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徽建筑》2020,(1):194-198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法一般为明挖、盾构、暗挖法施工,由于区间线路规划、地质等原因会出现不同于标准断面的隧道形式,一般采用浅埋暗挖法,根据地质及断面的大小一般可采用全断面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双联拱法。双侧壁导坑法作为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采用较多施工方法,在二衬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可操作性难度大、临时支撑体系受力复杂、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风险较高,在施工前需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使达到最佳效果。文章以西安地铁六号线丈-科区间浅埋暗挖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二衬施工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7号线东延工程出入段线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下穿既有八通线土桥车辆段调头线及试车线,区间断面形式采用了新型的初支联拱二衬独立断面,为首次以该断面形式穿越既有线施工。本文结合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既有线路安全,提出了拱部深孔注浆、优化施工步序等暗挖隧道穿越既有线风险控制措施。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预测了既有结构变形,并通过现场施工监控量测,验证了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最终顺利完成了初支联拱二衬独立暗挖隧道穿越土桥车辆段施工,保证了车辆段的结构安全及正常运营,相关研究成果为今后初支联拱二衬独立暗挖工法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对今后类似穿越既有线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伟  杨东波  张晗  郭宏 《市政技术》2019,(1):97-100
为了探索软弱围岩条件下特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的选择,以大连市某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2种工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并用现场实际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相比于CRD法,其变形及应力释放缓慢,能有效保障隧道安全施工,更适合用于软弱围岩条件下特大断面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4.
黄土在受水浸蚀后结构迅速破坏而引发的湿陷现象,对隧道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产生巨大影响。加之大断面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土体扰动大,极易发生地表开裂、拱部下沉、衬砌变形甚至塌方等严重问题。我国目前在大断面纯黄土公路隧道施工领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本文结合神府高速公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总结出浅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深埋段根据地质情况分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七步流水法进行施工,并分析了三种工法的优劣和适用条件,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依托广西百色达康隧道工程,简化隧道施工与结构模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了隧道施工三维模型,分别模拟了跨度为10,14,18.7m的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的围岩变形、围岩塑性区域分布及初支与二衬的内力分布。探究隧道跨度对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隧道变形、围岩与支护结构应力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隧道跨度不同,竖向位移沉降极值均出现在隧道洞室顶部,水平位移极值均出现在隧道拱腰附近;最终沉降隆起值、初期支护轴力与二衬应力随跨度的增大而稳步增大;初期支护弯矩随跨度的增大而增长,但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围岩形成的塑性区域随跨度增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郭熙冬 《江西建材》2014,(1):147-148
隧道工程的施工因围岩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法全程施工隧道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很少采用的方法,其是确保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方法,此文总结了软弱围岩条件下全程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隧道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双侧壁导坑隧道工法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双侧壁导坑工法在广州市新光快速路新光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指出不同条件下对双侧壁导坑施工工艺的引伸及拓展。  相似文献   

8.
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沧安路站工期紧、安全风险高、周围环境复杂等特点,主体暗挖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对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步序、工法优化、二次衬砌施工、初支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简斌强 《四川建材》2006,32(2):147-148
1前言软土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墙法等。虽然双侧壁导坑法和中隔墙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限制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工效;二是在软硬围岩相间的隧道施工中,施工方法的调整时间很长;三是临时施工支护多,投入大,不经济;四是施工中相互干扰大。在某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是由于在该隧道Ⅰ类围岩段长度115米范围内不存在软硬围岩相间,目的是在拱脚施工条形基础提高拱脚承载力,在该隧道采用此法成功地解决了隧道整体下沉、拱脚变形扭曲等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期。2工程概…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暗挖地铁车站开挖工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岛地区良好的地质条件为暗挖工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背景,软土地层条件下难以实现的大跨度浅埋暗挖工法能够在硬岩环境中顺利开展。但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发现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及拱盖法在硬岩环境中仍存在优化空间。如何结合地质条件,简化工序成为设计施工的关键。笔者结合不同的地质环境,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出适用于硬岩环境下的工法,根据工程经验总结阐述了双侧壁导坑法、拱盖法、拱部双侧壁+下部台阶法、初支拱盖法、台阶法等工法施工步序,并对各种工法工序特点、适用地层及其施工耗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初支拱盖法、能够适用于Ⅱ、Ⅲ及部分Ⅳ级围岩中,适用范围较广,且施工安全性较高,施工周期比双侧壁导坑法缩短了8~10个月,比优化之前的拱盖法缩短了4~6个月,优化后的拱盖法能够在青岛硬岩地层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原理,采用抗拉试验,对30组混凝土标准试件和4面试验墙,共720个测点进行研究,选取合理胶粘剂,保证混凝土被拉断,得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线性模型,与回弹法进行比较,其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以及相对标准差都优于回弹法。同时,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创伤面浅、面积可控的优点。实验数据可为工程应用和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抗拉法既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实际,也可以代替钻芯法作为一种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平衡推力法与Sarma法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不平衡推力法是我国独创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滑坡的分析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其精度的分析却廖廖无几。目前在与其他方法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其误差非常大,如果不加限制地使用该方法,可能会给工程带来巨大的隐患。针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比较,认为折线形滑面的计算精度与滑面控制点处滑面倾角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控制该变化角度可以控制其精度,工程中建议将滑面控制点处的倾角变化小于10°作为该方法的使用条件,超过该限制应对滑面进行处理使它满足使用条件或采用其他的分析方法。针对Sarma法所给条间剪力方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个新的条间剪力方程。新的条间剪力方程不但符合边坡稳定性问题的合理性要求,且能正确表示任意条块的条间剪力。基于新的条间剪力方程对Sarma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Sarma法认为条块界面和滑动面上的剪切强度具有不同折减系数。算例分析表明,改进后的Sarma法优于Sarma法,应用它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安全系数值,即使条块形状是变化的,也能够给出一致的安全系数值,而且能够保证迭代过程稳定收敛。  相似文献   

13.
有限元法、无单元法及自然单元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无单元法与有限元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形函数的构造方法不同,因而得到的形函数形式也不同,但可统一于单位分解。另外,采用Galerkin法对偏微分方程求解时需要对弱形式在求解域内积分,研究表明有限元法和无单元法中对弱形式的积分可统一于单位分解积分方法。无单元法解决了有限元法中前处理复杂以及难以有效处理的诸如裂纹扩展和大变形等问题;然而自身也存在着计算量大、边界条件和不连续的场变量及其导数处理上的困难。自然单元法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求解PDE的数值方法,它兼有无单元的特性和有限元的优点,可以认为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4.
真空与堆载预压法地基处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对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两种地基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简述了两种地基处理法的发展史及作用机理;通过现场实测沉降曲线对比了两种预压法下土体沉降速率;通过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曲线对两种方法的加固效果进行比较;通过Asaoka拟合法及理论计算对两种方法的沉降进行预测及对比。  相似文献   

15.
陈福全  曹琪君 《工业建筑》2012,42(6):117-121
高频振动致密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技术。该法应用高频振动锤在振动探杆顶施加竖向激振力,在振动杆轴周围产生剪切波(S波)及压缩波(P波),在高频振动力的作用下,土体中的振动探杆由此上下反复振动,在S波和P波的作用下,最终逐步地提高其周围土体密实度。在详细介绍该法的加固机理、施工原理以及与振冲法区别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该法处理的土质条件并采用颗粒离散元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以及相应的设计和检测方法。最后指出了该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离散单元法与边界单元法的外部耦合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岩石工程实际以及离散元法和边界元法的特点,引入并列模块式结构,提出了一种离散单元法和边界单元法进行外部耦合的算法。该算法物理模型合理,计算方法简便,方便利用现成的计算程序。文中以地下洞室开挖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和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江苏广电城9根钻孔灌注桩采用堆载法、自平衡法进行静载试验。介绍了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描述本次试验情况,整理试验数据,将自平衡抗拔试验与锚桩法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抗拔极限承载力,并将自平衡法抗压试验与静载法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本工程的自平衡法转换系数K值。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数据为设计提供了重要资料。自平衡法也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重点阐述在Sap84结构分析软件下,采用增量法和总量法进行工况组合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各施工阶段的受力转换分析,重点解决增量法建模时围岩、围护及主体结构的内力、位移及刚度增量的计算,并对增量法和总量法进行对比,为逆作法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坚荣  张玲 《建筑技术》2003,34(4):281-283
目前,钻孔灌注桩在国内基础工程领域中已占据重要地位。钻孔灌注桩成桩后常见的质量事故有桩身混凝土离析松散、裂缝、夹泥、断桩和桩位出现偏差等。随着钻孔灌注桩基础的广泛采用,其检测技术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也在工程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常用的桩基质量检测方法有声波透射法、动力振动波法和钻孔抽芯法等。对检测确认的质量事故,应根据质量事故的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及时采取妥善的补强处理或返工措施,把质量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灌浆补强法对于成桩后采用动测法或声测法发现有缺陷的钻孔灌注桩,一般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