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统筹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村镇规划涉及的利益问题,对钟管镇的村镇规划操作管理模式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统筹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从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管理、完善规划管理、正视价值观冲突方面对钟管镇规划建设成功实践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1 村镇工业建设用地的规划 工业生产是村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因此,村镇工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直接影响用地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他功能用地的布局.  相似文献   

3.
村镇规划:如何建构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斌  张春杰 《规划师》2000,16(4):11-12,24
公众参与是由传统“精英规划”走向“民主规划”的重要标志。作者结合深圳龙 村镇规划的实践,论述了村镇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并阐明了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择于村镇规划管理与实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村镇规划工作者来说,经常会遇到有关村镇规划认识与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诸如村镇建设与村镇规划的关系问题,村镇用地布局问题,过境公路与村镇的关系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对村镇规划的认识和规划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政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视角指出村镇规划的行政从属性以及城乡作为规划管理的整体对象与不同行政级别的空间差别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行政主体和空间形态关系中城市领导和管辖农村的总体导向与城乡统筹的矛盾、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权限所属对于村镇规划的制约、村镇整体规划与其具体项目审批以及规划从属关系等因素方面的空间矛盾和规划管理主体在保证规划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方面的功能欠缺等。  相似文献   

6.
村镇规划不可忽视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全国各地村镇做了大量的规划 ,但我们也应看到村镇建设现状与规划偏差很大 ,村镇规划实施难是村镇规划管理人员为之困惑的问题。笔者认为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目前村镇规划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是规划难以实施的关键之一。目前 ,大多数村镇总体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规都是请大专院校或规划设计院所编制。在编制过程中 ,由于时间仓促或考虑经济利益等多种原因 ,不少规划设计人员只是收集了一些必需的经济和社会数据后就匆匆回到单位“闭门造车” ,对所规划村镇的基础资料缺乏详实的调查收集 ,对当地的民情风俗也不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将村镇规划的行政从属性以及城乡作为城乡发展不同行政级别的空间差别之间矛盾为主,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行政主体和城市空间领导形态关系矛盾、农村的总体导向与城乡统筹的矛盾、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权限矛盾等等,对于村镇整体规划而言,其受到具体项目审批、规划从属以及规划科学制定等反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论述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4)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进行村镇的规划建设势在必行。在进行村镇规划的道路上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村落的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指导与发展建设。村镇规划要有一定的指导性,避免盲目地跟风,一味地追求城乡一体化。相关部门应进行科学的规划,将农村与城市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实现城乡和谐发展,在保护农村生态、文化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汉飞  冯萍 《规划师》2012,28(4):84-87,93
为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促进宜居城乡建设,佛山市针对村镇规划管理法理依据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基层规划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审批权限不清等问题,启动了《佛山市村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编制工作。该规定针对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明晰村镇规划编制体系;注重城乡统筹和差异发展,规范村和镇的规划编制内容;加强公众参与和基层审核,提高村镇规划实施管理效率;突出技术要点,查阅方便,完善全市统一的村镇规划技术标准,为佛山市村镇规划建设及审批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镇建设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村镇建设与土地管理在用地方面存在的问题愈来愈明显,尤其在第三轮村镇规划调整与实施中,矛盾更加突出。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处理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协调好“吃饭”与“建  相似文献   

11.
村庄规划是协调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农村民主制度的框架下,公众参与是农村民主实践在村庄规划中的重要体现。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方面的突出特征,结合项目的实践对村庄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形式进行分析,提出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是现阶段切合珠江三角洲实际情况的公众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四川村庄规划的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灾后重建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特殊要求;以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四组村庄重建规划为例,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尊重地方特色、注重公众参与、强化科学引导、强调循序渐进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乡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居民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背景下,浙江省村庄规划总体表现出规划技术依据详细,规划类型组合丰富的特征。村庄规划通过重构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通过加强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适应村民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动,并通过规划保障措施推动村庄规划的实施,提高村庄规划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张星  何依  邓巍 《城市规划》2020,(4):97-105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需要重新定义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价值,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形成刚性的保护框架;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诉求,需要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能够适应城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本文以憩桥村为例,通过对“村”的价值的判断,探讨了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方法;通过对“城”的条件分析,适应性调试保护发展模式,试图为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弹性多样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自下而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新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传统农村建设规划局限性的基础上,认为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脱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建设思想,强调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农民的意愿以及农民的参与,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规划过程,规划师在规划的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辅导与落实上,在此基础上的新型城乡关系则体现在"城市反哺农村"。  相似文献   

16.
毕凌岚  刘毅  钟毅 《城市规划》2017,(12):82-89
研究基于目前乡村营建内生动力不足、标准冲突、适地性差、无法持续改善等问题,经分析认为其关键是主体不明、缺乏适应乡村特点和决策响应的运营制度。借鉴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经验,发现乡规民约对于政策落实、地方自治、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运营具有独特价值。研究结合乡建实践,明确了现代乡村营建中乡规民约的作用及编制机制,完善了其中乡建管控的内容,设计了与乡村规划协同的操作方法。研究认为,"乡村规划"与"乡规民约"协同是"基于村民自治角度的村庄自我更新",本质在于"基于多方主体互动下的制度建设",是各方协同利益诉求、全面参与决策和实施,将社会、经济、文化、景观生态的空间诉求从阶段性的"乡村规划"转换到持续性的"乡规民约"中的公平开放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农村建设类型划分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崔明  覃志豪  唐冲  耿杰  王娜 《城市规划》2006,30(12):27-3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其新农村建设内容、重点、模式和方式上都应不同。基于此,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以省为单位分别设立了评价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水平的两套指标体系,将我国的城市与农村发展水平分别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级别,并对各省评价结果进行了叠加。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的原则,将叠加的结果归并为五个类型,分别是发达类型、相对发达类型、发展中类型、相对落后类型、落后类型;最后针对各类型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初步探讨了个类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提出了各类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洪惠群 《工业建筑》2012,42(5):79-83
名镇名村示范村的建设,是广东省目前以建设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重大举措。以广州罗岗区九龙镇莲塘村为例,针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乡村格局,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村(镇)一策的灵活机制,提出桑基鱼塘生态理念的规划模式,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名镇名村示范村效应,从而避免了千篇一律新农村的面孔。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传统民居聚落为核心的乡土建筑文化,是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虚实相生的形态观、雅俗共赏的情态观,并且,三者有机统一于一体。在研究鄂州程潮新村和武汉江夏区自然村改造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三者有机统一思想并进行了灵活运用,同时,阐述了聚落生态、形态、情态智慧对新农村建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瑾  万涛 《城市规划》2017,(12):65-72
城乡二元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口外流,导致在乡村保护与发展中内生动力不足。而同时,随着城乡壁垒的弱化,一批走出去的"村外人"带着新资源,抱着乡土情怀重返故里,成为传统村落复兴的契机。本文基于乡村精英和乡村治理的"公"、"共"、"私"领域等理论基础,以传统村落H省G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乡村治理中"村内人"和"村外人"的互动关系,并指出回流的村外精英拓展了新的社区关系资本,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困境。研究依据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具体行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境的建议,包括塑造"新乡贤"文化,建立"新乡贤"议事平台,分工协作等,对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复兴传统村落的发展建设,以及拓展乡村规划的理论视角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