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25)
支撑农村农业发展的是产业发展,产业兴旺则会带动乡村振兴,因此,要对乡村经济开展多元化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实现产业兴旺,促进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从强化党的领导、完善现代农业的基本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融合乡村各产业发展等方面探讨如何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福建南安水头镇呈美村旅游规划建设,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空间布局优化产业格局,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农房管控、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旅游服务配套,旅游景观风貌提升等详细规划,打造生态文旅新型乡村模式。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成为乡村发展破局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走廊以解决乡村地区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为目标,通过整合沿线资源、强化对腹地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走廊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以成都龙门山前"蜀山乡韵"乡村走廊为例,探索乡村走廊空间振兴发展模式,研究廊道空间模型重构方法,通过识别乡村发展潜力极核,串联纵向发展轴带,形成辐射带动面域,构建"极核—轴带—辐射面"的空间格局,从产业、生态、文化、配套、土地五个方面制定振兴路径,引导乡村地区以线带面、连片策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19,(12):28-30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已深入人心。"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评判标准,编制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独山镇太安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之机,对太安村产业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太安村产业发展定位、规划目标、产业布局和发展指引,并提出了规划实施措施,以期为其他村庄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21,37(2)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实践向纵深推进,如何将外部干预与市场机制结合,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对照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状态,根植于地域的特色资源和乡村社区的地方产业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文章聚焦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地区—浙江省,选择传统农业、加工贸易业和旅游业三种不同主导产业类型的乡村开展案例研究。从乡村地区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发展的匹配程度,建构"产村互动"发展解释模型,揭示上述案例地区地方产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规划干预的重要性,总结提炼出"三阶段、九要点"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法",以期为相关地区的乡村发展及其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民宿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乡村新兴产业业态,在乡 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民宿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周边乡村区域 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能力。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和民 宿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民宿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 系统有机融合的“民宿+”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最后结合百 花山社民宿案例,提出如何立足乡村实际,以“民宿+”推动 乡村的全面振兴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7.
产业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动力与物质 基础,乡村振兴与发展须以村民为本,依托产 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由于不同乡村具有显著 的社会、经济、文化及自然禀赋差异,需要契 合实际,以当地传统沿袭或主流强势产业为载 体梳理、整合乡村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持续发 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 问题与矛盾,提出基于产业提升的乡村建设适 应性设计理念。并以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 连云港市班庄镇前集村为例,对其上位规划、 物质形态、生活文化等因素及当地产业现状 进行周密调研与分析,提炼出前集村自身既有 的资源与优势,挖掘乡村独特的“灵魂”,并以 此为基础寻找基于产业适应性的通用方法和 设计策略,统筹村域物质、文化资源,以此为 基础优化产业模式,从而形成地域特色与创 新吸引力兼具的发展格局,为特色田园乡村的 践行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7)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和农业经营模式,在推动新农村建设、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扶贫富民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已成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产品缺乏特色,品牌效应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探索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以加快其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9.
川西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藏传佛教影响,聚落形态多为多处村庙结合布局。寺庙对川西少数民族乡村的形成、发展以及空间组织具有显著的影响,是乡村空间中最具特色的构成要素,形成了许多独具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寺庙型乡村。以四川省九寨沟县朗寨村为例,达吉寺对其选址、布局和乡村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九寨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原来以寺庙为核心的"单核"发展呈现"双核"发展的转变。尝试从宗教文化承继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探索川西寺庙型乡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了城乡协同、乡村全面发展和产业提升,由此对于这其中伴随的挑战也应运而生。景村共进的产业融合路径亦随之产生,景区带动型乡村模式作为乡村发展的一种类型,其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民增收、实现友好型村域发展。该文调研分析了奇台县江布拉克5A级景区带动下腰站子村的发展现状与模式,梳理了其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和要点,并提出了景区带动型乡村发展优化与提升策略,以期为该村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远景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结合昭平县黄姚镇杨村屯在实施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中的经验做法,介绍塑造特色乡村风貌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以开辟乡村振兴道路的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特色资源型村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示范和规范策略。  相似文献   

12.
肖毅强 《风景园林》2013,(4):152-153
当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让人失望时,看到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观,都会油然而生"希望在乡村"的感慨:其一,优美的乡村景观大多尚未遭遇"建设性破坏";其二,乡村依然有机会发展成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然而,千百年来传统农耕模式沉淀下来的中国乡村景观正普遍面临产业模式陈旧、传统村落破败、乡村人口凋零、乡村发展缺乏动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6):92-94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悠久农耕文化和独特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促进产业集聚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性。这种融合和拓展也成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运城市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传统农业强市,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章以运城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样本,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以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个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打造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品质优良的运城农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特色鲜明、环境优好、支撑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驱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3个方面的建议和路径,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经济价值,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好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4.
摘要  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 2013 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相关文件指引, 再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策略,乡村问题一直都被国家高度关注。为助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刊编辑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组 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专家学者就乡村规划或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针对我国乡村的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两方面的共性问题,肖大 威教授提出要统筹内外资源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促进乡村提升内生动力,以支撑带动地区经济,并且重视乡村与外界的网络联系,将乡村 自身的发展与城镇化结合,实现乡村“宜业”建设。同时,改善乡村物质空间,注重文化传承,积极探寻“宜居”模式,实现“宜业宜居”的建设 与发展。关于大城市周边地区乡村振兴,陈晨副教授认为应充分利用大城市“以城带乡”和挖掘乡村地区“内生发展”两种动力。一方面,善用城 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找准乡村发展的定位;另一方面,根据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区的产业基础,挖掘具有根植性的地方产业,善用社会资本和人才 优势,统筹规划,破解土地发展的瓶颈。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耿虹教授指出可以采用“产业在地性培育、空间适应性建设、文化活态性传承” 的振兴路径,即首先以脱贫与发展为根本目标,推动乡村产业向可持续的培育发育形态转型,提升乡村产业抗性;同时通过有序组织乡村空间建设, 促进生产与生态发展,保障生活环境健康与安全,并为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创建新的适应性设施环境与景观环境,进而保证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稳 步实现。为了解决以往乡村规划不落地的问题,蔡穗虹主任提出创新性的规划模式,包括充分衔接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不能触碰管控底线; 用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村庄规划对乡村振兴的空间响应;盘活零散低效闲置的建设用地,为农村发展新需求提供空间;采用镇域统筹、镇村联动的 编制方法,促进乡村地区合力发展;推动村庄规划成果入库备案,提高管理水平等一系列措施。 王竹教授从“阿者科”村实际建设中总结经验,表 示乡村振兴不能以“任务和指标”为导向,不能自上而下,而应是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开展“上下双向联动、体制内外结合”的组织机制创新, 最终达到“再造本土”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真实下的“经营与永居”。针对乡村发展过程乡村景观剧变的现象,陆琦教授提出了“山水·田·居” 的乡村景观营造模式,其中,“山水”表征的是自然景观,强调保护生态;“田”表征的是生产景观,在生产方式改变的情况下,新形成的生产场 地也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对话性;“居”表征的是聚落景观,也是乡村景观营建的关键。如上述专家所述,乡村振兴涉及乡村的产业发展、生态 保护、人居环境、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诸多方面,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9,(23)
乡村规划建设在现阶段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逐步推进下,如何优化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就重点围绕着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从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结合土地应用统筹以及结合典型示范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产业兴旺是核心、农民富裕是关键。因此,探讨乡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剖析当前乡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培育乡村经济发展增长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为导向,结合品牌经济理论,提出营造乡村特色品牌。以张家港市红星村为实例,提出具体的营造策略,以期探索出一条以品牌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田健  曾穗平 《城市规划》2021,45(10):19-30,58
当前,在城市外延扩张冲击下,城市边缘区乡村内生动力较弱、治理能力不足、设施供给错位、生态支撑水平下降等系统性风险制约了其产业发展.本研究结合系统功用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特征,综合建构乡村产业的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并解析系统风险空间聚类规律;进而基于演进韧性理论,从提升系统自适应性、自协调性、自组织性出发,提出以产业韧性内生培育为核心、以系统要素协同治理为保障的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的系统韧性格局重构策略,实现从"单一风险管理"走向"系统韧性治理",为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的系统风险长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田健  曾穗平 《城市规划》2021,45(10):19-30,58
当前,在城市外延扩张冲击下,城市边缘区乡村内生动力较弱、治理能力不足、设施供给错位、生态支撑水平下降等系统性风险制约了其产业发展.本研究结合系统功用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特征,综合建构乡村产业的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并解析系统风险空间聚类规律;进而基于演进韧性理论,从提升系统自适应性、自协调性、自组织性出发,提出以产业韧性内生培育为核心、以系统要素协同治理为保障的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的系统韧性格局重构策略,实现从"单一风险管理"走向"系统韧性治理",为城市边缘区乡村产业的系统风险长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农村电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农业供给侧改革、助推乡村精准脱贫、生活富裕有重要意义。但农村电商在发展中还存在困境,需要政府加强建设规划、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更好地发展农村电商,并让农村电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四川省三台县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培育、壮大麦冬、生猪、藤椒等主导产业,着力构建起了“三大主导产业+两大基础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文章主要阐述了三台县发展乡村主导产业取得的成效及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