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山东民居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能够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绝大部分民居因势而建,就地取材,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将山东民居按照地域环境划分为5大类并且加以论述,而且通过山东民居与徽州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相比较,对山东民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研究山东民居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陆琦  黎颖  周文 《新建筑》2003,(2):13-17
结合规划设计研究,在调查广州西关民居及分析其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传统民居保护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李莉萍  樊建南 《华中建筑》2004,22(B07):A0042-A0044
该文就丽江地貌、气候多样性,研究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民居及其环境的现状,并做定量测试,有益改善该区域民居的室内环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民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民居形态的量化研究正在成为学界尝试探索和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梳理了传统民居的研究动态,并以赣皖交界区域为例,尝试构建传统民居形态量化研究的初步方案,以期对文化交融区传统民居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传统民居作为我国优秀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建设选址、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建造技艺和材料选择以及局部装饰等方面,对河北、北京和天津的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传统民居的异同和特质,对传承地域建筑特色,引导民居建设,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把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研究的课题,将民居聚落提到文化的层面来认识,追溯民居聚落更为深层次上的意义。民居聚落是人类的庇护所和基本需要,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社会组织结构、哲思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各种文化基因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秦巴山区山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民居宅院建造特征、结构形式、构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候模拟程序对该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与被动式建筑策略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总结了秦巴山区农村传统民居适合当地气候及自然条件的绿色建筑模式,为该区域山地农村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县位于大别山内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均比较特殊,处于南北文化过渡的区域,南北文化交融处。新县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为山地民居,文化习俗共融性较强,迁移文化频繁。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是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新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部位、装饰题材等的分析,对新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进行初步研究,试图归纳总结新县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了解边界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在共融性与本土性中产生的装饰手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榆林作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界区,自古受到多民族、多区域、多宗教文化的影响。榆林卫城建城至今已逾 600 年,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民居建筑也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形成融合多元文化、适应地域环境、独具特色的窑院民居与四合院民居。本文基于对榆林卫城内传统民居建筑的调查测绘和文献史料挖掘,探讨卫城中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地域城市文化的关联,以及传统民居的格局、形制及装饰的地域适应性与多元文化融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作为古代重要的经济文化发展区域为我国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民居.但随着时代发展,该地区的传统民居渐渐不能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精神追求和对居住环境适宜性的追求.本章通过分析民勤地区传统民居的院落形态、营建技艺和装饰色彩,对现代乡村规划中民居部分提出三点建议:院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应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结构技术应注意因地制宜、对于传统民居的装饰色彩特点要提取其要素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住宅建设的基本状况 ,提出建设高度灵活的弹性住宅势在必行 ,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强调居民环境意识的重要性。本文后半部提出了弹性住宅的一些设想 ,借此文呼吁建筑界进一步研究弹性住宅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力求我国住宅建设在二十一世纪保持不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借鉴国外产业遗存再利用模式.提出一种在国内霍于新型的产业遗存再利用方式——居住化再利用。通过研究国外现存的成功实践案例,探寻这种在国内比较新颖的模式的可行性及操作办法。首先建立产业遗存评价体系,获得适宜改造对象;其次,界定居住化再利用的不同规模;最后从宏观及微观角度提出产业遗存再利用设计办法及项目推动的相关建议。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结果,促进国内产业遗存的居住化再利用实践并以此作为解决城市住宅供需矛盾及公益性住宅缺乏的手段之一,促进城市转型更新及大力发挥产业遗存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杨帆 《福建建筑》2012,(12):19-22
本文通过对关中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党家村进行的分析研究,走访党家村并进行现场踏勘,进而探析总结了关中民居的总体布局、平面形式分类、建筑特色以及艺术装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蔡晴  姚赯 《南方建筑》2004,(5):62-65
南京在1930-1949年间,除抗战期间外,出现了相当规模的新型城市住宅营建活动。这些近代城市住宅反映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向现代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与传统住宅相比较,南京的近代城市住宅出现了大量新的类型,运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在形式上也呈现了与过去不同的面貌。笔通过查阅献和对保存至今的近代住宅实地调研与测绘,力求将展现南京近代城市住宅的主要面貌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居住是否有极限?对巨构建筑的思考将该问题推到了我们的面前。文章通过讨论居住的社会性和私密性这一本源问题,以回顾城市密度研究为基础,梳理挑战居住极限的各种尝试,阐述居住极限实为社会生活的观点,即如果缺失了"生活"这一基点,人类将难以区别于动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16.
滑歌  李玉堂  刘塨 《华中建筑》2003,21(2):62-63
在环境恶化和能源日益不足的情况下,当代建筑因为生物气候学和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引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生态建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住宅建筑是当今建筑量最大的建筑类型之一,如果能在住宅建筑中将单纯的生态意识发展为一种真正的经济要素,则生态住宅必将成为标准的住宅建设规划中必要的一环,并引起市场对它高度的重视。本文大胆尝试采用适宜的方式来构筑生态住宅,试图对生态住宅作一次大胆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名人故居"门前冷落车马稀"、经营惨淡、保护乏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何长工故居红色景区规划设计,达到了充分发挥何长工故居综合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鲁民 《建筑师》2008,(4):97-101
文章对伊东忠太提出的中国传统建筑是以合院式住宅为原型的“宫室本位”说提出批评,并通过对早期建筑遗址形态系统地梳理,认为合院式住宅是在居住建筑中采用祭祀、礼仪建筑格局的结果,做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是“庙堂本位”的结论。并指出中国传统合院式住宅的流布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由中原到边缘,由政治文化据点到广大乡野的过程;在社会使用阶级上则经历了一个由上层社会到普通百姓,由富人到穷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如何简易可行地解决住宅质量投诉中的赔偿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当前质量投诉难以解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当前相关法规滞后、信用机制缺乏、责任主体可能缺位、矛盾双方地位不平等使质量投诉难以解决的现状,对解决这些质量赔偿问题的协商、调解、诉讼多种途径进行了研究,对住宅质量保险、分户验收、信用机制约束等能够降低投诉率和帮助解决工程质量赔偿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种解决住宅质量赔偿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但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却提高有限,房屋品质也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鉴于此,国家推行了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出台了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对住宅性能的各个方面规定了严格的指标,其中包括住宅建筑设计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建筑师的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这个制度及标准结合住宅设计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