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一珺 《工业建筑》2003,33(6):33-34
城市景观是由建筑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现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空间对建筑造型和组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注意公共活动空间的形成 ,可以使建筑与建筑协调起来 ;“琐碎”的建筑造型有助于积极空间的形成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只有把建筑作为城市空间序列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才能创造出有组织和多层次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水体在建筑外部空间的研究和运用已日渐成熟的今天,本文从研究水体与建筑内部空间(包括建筑“灰空间”)的结合出发,旨在通过研究一些水体与建筑构成元素之间的巧妙组合的成功的实例,找到一种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手法,从而营造出层次丰富、清新宜人的建筑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3.
袁红  孟琪  崔叙  潘坤 《室内设计》2016,(1):88-94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 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 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 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 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 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 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 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 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 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 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 “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 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 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 服务。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城市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内涵及外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概括了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及城市空间设计的要素,并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建筑设计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内涵及外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概括了城市建筑空间的概念及城市空间设计的要素,并对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管理水平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杨  林建群 《城市建筑》2013,(4):141-144
本文通过对德勒兹平滑空间论的核心内容“空间界域性”的研究.构建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界域”建筑思想。”界域”建筑思想是对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元素之间各种力量的协调与重组,是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增值的创造性逻辑的思想体现。从界域的视角看待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放置在城市的整体大环境中.或者说是一个大的景观环境中.界域建筑通过与城市环境物质与非物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而生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回顾了20世纪初瑞典建筑师埃里克·冈纳·阿斯普隆德对建筑环境整体性的持续思考,重点解析了他的未建成的作品——皇家总理府国际竞赛方案,着重从“肌理织补”“空间渗透”“与城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城市织补思想的设计探索。通过对传统城市肌理的延续和转化,创造了一个由新旧建筑实体所共同定义的城市空间系统,丰富了建筑的历史内涵,再现了城市的空间记忆,其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了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场所的转变,完美诠释了与城共生的建筑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8.
主要职务:湖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室内设计学会湖南专业委员会顾问湖南省建筑厅专家库专家长沙市规划委员会专家、长沙市规划协会理事长沙市勘察设计协会会员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群形态”与“群构成”———城市空间及群形态研究当代高校教育建筑建筑类型学高层建筑生态化空间研究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的“复合界面”研究主要著作及学术论文:《HOUSE建筑》湖南大学出版社《高层建筑中的生态空间塑造》《建筑学报》2001.6《城市区域空间形态研究》《中外建筑》2004.1《建筑类型学》《华中建筑》…  相似文献   

9.
魏春雨 《新建筑》2013,(6):60-63
身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深谙“藏之名山,纳于大麓”之真谛,多年来致力于地域界面类型研究,尝试对地域建筑类型进行类型转换。持续关注建筑与城市中的复合界面研究及其地域场所表达.、从地方性传统建筑中萃取其适宜的空间基因,引入现代空间之中,以此来诠释城市环境的延续性和复杂多义性。成立“地方工作室”,关注新地域主义建筑与城市研究。探索一条根植于地域的建筑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陈蓓  张胜松 《福建建筑》2011,(12):22-24
城市美化运动暴露出的唯视觉化倾向使城市空间失去亲民性和生活性,本论文在兼顾美学的前提下,从建筑与城市相辅相成的关系出发,引入“中介空间”的概念,还原城市生活的本原以及建筑空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平  陈志龙  王玉北 《山西建筑》2007,33(10):28-29
以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为例,介绍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需求类型,并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做了类比分析,通过城市内外变量数据对比及经验校核方法,对该区域地下空间的开发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分析,以准确预测出未来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县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需要充分利用县级市优势及国家级开发区这一品牌效应,借助广州市的战略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力,通过总体发展战略、产业与空间发展策略,如构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多园一区"、营造生态空间、搭建综合交通系统、引入资本与技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成为广州市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承担广东省东部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气候因素对寒地城市商业空间影响的基础上,通过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实例,分析了寒地城市商业空间中出现的由于忽视寒地气候因素而带来的问题,并从商业步行街,商业中心区等方面提出了寒地商业空间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登沙河临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提出工业用地控制容积率下限和绿地率上限的控制概念,介绍了如何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建设安全临港工业区的相关措施,以期将登沙河临港工业区建设成为"港、产、城"综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区。  相似文献   

15.
黄杉  张越  华晨  汤婧婕 《城市规划》2012,(2):16-23,36
从年龄梯度变迁观点分析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需求变化特点,结合需求层次演进的分析框架和杭州湾经济开发区业已呈现的功能综合和内容多元的新城发展趋势,分析得出:开发区的人口年龄结构依次表现为增加型、稳定型、缩减型,其主导需求层次和消费曲线峰值将随之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在运用组群存续法、供给需求绩效、空间等多种手段分析后,得出开发区在近远期公共服务功能类型需求、规模梯次和空间布局模式,指导适应不同需求的公共服务多元差异供给,引导开发区沿着"公平"和"协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红  张伟一  王珺 《江苏建筑》2012,(1):27-28,58
以北京蓝色港湾商业区为例,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主题型开放式商业区的开放空间进行分析,为日后同类商业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肖刚  陈鸥  殷毅 《规划师》2005,21(8):71-73
对广州市东部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是对城市“东进”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按照广州市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思路的要求,广州市东部地区的城市空间应构建“三心三带”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8.
毛刚 《规划师》2005,21(4):5-7
成都平原产业带及城市群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大三线”建设的产物,其今天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体制创新无力、市场经济发育不足、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滞后、土地流转存在制度缺陷。针对上述问题,需加快国企改制的步伐,需要制定一个跨地市行政桎梏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及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其目标是为调控城市群共享资源和空间提供政治经济手段及公共政策。同时,应着眼未来,作更长远的战略储备,或许世界经济格局激荡重构之时才是成都平原产业带及城市群突进的另一个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开发区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及空间结构的变化.本文以长春市4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各开发区的发展概况及空间拓展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进而讨论开发区的建设应选择点轴式发展模式,关注空间的拓展质量,协调各空间结构的布局、用地功能的有机混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长春市与开发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以"争夺和实现土地发展权"为核心内容的"争地"的概念,并在国家-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大城市边缘区实际情况与特殊性,提出国家-集体-市场关系的理论命题,用于分析争地过程中各争地主体之间的行动与互动关系。由此进一步提出了"空间权威"的核心概念,并建立起相应的分析框架,用于解释边缘区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与机制。从中发现,边缘区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是国家、集体与市场争夺土地发展权即争地的历史,国家、集体与市场之间基于空间权威的运作过程决定了争地的胜负,并导致了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及相应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