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再生粗、细骨料取代量、矿物掺和料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品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接近天然骨料混凝土强度;在高效减水剂的作用下,粉煤灰、矿粉和硅灰大掺量复掺,可制备工作性能良好、早期强度满足要求和后期强度有极好发展的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和各种掺和料的适应性比较好,超细矿粉和普通矿粉复掺能够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2.
矿物掺和料和再生骨料对混凝土的收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再生粗、细骨料取代量、矿物掺和料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品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值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大;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值接近天然骨料混凝土;粉煤灰和普通矿粉相比能够很好的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收缩值,超细矿粉和硅灰都能减少再生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值,但硅灰增加了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值.  相似文献   

3.
重点研究了再生粗、细骨料取代量、矿物掺和料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品质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且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略微提高;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接近天然骨料混凝土;在高效减水剂的作用下,掺入超细矿粉或硅灰,可制备工作性良好、抗渗性良好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和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40%,70%和100%取代天然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取代率情况下,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较多、强度较差,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比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显著降低,强度明显提高;随着取代率的增加,简单破碎再生混凝土的用水量增加较多、强度下降较大,而颗粒整形再生混凝土用水量略有增加且强度稍有降低,但是完全取代时的用水量和强度仍接近天然粗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通过单轴拉伸徐变试验,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质量分数)、矿物掺和料掺量(质量分数)对再生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100%的再生混凝土拉伸徐变较普通混凝土增加8%~31%;再生混凝土拉伸徐变随矿物掺和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粉煤灰单掺和粉煤灰+矿渣复掺可使再生混凝土拉伸徐变分别增加8%~32%,3%~22%.以混凝土拉伸徐变M-Burgers预测模型为基础,考虑再生骨料取代率和矿物掺和料掺量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颗粒整形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再生粗骨料颗粒整形强化技术,对比分析了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和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的各种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再生租骨料四种不同取代率0、40%、70%和100%,对两种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取代率情况下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较大,工作性较差,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比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大显著降低、工作性较好;随着取代率的增加,简单破碎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更差、用水量大幅增加,而颗粒整形再生混凝土仅用水量稍有增加,而工作性仍接近天然粗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在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和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之一。在全部使用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矿物掺和料,从碳化、抗冻、收缩、氯离子渗透等方面研究不同矿物掺和料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掺和料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是不同的,两种掺和料复合相比单一掺和料效果更好;复合种类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明显,以100%的再生细骨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细骨料,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细骨料及天然骨料所配制的几组混凝土的用水量和强度。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抗压强度影响显著,颗粒整形可以显著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其中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性能基本接近天然粗骨料,而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性能最差。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均有所增大,其中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小,而对劈拉强度比的影响规律基本不变。与抗压强度截然相反,颗粒整形粗骨料棱角少且表面光滑,因此,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比简单破碎的粗骨料低。  相似文献   

9.
颗粒整形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颗粒整形再生骨料混凝土、简单破碎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全组分颗粒整形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但大大优于简单破碎再生骨料混凝土.另外,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配置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明显高于简单破碎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全组分颗粒整形再生混凝土,略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该试验结果对于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不同配合比、不同矿物掺和料为主要因素,通过试验,制作了几组再生混凝土试块,利用NEL法对试块进行了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测定,以考察这几个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试块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增大;三种矿物掺和料均降低了再生混凝土试块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其中以硅灰效果最好,粉煤灰和矿渣微粉的效果相差不多;随着水灰比的增加,矿物掺和料对减少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系数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RCM法研究了再生粗骨料的种类、取代率,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优于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但差于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随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掺加粉煤灰可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2.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细骨料种类、取代率和水泥用量对再生混凝土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的碳化性能优于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随着取代率的提高,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优于同取代率的简单破碎细骨料混凝土,劣于天然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位体积用水量、水灰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这4个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这些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和密度的影响;同时定义骨料影响系数C,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变化的内在机理,并基于普通混凝土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修正的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中,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影响最大;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与C值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修正的再生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参考国际建筑官员协会ICBO标准,采用平板约束试验、自制的混凝土塑性应力测试装置以及压汞法,分析了再生细骨料粒径、取代率以及混凝土水灰比、砂率等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塑性应力、孔结构及塑性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细骨料粒径范围的减小,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风险逐渐降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加,使得再生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风险增大;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水灰比对其抗塑性收缩开裂性能至关重要,过大或过小均会提高其塑性收缩开裂风险;选择适当的砂率可以控制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开裂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再生粗骨料特性及其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系统测试了再生粗骨料的基本特性,研究了不考虑与考虑再生粗骨料的高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与天然骨料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密度低、吸水率大、压碎指标大、坚固性差.不考虑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小,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且水灰比越大,强度降低越多;考虑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可获得与普通混凝土相近的坍落度,强度则较普通混凝土降低更多,但其降低程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再生粗骨料级配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形理论测定并分析了最大粒径不同时,不同分形维数的粗骨料级配对再生混凝土坍落度以及3,28 d抗压、抗折、劈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粒径不同时,同一级配分形维数对应的再生混凝土其工作性能及强度性能不同,因此,再生粗骨料的分形维数必须用最大粒径来限定.  相似文献   

17.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是耐久性能之一,模拟氯离子环境下对其抵抗作用,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考虑再生骨料全部吸水特性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显著下降;对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粉磨处理对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的改善效果优于用化学溶液浸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