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孙伟  刘德明 《华中建筑》2008,26(1):97-100
该文回顾了铁路客运站从单一功能的候车空间到多功能开放空间的发展过程,其建筑形制的变迁传达着建筑空间开放性的发展轨迹,开放性是多元素、多路径的,开放性的建筑空间与交通方式无缝换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关键的环节是空间开放的基础和适宜度。  相似文献   

2.
刘菁华 《安徽建筑》2012,19(3):20-21
通过对铁路客运站房建筑所应表达的艺术内涵的解析,提出在空间形态、时代风貌、地域文化三个方面的设计思路与表达手法,以期对该类型建筑在相关方面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钟京 《山西建筑》2011,37(8):16-17
详细介绍了毕节市铁路客运站的建设背景、项目概况、建筑设计思想及其站区规划设计与站房竖向设计,指出该铁路客运站既是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建筑,也是能充分体现现代气息的交通综合建筑,它的成功设计为其他客运站的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新东莞站(原石龙站)设计方案获得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五次优秀建筑佳作奖。该案于2009年中标,2013年竣工投入使用,现已成为广深线上联接东莞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的一张地域"名片"。该文解析了新东莞火车站实施方案的设计背景和构思源起,结合建筑的地域文化属性、时代性及功能性,探讨在铁路客运站设计中多种价值观的融合运用,提供一个以地域性为基础,以民俗文化为出发点,以体现时代精神为目标,既展示了地方特色又传承了历史精神的现代铁路客运站实例。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运站往往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具有空间大、人流密集和舒适性高等特征,从而导致建筑的能耗高。以太原南铁路客运站为例,通过引入适应区域气候特征的绿色与节能设计思路,从自然通风、围护结构、遮阳与自然采光、通风与采暖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并结合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对其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杭州灵隐寺前的冷泉亭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历经1 200多年变迁,从一座山中路亭演变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它的演变极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古代风景建筑的文化特征和风景营造中的审美嬗变,具有研究价值。梳理了冷泉亭的景观变迁历程,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总结各时期发展特点。重点辨析了冷泉亭变迁过程中的建筑选址、体量、存废三方面的权衡关系。认为在长期发展中,风景建筑受人的审美和环境作用,其形式和位置不断被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该案例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风景建筑的营造逻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晖 《中外建筑》2006,(5):101-102
方块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标志。每个汉字都贮存着重要的信息,从古汉字中去了解古代建筑,从汉字含义的变迁去探寻建筑形式的演变,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建筑,构建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社会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赛克艺术起源于欧洲古希腊时期,在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随西方建筑文化传入上海市,随后100年里建筑马赛克装饰发展迅速。本文以上海市近代建筑马赛克装饰艺术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在西风东渐下的发展变迁过程,剖析中西文化差异、时代背景、本土文化等因素对马赛克装饰演变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时尚的两面神——评两铁路新客站,析建筑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光复 《华中建筑》2006,24(10):47-55
通过对南京站和扬州站两新建的铁路客运站与历史上欧美各客运站进行比较分析,对该两客运站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同时,还结合国内其它铁路客运站的情况,对中国铁路客运站的发展前途进行探讨,进而深刻剖析了“建筑本质”,而且揭示“洋建筑师”的劣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高速发展使铁路客运站迎来新的建设高潮,时代需求的发展变化对新时代铁路客运站的建筑设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新时代铁路客运站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从规划设计、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建筑造型、建筑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研究京沈客专星火站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建筑形式的变迁,是建筑技术变迁和建筑文化变迁的重要表征。同时,聚落又是"文化——生态"系统的一种物化形式,该系统是人利用自然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不同聚落的文化特性是由不同的"文化——生态"特性所决定的。丽江古城世界建筑文化遗产为世人瞩目,笔者对丽江坝子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居所是跟随着人类的文化变迁而不断变迁的,建筑离不开文化,建筑又承载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礼制文化对于浙中地区的建筑有着巨大的影响,浙中地区的建筑融合了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优秀特点,而浙商的崛起所带来的文化变迁又为浙中地区建筑的定型提供了一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资本,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非常浓重的一笔,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就以浙中地区传统建筑的礼制文化变迁为研究点进行分析,并对当代浙中建筑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民居聚落承载的文化为切入点,以永宁地区泸沽湖畔纳西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来研究云南纳西族民居,通过对文化各个层面的剖析找出民族文化与民居聚落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民居聚落形式的变迁中,家庭文化、宗教文化、生活哲学对民居聚落的形成、布局、民居建筑的形制、建筑材料的使用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演变为独特的民居聚落形态。在民居研究中,对建筑文化层面进行深刻的剖析是发现民居建筑形式特征根源的重要视角,为民居及聚落的保护工作在方式上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案例,通过对地区20个苏木镇的150个乡土住宅样本的田野调查,在历史考据的基础上对其空间形式进行类型学研究。通过对游牧到定居社会变迁过程的历时性追溯,提出历史节点,明确变迁动因,文章旨在探讨阿拉善乡土住宅形式演变与社会主体认同转变的二元互动关系。结论清晰呈现出阿拉善蒙古族其住宅形式由蒙古包到定居建筑的传承演变过程,有助于厘清在复杂变迁过程中各文化类型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传统文化不断再更新,要继承传统,必须要有所发展。文中叙述了河西走廊和酒泉地区的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互相渗透,在建筑上反映出塞上建筑的独特风格。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酒泉宾馆的设计构思,在该思想指导下建成的酒泉宾馆,取得了较好的实用功能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会建筑作为西方教会进行文化传播的直观、形象的物质载体,是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下宗教文化内涵的产物。教会建筑风格的演变透露出教会文化地域传播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梳理教堂建筑在不同地域演变的特征与脉络,阐述其演变规律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黎族传统建筑历史演变线索及田野调查入手,通过梳理黎族传统建筑演变历程及演化类型,重点关注黎族传统建筑演变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建筑因子,从建筑与人居历史、环境、文化等耦合的视角对黎族传统建筑演变历程的特点及黎族传统建筑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初步明晰了黎族传统建筑演变过程中两条交织的演变路径及其原因,为深入研究黎族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建铁路客运站房暖通空调设计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新建铁路客运站房的暖通空调设计.论述了其建筑特点、空调负荷特性、空调冷热源形式、空调方式、气流组织形式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几个铁路客运站房工程的空调设计.  相似文献   

19.
沈阳新北站     
在我国,铁路客运站建筑一直被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与象征而倍受重视。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使得来自各方面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与制约因素很多,使建筑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受到极大限制。加上几十年来铁路运营方式与观念的一贯制,致使我国铁路客运站设计形成了一套模式,那就是单一  相似文献   

20.
建筑的发展和演变与文化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建筑作为文化映射的物质形制经过文化的演变和时间的推进愈加具有地域特色和符号化;家祠建筑作为特定功能的建筑形式除了具有功能技术、功能组织、环境意识、群体需求等功能,而且对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地域环境的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程度的建筑表征呈现。文章通过对贵州三门塘刘家祠的建筑形制、内部结构、社会习俗等进行简要分析,解析地域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