度及肋部混凝土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并能较好地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肋部混凝土及配筋对楼盖的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楼盖主梁的有效宽度分析应建立在整体模型和试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整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中,梁板协同工作,梁的竖向变形和刚度对楼板的内力分布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对楼盖进行纯SOLID块体单元建模分析,并与静力手册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梁板刚度比对楼板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出采用冲孔不锈钢钢板网叠弯成型固定高性能混合编织纤维网,由细骨料高强混凝土预制成模板,形成织物网、钢板网联合TRC增强混凝土形成永久性模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成叠合结构。设计制作了1块V形永久性模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单向肋梁楼盖以及1块对比肋梁楼盖,对其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首先,V形永久性模板中掺入的聚丙烯纤维有效抑制了弹性受力阶段表面裂缝的开展;其次,在叠合单向板肋梁楼盖抗弯试验研究中,黏结面无滑移现象,整体工作性能较好。经强度、变形验算,其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比较吻合,在使用荷载下叠合肋梁楼盖的挠度限值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舒文超 《建筑技术》2003,34(12):901-903
利用SAP2000软件对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可知,考虑钢筋混凝土框架、肋梁楼盖以及支撑体系共同工作后,预应力张拉对边跨框架梁及其附近楼板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考虑楼板的约束作用,框架梁反拱值、梁端压缩值和梁混凝土应力等与实测值较接近;考虑肋梁楼盖的三维计算模型更能反映实际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9.
对3个足尺冷弯薄壁型钢楼盖试件的面内受力性能进行了水平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得到其破坏特征、承载力指标以及自攻螺钉连接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C形边梁与压型钢板间的自攻螺钉连接破坏导致了楼盖试件破坏。基于楼盖试件面内破坏现象,对C形楼盖梁与U形边梁间、C形楼盖梁与压型钢板间两种自攻螺钉连接形式进行了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得到自攻螺钉连接的破坏形态和单颗自攻螺钉的抗剪承载力,分析了中国规范GB 50018-2002对于计算单颗自攻螺钉抗剪承载力的适用性。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对冷弯薄壁型钢楼盖中自攻螺钉连接的性能水平、性能目标以及承载力指标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考察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的影响,先对一2层带板框架静力坍塌试验进行仿真模拟,校核三维实体退化虚拟层合单元模拟分析法的准确性;通过对比空间4层框架底层有无楼板的情况,分析了结构在底层为独立梁格状态和肋梁楼盖状态下倒塌过程中的破坏形态与钢筋应力变化,得出肋梁楼盖结构中贯通梁因梁板协同效应并未像在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