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我今天讲三个乡村竹故事,一是楼纳的竹搭建,二是乡村的青年基地,三是安吉的竹舞台设计。竹子不仅是非常有标志性的中国元素,同时也是中国文人心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是汉文化中跟品格和精神紧紧联系的一种象征。在和竹的接触过程中,楼纳的建造大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创新平台。楼纳最有特色的三个元素是楼纳的山、楼纳的水、楼纳的花,儿时"东南西北"的折纸恰好与楼纳的山水相互呼  相似文献   

2.
林凤书 《园林》2011,(1):46-49
竹子种类繁多,姿态婀娜多姿,其迷人的生态美、色彩美、风韵美,深受人们喜爱。故在中国园林中,几乎无园无竹。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是清高、刚直、虚心和气节的象征。故中国的文人  相似文献   

3.
竹技,2009     
项目探索了在建筑中使用天然的材料——竹子。该项目开发出新的技术和建筑语言,用简易建筑恢复了低技的劳动概念。它用竹元素与钢节点、织物和玻璃连接、固定,成为一个元件。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5,(2):175-177
赵辰:建筑可能是综合性技术应用最多的一个行业,但同时又要面对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那么我们怎么来糅合技术和生活这两个问题? 张应鹏:我家在江浙皖的交界处,我跟竹子的感情比较深,也很有感触.我从小吃竹笋长大,长在竹林中.后来进行建筑设计,竹子在建筑上的应用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大家的演讲中都提到竹文化、竹技术,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管是集成竹,还是合成竹,无非就是把它当作一种原料,让我感觉像是对一种化学元素的讨论.建筑的原始意义跟文化是有关的,它本身就是艺术的文化,竹子作为文化,应该以什么身份介入.我的学习经历偏向于人文,因此我在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情结会比较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也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本文从竹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指出中国人的恋竹情结是建立在千百年来对竹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竹建筑——亲近自然的设计 2007年,德国联邦外交部邀请我在中国设计代表德国国家形象的项目。因与竹材深交超过15年。我将其列为首选。2007-2009年,共有22栋竹展馆分别在中国5大城市展出了10天。当时的想法是利用竹层积材和天然竹子打造全新、高技术的可移动建筑。  相似文献   

7.
竹子与建筑     
<正>竹子是一种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它青翠欲滴,挺拔劲秀,不畏风霜,品格高洁。古往今来,竹子一直被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它与松树、梅花被誉为"岁寒三友",受人们赞颂。清代画家郑板桥曾赞美竹子"未成出土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道出了竹子的虚怀若谷和刚正不阿。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达了对竹子的一片深情。竹子入诗入画,是竹的气节为人们所崇敬。用竹建造房子,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日常中的竹     
正传统竹子基本是作为一种临时性材料而被应用。"临时性"也是当代建筑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同时,竹子本身对环境有益,最终能够回归自然。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竹设施,改善环境并引入一些起到净化作用的植物。在我们的设计里,竹子跟自然、生活、文化的关系,被非常有意思地描述出来。海南渔村·竹筏避难我们曾参加过一个以弹性设计为主题的竞赛,主要探索在因环境问题导致的灾难中,我们如何从建筑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下竹建筑的发展与现状,从竹子的特性、竹建筑的结构体系、竹子的连接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竹建筑的构造技术,介绍了大学生手工实践视角下的竹建筑营造方法,以此达到宣传竹建筑、普及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接触郝琳是在一次做"竹子建筑"专题中的的两个小项目的采访.现代复合竹结构屋是昆明INTEGER生态城的一个小房子,建筑结构、外墙板甚至室内外家居均采用了竹材,从室外到室内都透着一种清雅、温馨的自然气息.通过采访我才知道,那些截面很小的梁柱原来是一种应用最新加工技术生产的2英寸×4英寸的合成竹材框组构件,被称为"小梁小柱".在住宅建造上,这种做法与大梁大柱相比更节约材料,而且易于个人建造,同时抗震性非常好,只是在国内外还没有这种竹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竹方舟     
概述这座被称为"竹方舟"的竹会所是由气仙沼市本吉町的学生用当地的竹子建造的。东日本大地震一个月后,我们拜访了现场的朋友。他告诉我们海啸摧毁了一切,就连集会的场所都没有了。虽然我们不知道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但还是毅然决然地启动了项目。尽管我们无权无钱,却有一腔青年人的热血。这座建筑在我们心中并不需要设施齐全,却能成为他们和孩子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12.
论建筑环境竹景观的虚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吕文明 《华中建筑》2007,25(3):152-153
竹子以独特的自然美感和人文内涵而具有丰富的景观效应,中国园林可以说"无园不竹".竹景观中虚景的营建更使建筑环境具有自然天成、空灵生动的氛围.综合众多建筑环境竹景现实例,该文主要从竹林天籁与竹影玲珑两方面分析竹林虚景的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环境竹子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读懂竹子     
正竹在中国有千年的文化积淀,同时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对竹子的思考与实践,需要把传统文化进行当代性和现代性的表达,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从政府层面、法规层面、社会习惯意识和传统行业意识等方面进行斟酌。此外,如何让中国竹材走向国际,进行海外实践,也是我们作为建筑师努力的方向之一。许多人都有一种让本土材料与本土设计走向国际的情怀,但这其中涉及许多规范与法规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最后,在竹产业中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关于竹林的土地问题。我们有大量的竹资源,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14.
对话     
《现代装饰》2013,(11):17-17
来自杭州的读者提问:我想把越南设计师Vo Trong Nghia先生叫作“竹子大师”,因为他用竹子完成的建筑作品就像活的生物一样,我从来没有在国内看到过这种大型而且极具设计感的竹建筑。我想了解一下您对防火以及承重这两个问题的考虑;还有是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才最终成就了这些建筑?  相似文献   

15.
竹子在建筑中的使用历史已有几千年。然而今天,对于它在当代建筑与工程中的可用性仍存在许多误解。奉文介绍了一些竹子应用的实例、打破一些成见,并细致入微地研究了竹子在胶合竹和重组竹等结构性复合材料中的特性。我们给出了眼下正在开展的研究课题的大纲,以确立工程竹材在建筑和环境方面所具有的性能的宴际特性。这些特征表明这类材料所具有的个性和价值.并将开启一个竹构建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正竹,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品格。竹子也因其具有鲜明的东方性格,一直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青睐。随着人们愈发追求建筑与生活的返璞归真,竹建筑材料作为一种接近自然、低碳环保的新型绿色材料,从无形的创意设计到具象的建筑呈现,竹材的利用催生出设计师与材料之间的多种化学反应。设计赋予了竹不同的灵魂与内涵,而竹材特性的挖掘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细节与思路。论坛主办方邀请国内外"竹"  相似文献   

17.
竹影扶疏     
“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栽竹》中描写竹子的诗句,寥寥数字勾勒出竹子的清幽雅致以及竹影婆娑的意境。中国的传统习惯历来喜欢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竹子作为一种清雅挺拔的植物,长久以来被人们赋予众多诸如“秉性正直”、“虚怀若谷”、“风雅”等等精神层面的涵义。历代的文人雅客喜竹、养竹、以竹会友,与竹有关的诗词书画更是多不胜数。  相似文献   

18.
我的房亲从台湾回桑梓探亲,送我一剐精美的竹筷和一个造型别致的竹制笔筒。我们泡饮着闽南功夫茶,以竹为题攀谈开来。台湾地处北纬22~25度,气候炎热多雨,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竹子生长。因此,南起恒春,北至基隆,江河两岸,家家户户,房前房后,大都种有翠竹,多数村庄,竹株掩映。在台湾的地名中,带“竹”字的很多,如新竹、竹东、竹南、竹西、竹北、竹中、黄竹、大竹、竹坑……每年5月8日是台湾传统的“醉竹节”,据说在这天种的竹子不但易成活,而且长得快。台湾竹子的“祖家”在闽南,品种有50多个,为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竹文化的审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丽芳 《园林》2003,(11):5-5
从远古时代女蜗用竹做笙簧,"羿射九日"使用弓箭的神话传说开始,中国人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中国竹文化以其内涵博大、深刻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伦理道德,对中国的绘画音乐、园林建筑、文学艺术、工艺美术、宗教民俗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优美的自然景观碧玉妆身,翡翠裁衣,明净深邃,四季常青,竹子以其挺拔秀丽、  相似文献   

20.
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外直中空,虚怀若谷。古人画竹,讲究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而在永川润锦花园销售中心的设计中,我们以竹为设计主题,用一种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达对竹的情感,用现代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