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袖阀管注浆技术在广州地铁某桥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州地铁5号线西村站主隧道施工时,其穿越的桥基发生不同程度沉降,虽曾对桥基进行顶升,但后续斜通道施工仍可能造成桥基沉降。考虑到桥基附近土层情况较差,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桥基后再开挖隧道。指出袖阀管注浆加固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针对性地指出施工注意事项和冒浆、漏浆等特殊情况处理措施,并及时进行施工监测。结果证明,袖阀管注浆技术减少了施工对桥基周围土体的扰动,桥基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地铁盾构侧穿高速桥桩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青山  吴勇 《低温建筑技术》2017,(12):146-148,152
以佛山地铁莲塘~张槎盾构区间侧穿佛开高速桥施工为工程依托,运用MIDAS/GTS有限元程序模拟盾构开挖的全过程,采用不加固和袖阀管注浆加固两种施工工况,分析不同工况下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和桥梁桩基的差异沉降,结果表明,地层受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都逐步扩展,地表沉降曲线符合Peck沉降槽规律,袖阀管注浆加固后地表沉降量减小约为4mm,桥梁桩基差异沉降减小1.3mm。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双液注浆的原理。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袖阀管双液注浆技术在控制地铁深基坑相邻房屋不均匀沉降、抬升和加固房屋、控制进一步失水沉降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时有发生,高铁的正常运营对桥桩的沉降要求极为严格,而传统地层注浆加固的方案难以满足要求。文章依托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下穿沪宁高速铁路工程,使用ABAQUS对不同加固措施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及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树根桩联合袖阀管注浆加固可以有效地控制隧道下穿施工后的桩土沉降变形,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沉降控制施工措施,给类似工程下穿沉降分析提供参考。实际工程验证了此加固措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袖阀管注浆作为目前处理地基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 ,广泛应用于各种不良地层处理、地基加固、建构筑物沉降等。文章采用袖阀管注浆技术对既有多层建筑增设电梯地基进行加固,试验结果表明:袖阀管法施工操作简单,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达到增设电梯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鹏飞 《土工基础》2019,(2):137-140
盾构工程具有地表条件复杂、穿越文物多的特点,以西安地铁6号线下穿安定门城墙为工程背景。根据安定门区域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对城墙门洞基础下方地层进行袖阀管注浆预加固方案。采用midas GTS NX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袖阀管注浆预加固施工过程,论证了地层预加固施工方案及参数的合理性。研究表明:袖阀管设置2排,间距1.0m×1.0m梅花形布置,注浆加固深度为地面下2~10m的方案对于控制城墙基础沉降及地层稳定性是非常有效。待采集施工监测数据后,进一步研究该工法的适用条件,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建筑物往往引起建筑物沉降变形,对既有线路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威胁。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某区间隧道下穿高层建筑物为背景,针对施工中存在的渗漏水及沉降变形过大等问题,开展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工作。根据有限元计算确定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范围,进而确定合理的注浆加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深孔注浆、径向注浆等堵水措施,结合袖阀管注浆对建筑物变形进行控制,可保证隧道上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铁下穿煤厂宿舍楼桩基托换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旋喷桩和袖阀管注浆加固机理,阐述了加固施工参数、所用机械及工艺流程,并对施工过程中整个建筑物进行了沉降监测,确保了加固工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以青岛地铁1号线厚强风化岩层中穿越重点文保建筑为例,提出了建筑物地表TGRM注浆+洞内深孔袖阀管注浆的联合施工控制技术,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加固工况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建筑物变形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在穿越建筑物施工时,地表注浆能够明显改善地表沉降与建筑物不均匀变形,洞内注浆对改善拱顶碎裂岩层力学性质、抑制建筑物竖向沉降具有重要作用,使地表及洞内联合注浆加固的变形控制效果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对恶劣地质条件下穿越重点建筑物的减震设防与变形控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济南地铁R1线、R2线盾构隧道小曲线、小净距、叠落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包含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主动隔离控制、管片结构加强、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下穿高铁桥减隔振控制5项技术;(2)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原则为叠落区域隧道按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同一平面按与既有隧道由远而近顺序施工;(3)主动隔离控制技术为施做钻孔灌注桩作隔离桩,袖阀管注浆作桩间止水;(4)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技术采用管片增设预留注浆孔对交叠区夹层进行注浆预加固、下方隧道架设台车支撑加强整体刚度;(5)全自动变形监测表明4条盾构区间穿越施工桥墩最大沉降量仅为0. 4mm,变形控制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