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结构是村落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作为村落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影响着村落的空间形态.文章以血缘型传统村落光村为例,把家族结构与村落空间形态两个系统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探究家族结构与村落形态在空间维度的耦合与时间维度的变迁关系,揭示家族结构对村落的内部结构网络以及村落空间肌理演变的影响,希望为主姓家族传统村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一种新的解析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呈表象化、单体化问题,引入乡村社会学理论,从宗族结构入手,厘清家族脉络与聚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构成及演化逻辑,探索传统村落空间肌理的社会意义和整体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梅州作为客家族群主要聚居区之一,存有丰富多样的客家传统村落。宗族社会是客家村落空间建构的社会基础,渗透到村落空间的各个部分。边界作为村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社会元素间空间安排的"界线",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通过象征、想像而存在。在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中包含自然边界、人为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三种形式。采用空间—社会关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实例村落边界空间形式的分析,发现各个宗族、房派与其他家族群体间的血缘关系、历史记忆、价值观念、仪式信仰等社会内涵,构成了他们相互间的"内部认同与外部区分"体系,此即村落边界空间形式的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对传统村落中一个具体的家族空间——大夫第的考察、分析及规划研究。大夫第作为我国居住遗产的特定形式,尽管存在着地域文化、等级规模、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的千差万别,但是作为上层社会家族空间的典型代表,集官、商、绅、民于一体,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背景、传统宗族观念和社会道德价值,是国与家的理念在居住空间上的投影。以宁波市东钱湖韩岭村的下郑家大夫第为例,研究大夫等的文化渊源、宗族结构及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现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提出了基于叙事主题的历史单元概念。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汇聚了几百上千年文化积淀,在传统村落调研中如何深度挖掘村落自然资源、历史遗存、起源发展、形态演变、家族变迁是我们在村落调研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细致的了解村落,不应泛泛地了解村落现状空间形态,而应深层次的挖掘历史遗存"背后的故事",通过"背后的故事"真正读懂村落,或许这样的调研方法才能真正的深度挖掘村落资源。  相似文献   

6.
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传统村落是乡村发展的典型性代表,其空间分异受到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多种因素影响。为进一步挖掘潜在的传统村落,加快传统村落评定和保护,本文以辽宁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2技术平台,综合多种数据来源,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辽宁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辽宁省现有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辽西聚集,辽东分散”的不均衡性,地形、气候、中心城市距离等因素对传统村落的聚集性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村落梳理、文明传承、制度建设等传统村落相关工作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地域特色文化和乡土建筑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人与地域环境长期互动交融的结果。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厚、民族文化多元,选取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空间类型分析等,提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和普适性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层次,解析村落山、水、林、田、宅空间格局,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和建筑群体组团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在地性表达模式,构建空间形态特征图谱,深化对传统村落的认识,为传统村落在地性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的社会构建和结构形态作为村落历史文化的内涵价值体现和地域传统风俗的外在形态表征,是更新改造和空间活化的关键。本文以空间句法为量化依据,围绕传统村落"空间活化"尚未形成体系的问题,结合郭麻日村空间形态,运用自然运动、运动经济体、空间组构等理论,从人流运动、聚落功能和空间组构等方面,探寻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西北多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福建西部(简称闽西)因客家的聚居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是在客家文化和闽西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物质空间,对其进行研究可填补福建传统村落区域群体类型的研究空白,并促进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与利用。【方法】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空间分维值和边界形状指数2种空间形态分析方法,通过民居类型、地形坡度、海拔高度、河流特征、村落空间、村落形态等村落特征信息,对闽西138个客家传统村落进行群体性研究。【结果】发现闽西客家传统村落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地理空间分异状态。并从3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客家文化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关联性:村落对自然环境空间的被动适应体现了迁徙属性;村落空间的高致密化体现了移垦属性;村落形态的强凝聚性体现了宗族属性。【结论】揭示了客家文化影响下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形成逻辑,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动福建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区域群体保护的发展,并构建一个均衡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空间特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着眼于村落的复兴发展,提出了推动村落转型,完善空间功能布局、改造重点地段,优化村落空间功能和增强文化认同感,延续村落风貌特色等策略,以期能对朝鲜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庞骏  董卫 《规划师》2004,20(1):10-13
运用跨学科的文献学理论,对古村落行政制度的演替、村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牌楼群、街道,以及建筑等进行解读,可较为准确地揭示古村落空间的演变过程。文献学的相互印证法进一步完善了原来单一的依靠建筑学来推断村落空间演化的方法,其对家族史和区域文化的解读,为规划设计中挖掘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性资料与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江西婺源古村落空间布局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婺源古村落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空间、人工空间及其相互关系三个层面对婺源古村落的空间布局进行剖析,研究其形态背后的古村落自我更新机制,有利于为古村落的延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空间发展策略,保证古村落形态的完整和统一。  相似文献   

13.
杨鹏 《华中建筑》2014,(10):170-173
带状空间结构传统聚落规模较小,空间结构多受单一主导因素影响,聚落职能相对单一。在传统聚落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带状空间聚落职能定位需在区域旅游发展背景之下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该文选取碛口古镇作为带状空间结构传统聚落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区位优势与景观特色,在获取其基础数据的基础之上分析聚落空间发展过程与结构类型,对其主要道路与外部空间进行承载力评价,并从区域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其基础设施承载力,指出碛口古镇应主要发挥其旅游基地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琉璃渠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北部,依山傍水,格局完整,历史悠久。自元代中统四年(1263年)在此设琉璃局烧造琉璃,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因"琉璃之乡"的美誉而声名远扬。琉璃渠还是古"西山大道"沿线和永定河畔名村之一,是历史上通往北京西部山区和张家口、内蒙古等地的交通要道,又是妙峰山古巷道、新南道的必经之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该文旨在通过实地测绘及查阅文献,结合大量史料,来分析研究琉璃渠村这一文化发展脉络清晰的传统古村落的历史沿革、选址风水、空间格局、街巷格局及典型建筑等。  相似文献   

15.
湘峪古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其空间格局完整,建筑遗产丰富,是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堡寨式聚落,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2006年,湘峪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院落分布、院落构成、社会地位与居住心理、地形处理、立面构成、屋瓦特征、防御功能等方面对湘峪古村民居建筑的特征进行横向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具体院落实例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展示以湘峪古村为一例的晋东南堡寨聚落民居建筑的研究价值于万一。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苏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分析家族姓氏构成与村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揭示村落空间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为古村落的保护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维琴  卢道典  蔡喆 《城市建筑》2013,(14):223-223
本文从村落选址、总体格局、空间布局以及街巷体系等方面总结了会同古村落的特色,并对传统民居、祠堂以及碉楼等三种类型村落建筑进行分析,包括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功能以及典型建筑特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任丛丛  毕毅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10,28(5):112-116
窦庄古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始建于宋,明清发展至鼎盛,村落格局至今保存基本完好。该文通过对其空间结构与形态的分析,试图揭示传统村落空间的独特魅力,同时究其成因、溯其本源,尝试解释传统村落空间对现代观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当下的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欧阳文  周轲婧 《华中建筑》2011,29(8):151-158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京西古驿道"从该区穿过,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农耕文化体系下形成的村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吞达村是西藏自治区的古村落,其聚落空间、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有典型的西藏农业文明印迹。本文研究农耕文化要素对吞达村农业村庄聚落发展的影响,探寻在西藏传统文化演进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