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及全球水泥工业碳排放现状,通过应用多项低碳技术等深入探讨我国水泥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上海市提出于"十四五"期末实现碳达峰.研究"无废城市"建设如何协同助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总结"11+5"先行试点地区经验,深入研究上海市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各项政策,以"五大类别、四大体系、三项清单"为总体思路提出了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琛 《江苏建材》2021,(5):58-60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提出水泥行业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四方面进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碳达峰与碳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6.
如何快速实现碳达峰、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且不影响人居环境品质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筑业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基于"双碳"战略背景,分析了开展绿色建造的必要性,提出了绿色建造发展的技术路径,结合目前绿色建造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引领、技术体系和标准完善、碳排放管理、产业支撑机制保障等方面给出了绿色建造推进建议,为政府和企业推进绿色建造工作提供参考,为双碳战略即将带来的产业变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张时聪  王珂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2021,37(8):189-198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型的建筑运行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建筑部门减碳工作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我国建筑运行与相关基础设施碳排放将于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31.1亿tCO2;通过建筑节能强规提升、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2030年,峰值为27亿~28亿tCO2,到2060年,建筑领域将剩余6亿~8亿tCO2需要完成碳中和.  相似文献   

8.
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O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t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O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水泥及熟料产量和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水泥行业是CO2排放重点行业,也是建材行业的碳排放大户."双碳"目标背景下,水泥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对水泥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3060"目标的提出,各行业积极研究碳排放轨迹,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争取早日达峰.我国建筑领域尤其建筑运行能耗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占比不断提升,是促使我国早日碳达峰的重要领域.本文将从国家低碳发展总体要求出发,审视我国低碳转型下建筑用能现状,回顾我国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已有实践,进而探索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早日达峰路径及行动.  相似文献   

11.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对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双碳目标下,建设标准、建造方式、技术路线以及建材选用的节能降碳绿色水平都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工程建造的基础,建材部分无论是生产制造减碳,还是建筑全生命期降碳,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其影响都比较巨大,研究、生产和推广减碳或固碳效果明显的绿色建材是破解双重压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碳足迹计算方法探讨和分析内容拓展的基础上,以厦门市为例,估算了2005-2012年厦门市碳足迹、碳承载力和净碳足迹,对其动态变化过程及人均碳足迹、地均碳足迹、区域排放强度等指标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认为厦门市当前碳排放相关指标水平有待提升,并从产业、能源、碳汇、空间、政策等方面提出低碳城市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处理活性炭的选择指标问题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研究发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碘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等吸附性能指标与活性炭对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吸附能力之间相关性能不好,在选择去除天然水中有机物的活性炭时不能这些指标。提出了采用活性炭对水中四种典型有机物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作为正确选择水处理用活性炭的指标,且在五种水质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结合周家渡水厂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3种不同换炭方式的中试研究,并根据对浊度、氨氮、CODMn、UV254、TOC和BDOC的去除效果,分为吸附、吸附-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装填1/3旧炭、2/3新炭的2^#炭柱的处理效果接近于装填全部新炭的3^#炭柱。因而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当活性炭失效需要更换时,可以考虑更换部分旧炭,这样可降低制水成本,有利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Richard Bevan re-imagines Heathrow Airport four decades on in 2050. In an age where Personal Carbon Allowances (PCAs) have become the dominant currency, the facilities at Heathrow are turned over to a carbon casino that affords airside and landside customers th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gambling with the relevant tax breaks applied.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17.
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碳"目标的提出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碳要素的约束对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机制,5位笔谈专家主要从基于碳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过程、面向生物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竞争与碳排放机制、多目标下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路径、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措施、能源领域碳减排与国...  相似文献   

18.
CFRC机敏混凝土中碳纤维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硅灰等分散剂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中碳纤维分散性的影响。由分离出来的碳纤维质量变动系数和试件电阻率变动系数来评价碳纤维在CFRC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在各种CMC掺量下,硅灰均能显著改善碳纤维的分散性。随着CMC掺量的增加,碳纤维的分散性提高。当CMC掺量为0.8%、硅灰掺量为15%时,CMC和硅灰的共同作用使碳纤维质量变动系数最小,此时碳纤维在水泥基体中分散性最佳,且当CMC掺量为0.8%时,CFRC的电阻率变动系数也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碳(CO),又称"无声杀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来源于普通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油料、木材以及煤炭等)的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20.
唐静思 《山西建筑》2008,34(4):112-113
介绍了碳纤维布加固施工的优越性,分析了碳纤维布的主要力学性能及力学特点,研究了碳纤维加固的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详细地阐述了碳纤维加固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从而促进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