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牟胜举 《小城镇建设》2011,(11):38-39,61
城中村改造在国内诸多城市已逐步展开,但是一条清晰的和谐改造路径尚未形成。文章从当前城中村改造推进难的原因分析出发,探讨了和谐改造的可行路径,提出建立和谐的权益共享机制是实现城中村和谐改造的关键。通过以村为主体、政府调控与监管、分离土地开发权、自主引入市场力量等方式方法建立和谐的权益分配机制。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梳理了和谐改造的基本框架,为国内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西安市自2007年成立城中村改造机构以来,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谋划与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村拆除、安置优先、有形无形改造并重的城中村改造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王涛 《规划师》2012,28(Z1):80-84,88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城中村改造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财力、人力、权益、计划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研究以市场主导为切入点,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对策,即通过城中村专项规划来保证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政策,以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引导市场化城中村改造,形成规划管理与公众参与并重的机制,以分期开发滚动平衡的思路评价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优劣,充分运用社区模式打造混合住区。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成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日新  邹东 《中外建筑》2002,(3):115-117
本文从城中村的产权入手,运用产权理论,分析了城中村形成原因中的产权不清晰带来的影响,城中村地租低是由于产权不清晰而加大了开发的社会成本造成的,从而解释了城中村和周边地段地租不等这种和城市地租分布规律不符的现象,要改造城中村的首要条件是要明晰城中村土地和房屋的产权,政府应尽快明晰城中村的土地和产权关系,将城中村转制并纳入城市体系中,把城中村改造纳入旧城改造范围。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文化融合”改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研究城中村的存续机制,指出城中村改造的核心在于人口的城市化。分析了当前城中村的改造模式,阐释了城中村改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保证农民的利益,不能急功近利;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现象,它的最终融入城市是历史的规律。最后提出“文化融合”模式,让城中村村民充分接受高等教育,改变其文化属性,并结合近期“自我原位塑造”的改造模式实现城中村的自然改造。  相似文献   

6.
阮梅洪  虞晓芳  牛建农 《规划师》2010,26(9):98-104
城中村改造既是政府的难题,又是业界讨论的热点。科学定量地界定城中村改造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特别是城市与城中村居民的利益分配是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关键。综合运用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和报酬资本化理论,对宅基地产权权能的释放、城中村住房收益来源、城中村的住房价值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宅基地价值化,实现城中村居民的"高层公寓式安置",既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城中村居民的利益,是一种实现城市与城中村居民利益双赢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丁宁  李媛  丁大忠 《华中建筑》2008,26(12):47-50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分割行政管理体制下,在城市规划区内仍然存在的农村模式的城中村地区,是长期形成的“顽症”。结合湖北城中村改造的探索实例和工作实际谈了一些启示,对推进我国城中村改造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马航 《城市规划》2007,31(1):26-32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深圳城中村是非农化农民群体“小传统”依附的“新社会空间”,是保护和实现他们的多重利益和权益,以及与城市顺利接轨的媒介,这是目前的城中村改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同时结合国外城市大规模改造的教训和经验,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阴新明 《山西建筑》2007,33(18):48-49
介绍了城中村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城中村改造的制约因素,提出并阐述了城中村改造的策略,以积累城中村改造经验,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模式,从而有效指导阳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杭州市拱墅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庆隆A地块方案设计的分析,提出城中村改造中因规划和地形限制产生的问题,探讨在设计当中应因地制宜、合理创新,充分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促进城中村改造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娜 《山西建筑》2011,37(1):11-12
从城中村的概念、特征、形成机制、类型及改造模式等方面入手,针对目前关于城中村问题的较有影响力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域中村改造方向和工作重点,以期指导当前城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乔鹏飞 《山西建筑》2004,30(22):19-20
通过分析“城中村”的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以及在改造过程中城市应采取的一些相应对策 ,探讨了太原市在“城中村”中所采取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深圳特区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深圳经济特区城中村改造,应坚持统一规划、整体改造、综合配套的原则。比较深圳市现行采用的开发模式,力争将城中村改造的项目运作更为科学合理。村股份公司与土地开发公司共同组建城中村改造开发公司,可通过相互控股、共同经营的形式完成改造前期工程,城中村改造完毕后按熟地的标准通过对外招标的形式出让给发展商,发展商将完成后期的商品房建设。  相似文献   

14.
顾桂金 《山西建筑》2010,36(15):18-19
针对城中村的存在给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矛盾分析出发,提出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思路,以期对各地的城中村改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祁伟  段培勇  李应康 《山西建筑》2010,36(28):245-246
针对城中村改造项目,指出资金问题是制约城中村改造的瓶颈,分析了不同安置模式下的建设主体和融资主体,探讨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融资模式,指出研究并创新融资模式将有利于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城中村改造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锋 《山西建筑》2006,32(14):23-24
通过分析城中村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初步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改造措施,介绍了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从而增强对城中村改造紧迫性的认识,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赫强  郭婷婷 《山西建筑》2010,36(35):13-15
结合徐州市“城中村”现状,针对其土地征收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徐州市“城中村”治理改造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改造建议,以期促进徐州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琰 《山西建筑》2012,38(9):5-6
介绍了郑州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城中村改造安置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来说明城中村改造安置的模式,以期全面改善和提高城中村的整体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经济文化功能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总结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通过对城中村特有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分析,提出对现有改造模式的改善建议,以期为更科学的对待城中村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赵应红 《山西建筑》2005,31(24):26-26,151
以运城市的旧城改造为例,介绍了其城市风貌特色,分析了改造中风貌特色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以使中小城市在旧城改造中合理地保护和发展城市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