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品牌之砺炼     
近日有报道称,因食客崇尚而快速雀起于许多城市的武汉名吃“久久丫”酱鸭脖,由于一些厂家使用过量食用色素和食品添加剂,而在北京市场遭遇停售“封杀”。作为一种名吃,“久久丫”配方绝妙,香料精细,至于鸭脖子、鸭掌,更是精挑细选超大型专业供应商的出口标准原料。“久久丫”传  相似文献   

2.
木杉 《城乡建设》2006,(1):79-80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 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腰脊"之称 "破釜沉舟"和"河伯娶妇"发生在这里 <登台赋>和<七步诗>就诞生在这里 这就是邺城.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 西南20公里处漳河北岸的邺镇.  相似文献   

3.
物-我     
正"格":来也,至矣,物从何处来?它既不全在我们的心中,也不纯系于"自在"。作为干预客观现实的排头兵,今天的建筑学肆无忌惮地将一己之力横置于历史和现实之上。可是,历史或现实到底是什么?大多数项目说明中粗放的"历史"或"现实"都经不起再三的检验,以今日之"我"逆推昨日之"物"。如何可以用今日巨变后的城市现实,比附猜想昨日对于城市的感受?和建筑师想象的相反,考古学复原的是"物"之空壳残迹(空间)和地层关系(时间),而尚未是其精神生活之本原。在当代中国,一种废墟是物理拆迁留下的"半新不旧",  相似文献   

4.
王树声  原野  李小龙  张瑶 《城市规划》2021,45(12):中插1-中插2
何谓"迹以人传" 纵观中国规划建设史,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批循吏、文人、乡贤,守护中华胜迹、接续历史文脉,把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对地方乡土的热爱和个人才情注入地方实践,代代赓续,形成了特有的本土古迹保护传承模式.对此,古人曾有"迹以人传"的说法,亦有"先贤遗迹,湮没弗葺,守土者安能辞其职哉""文物之盛,是则守土者之所乐"等诸多记载,皆强调人在古迹保护传承中的使命与责任,体现了古迹保护传承的守土者之责.  相似文献   

5.
湖州唱晚     
借朋友相约的机缘,我有幸来到浙江的湖州小住。作为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的丽水青山、历史人文景观等,自然是丰富而悠久,而我却独钟情于山水湖州之晚:那别有情致的舟行水上之夜,那充满情谊的安吉竹海之夜,还有那如细雨薄雾般飘渺的夜半萧声。这一切总是款款萦怀,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4)
<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学习可以说是为人、为学的基础,古往今来,学习历史可以说是无数人的追求与兴趣所在。但是现在,高中历史教学却遭遇了尴尬,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是对历史课兴致不高,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品味。当然,这其中既有教材编排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当今历史课应该如何去上,如何使之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文化性合而为一,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王树声  韩卫然  李小龙  仵佳琪 《城市规划》2021,45(4):中插1-中插2
1.何谓"宗其人隆其迹" 中国文化素有重"人物"的传统,因此,名人遗迹的保护和传承就成为历代城乡规划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事关一方文脉承续.历史上,往往出于对"人物"的崇敬而表树隆盛其遗迹,成为一方之大观,古人所谓"宗其人隆其迹",便是此道理.在历史文献中亦有"慕其人传其迹""因其人而增重其迹""思其人抚其迹""仰其道而践其迹""人以迹彰,迹因人隆"等诸多记载,其意相通.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7)
<正>葱是日常厨房里的必备之物,北方以大葱为主,它不仅可作调味之品,而且能防治疫病,可谓佳蔬良药。大葱多用于煎炒烹炸,南方多产小葱,是一种常用调料,又叫香葱,一般都是生食或拌凉菜用。这里主要讲的是产于北方的大葱。大葱,属百合科葱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称菜伯、和事草等。主要以叶鞘组成的假茎和嫩叶供食用。原产于中国西部和苏联西伯利亚,是由野生种在中国驯化选育而成,后经朝鲜、日本传至欧洲。  相似文献   

9.
《安徽建筑》2019,(11):25-26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绝大多数历史建筑因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及各方面的要求而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些具有重大价值的"文保"类建筑自然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但大部分历史建筑却仍在"编外",他们最终难逃被拆迁的厄运。与此同时,意味着一段历史以及其伴随的文化也将从记忆中抹去。当我们以后想再去研究这段历史,这个建筑的时候就出现了豁口。"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就是一本史书,是活化石,尤其是历史建筑。文章旨在探索关于"非文保"类历史建筑的在当代生活的遗存问题,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价值,从而找到适合"非文保"类历史建筑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0.
王平 《城市开发》2006,(11):1-1
说来也巧,在中国早期的词典中找不到"品牌"这个词及其解释,而对"名牌"却有简单的说明:一是代表出名;二是指标明物品名称或写明人名的牌子.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是不尊重品牌,还是经济发展未到品牌阶段呢?  相似文献   

11.
松柏 这里的松、柏是一个大概念,不局限于分类学上的松和柏,诸如黑松(Pinus thunbergii)、圆柏(桧柏)(Sabinachinensis)、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白皮松(Pinus bungeana)等都是.孔子早就为松、柏定了赞赏的基调,<论语·子罕>中写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夭论>中也有"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贞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就清楚地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高尚人格及坚强特性.所以<史记·龟策传>中赞"松柏为百木长",唐·李商隐有七律赞松柏:"桃李盛时虽寂寞,霜雪多后始青葱",宋,谢惠连更赞松为"松惟灵木……子欲我知,求之岁寒".古人颂扬松柏之不畏岁寒,正是赞扬君子之坚毅品格.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活化保护"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一大热门话题。然而,其中却也不乏浑水摸鱼者。他们以"保护活化"之名,却行商业开发之实。他们把老房子放在资本公式里盘算,只要能为资本运作添柴加火,便可经由商业逻辑"任意改造",即使破坏了传统民居、村落的生态模式,也在所不惜。所谓的"保护活化",很可能会给传村落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遭遇雨洪内涝之殇,马路变成"河道",城市变成"水城",大量雨水无处蓄积,肆意横流,因来不及排掉而"水漫金山"。"到城市看海"已成为人人皆知的流行语。与此相对应的是,部分城市却深受"旱情"困扰。更有南方部分省市,如海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相继遭遇"旱涝两重天"的反复更迭。  相似文献   

14.
"山根之花"项目坐落于温州南部茶山一带的山根村.村民因为整村改造而早已搬离该地,却留下许多不同年代的民居建筑.在政府和开发商的策动下,这些代表着浙南"侨村"历史的民居建筑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甚为可贵.  相似文献   

15.
《辽宁建材》2008,(2):26-26,29
这几年炒得火热的地热地板在2007年冬遭遇寒冰.地热采暧早已不是新鲜的词,地热地板在前两年也着实火了一把,但2007年年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远传抄表的发展历史,结合国家对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推进"互联网+远传抄表"为之深度服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8)
"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件大事。如何评价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理"与"婆理"怎么也统一不起来。赞誉者说,荆轲是敢作敢为、顶天立地的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九歌·国殇》),虽事败身死,却死得其所,死得英勇壮烈!贬抑者说,荆轲企图凭一寸之铁刺杀秦王来阻止或延缓秦国统一六国这个历史趋势,无异于螳臂当车,死于乱刀之下,毫不足惜!同情者说,荆轲智勇双全,惜乎不得明主而用之,空洒一腔热血,不幸而可怜,死得冤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2):1749-1752
1"阴阳易"是伤寒病后期或者初愈阶段,体质尚未复原,气血尚虚,即行交媾,伤及阴精气血,从而使伤寒寒热的外感之病转化为气阴两虚的内伤病,既不是因房劳而复发成为原有的伤寒六经病;也不是男病传女,女病传男的互相染易;更不是男病传女男不病,女病传男女不病,而是原有患者证候的改变。虽然与由衣原体感染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一个合并症,即Reiter综合征具有尿道炎、关节炎和结膜炎三联征有些相似,但不能确定就是或者排除Reiter综合征的可能。"阴阳易"就是伤寒病中期及后期男女交媾所导致疾病性质改变的证候。2"清浆水"就是将用水泡过的绿豆加适量的水粉碎后,未经发酵的、经过澄清的、不带绿豆淀粉的浆水,以其煎药取其去火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肇庆,古称端州,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这里山川毓秀,人文历史浓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900多年前,宋徽宗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肇庆之名于是沿用至今。有着"群砚之首"美誉的端砚就产于肇庆东郊的端溪。端砚"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自唐代问世以来,一直受文人和学士青睐,并且与湖笔、徽墨、宣纸并称为中国文房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
祥林嫂在她短暂而浸透苦痛的一生中,遭遇夫死子亡,她耐劳坚忍却备受歧视。教师引领学生在祥林嫂出逃隐瞒身世、改嫁承受"好运"、捐门槛洗刷罪孽和祝福之夜轻身四处无声的反抗和承受中探析其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一个女子辗转于夫权、族权、封建迷信的追求和期许和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