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Geddes应力解为基础,考虑土体的三向应力分布,并根据土的Duncan-Chang本构模型和基础沉降计算的修正分层总和法,建议了单桩沉降计算新理论。该理论与以往基于Geddes应力解计算单桩沉降方法相比,作了如下改进:(1)考虑了地基土的三向应力分布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2)考虑了土本构模型(Duncan-Chang模型),因而能计及土体非线性特性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3)采用修正分层总和法理论,能考虑土体成层分布特性以及侧向变形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因而该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更趋完善,而且计算量适中,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朱杰江  田堃 《建筑科学》2008,24(1):19-23
规范推荐的桩基沉降计算中,其桩端下附加应力系根据Mindlin解所得的Geddes应力公式来计算,其理论依据是简化为半无限体内一竖向集中力推导出来的,计算结果会在桩端附近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导致桩端计算厚度范围内应力大大超过土的强度,使计算失真,沉降偏大。而且,规范没有明确分层总和法中计算分层厚度的选取,导致不同的计算分层厚度会影响最终沉降值。因此,本文推导出方桩和圆桩情况下考虑桩端截面影响的附加应力公式,用于计算桩身轴线下的应力;并且在竖向关于z进行再积分,得出了桩端下竖向附加应力面积的解析式,这样分层厚度一般可取自然土层厚度,不必再划分较细的计算层厚度,避免了计算分层厚度成为影响沉降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建设规模的扩大,桩基础领域发展迅速,长桩基础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所采用.工程实测表明,桩侧土模量较高的非软土地区,长桩静力试桩的荷载传递和桩身压缩性状与软土地区超长桩性状相似,长桩的桩身压缩量相当可观,计算中应予以考虑.目前的桩身压缩测试结果大都基于工程试桩所得,通过现场大型单、群桩模型试验,深入研究群桩基础承载力、桩身压缩和土体压缩沉降性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通过系统模型试验,研究单、群桩基础的承载力性状.群桩中基桩桩身轴力、侧阻力的分布形式因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群桩端阻表现出明显的沉降硬化效应,即随着群桩基础沉降的增大,端阻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较小桩距条件下提高程度较大,在较大桩距条件下提高程度较小.(2) 工程实测表明,桩身压缩产生的沉降始于加载初期,并伴随加载全过程.桩侧土压缩模量较高的非软土地区,长桩静力试桩的荷载传递和桩身压缩性状与软土地区超长桩性状相似,长桩的桩身压缩量相当可观,计算中应予以考虑.(3) 群桩试验表明,桩间土的竖向变形在桩顶处最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桩间土的竖向变形逐渐变小.桩间土除了产生剪切变形(桩、土相对位移)外,还出现压缩变形.(4) 同一荷载水平下,桩端以下土层的沉降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整体压缩主要产生在距桩端一定厚度的土层范围内,即土层距桩端越近,单位厚度土层的整体压缩量越大;同一深度处,土体整体压缩沉降值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5) 当复合基桩分担荷载值一定时,大桩距群桩桩端整体压缩沉降值较小桩距群桩小;桩数多的群桩桩端整体压缩沉降值较桩数少的群桩大,这是由于群桩效应增强所致,即桩距一定时,随着桩数的增多,桩与桩之间的增沉效应增强.(6) 群桩桩端平面以下地基土,其整体压缩变形及压缩层深度因桩距的不同差异很大,即在P=Pu/2(其中,P为群桩承载力特征值,Pu为群桩极限承载力)荷载条件下,大桩距群桩基础地基土整体压缩变形及压缩层深度较小桩距小,这与粉土、软土中群桩试验的结果一致.(7) 研究了桩侧阻力分布模式对桩身压缩沉降的影响机制,给出了考虑不同侧阻分布模式时,桩身压缩系数的3个计算公式:ξe正三角=0.33α+0.67,ξe矩形=0.50α+0.50,ξe倒三角=0.67α+0.33其中zξe正三角,ξe矩形,ξe倒三角,为不同侧阻力分布模式下的桩身压缩系数,α为端阻比例.(8) 给出了小桩距群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公式:s=ψn∑(i=1)σgzi-Esi△zi+se 其中,s为计算沉降值;ψ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σgzi为群桩各基桩对应力计算点桩端平面以下第i层土1/2厚度处产生的平均附加应力之和;Esi为第i计算土层的压缩模量,采用土的自重压力至土自重加附加压力作用段的压缩模量;.zi为第i计算土层的厚度;se为计算桩身压缩量.该公式可考虑桩身的压缩、桩数、群桩的几何特征、侧阻力分布模式、端阻比例等因素对桩基沉降的影响.(9) 基于目前规范中给出的压缩层厚度确定方法,通过压缩层厚度计算方案的比较,确定了压缩层厚度计算公式.(10) 在已有的考虑桩径影响Mindlin解竖向应力系数的研究成果上,给出了小桩距群桩基础的平均竖向应力系数的数值解,制作相应的数据表格,该表格可供相关的工程设计人员手算沉降量时使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变分原理,利用Mindlin位移解,通过将桩沿桩与土接触面、筏板沿与土接触面进行三维剖分,建立了在分层土中能够考虑桩筏土相互作用的三维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考虑筏板侧壁摩阻效应、分层土、长短桩、不等直径桩的影响。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好地模拟桩身摩阻力沿桩身横截面的分布,从而使筏板下群桩之间被夸大的效应减小,桩顶荷载的分布更趋于实际。通过对一组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筏板侧壁摩阻效应仅对筏板的板底边缘应力分布影响较大,中部影响较小,对沉降的影响却较小;(2)分层土的位置对桩筏承载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筏板底和桩端所在土层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支盘灌注单桩沉降计算问题,根据其在地基土层中的荷载应力传递机理,首先采用应力分段扩散的方法来求解地基土层附加应力,然后再按照工程上常用的分层总和法对其沉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计算方法所得到支盘灌注单桩沉降的理论计算值与现场试验实测值比较接近,其误差为-15.61%~+12.67%。此外,本文提出的沉降计算公式不需要修正系数,意义明确,计算简便,可为支盘灌注单桩的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桩底土(桩底与基岩间的土体)的厚度和分层情况对桩体刚度和阻尼的影响,使用锥形虚土桩模型对单桩纵向振动进行求解。桩底应力以一定扩散角度传递至基岩表面,将扩散锥面内部土体看作虚土桩。由虚土桩底部的位移限制条件和阻抗传递法得到桩底和桩顶的复阻抗。将桩底土层的参数转换为虚土桩的参数,通过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进而判断桩底土层对桩体刚度和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桩底土层厚度小于5倍的桩体半径时,桩体刚度明显提高,阻尼减小;桩底土层存在软夹层,则桩体刚度会相应降低,阻尼增大,若存在硬夹层,结论相反。桩底土存在不同土层时,若只使用第一层土体的参数估算桩底刚度,误差较大,尤其对处于准静力状态的桩体。  相似文献   

7.
某6层工业厂房改造为酒店并增加3层,基础加固重点是对原沉管灌注桩桩端下部软弱土层的沉降控制。对补勘报告土层参数进行甄别分析,考虑受长期压密作用下的土体参数提高,采用短桩加固方案,发挥被固结压密粉砂层的硬壳层效应进行二次应力扩散。利用承台加固的尺寸效应考虑桩土共同工作,并在施工阶段进行施工工况计算、施工监测及沉降观测,实行延迟封桩、分批封桩的主动控制措施。通过试压桩、单桩静载荷试验、压桩施工过程试验,验证了已有厂房下的地基土具有明显的长期压密效应。加层后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桩端下部软弱土层的沉降增量较小。  相似文献   

8.
桩端有深厚可压缩土层时可能会产生较大沉降,根据规范计算的沉降量与实测值往往相差较大,文中以某桩筏基础为例,首先用Mindlin方法计算基础沉降,并用岩土通用限元软件PLAXIS对沉降进行校核;然后用现场静载试验的沉降值和软件计算的单桩沉降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校核土层参数及群桩的沉降值,并由此预测更接近实际的桩基沉降,得出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确定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荷载传递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荷载传递解析法研究嵌岩灌注桩桩周及桩底荷载传递性状,并针对实际工程中桩周土体的加工软化和加工硬化型土的不同情况,建立了各种土体与岩层的衙载传递统一模型。对于桩端荷载传递机理,考虑嵌岩灌注桩桩端沉渣的影响,采用桩端阻三折线模型。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桩侧土(岩)与桩端岩层阻力的发挥程度,导出了桩顶沉降量与桩顶荷载之间的关系式,由此可通过控制桩顶沉降量来确定嵌岩灌注桩的桩顶竖向承载力。最后,以试桩结果检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群桩的沉降变形性状由于受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变得远比平板基础和单桩复杂,单桩的沉降计算方法多数不适用于群桩.目前,关于群桩的沉降计算主要有等代墩基法、弹性理论法、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有限单元法、原位测试估算法及其它简化和经验方法等.文中将分别对以上各种方法作出分析和比较,指出其局限性和优越性,为群桩的沉降的计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