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晨茜  胡秋月  朱新博 《建筑施工》2021,43(7):1367-1369
为打造"零能耗建筑",基于云智小镇项目,利用DeST-h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建立1栋2层别墅,在具体气象参数下模拟出该建筑物一年所需的生活用热水及采暖能耗情况.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热泵近零能耗供热系统,应用效果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验证了"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可为我国建筑节能领域"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将基于平板微热管阵列技术的新型水冷光伏光热(Photoveltaic-thermal,PV/T)系统与双热源热泵相结合,提出1种新型太阳能光伏—热泵复合建筑供能系统。本文介绍了该复合建筑供能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运行模式及实验台的设计,并对PV/T系统与双热源热泵联合运行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性能分析。PV/T系统峰值功率为1 170 W,压缩机功率为1HP的系统,在室外环境平均气温为4.0℃,平均辐照度684 W/m2条件下,热泵平均制热COP为2.7,平均发电功率为620.5W,平均发电效率为11.7%,全天(9:00~15:00)发电量为4.39 k Wh,平均集热效率为22.3%,光伏光热综合效率为34.1%。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热泵各自优势,通过能源互补,提高系统综合利用效率,满足建筑所需的多种用能需求,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莱钢建设”),是由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原莱钢冶金建设公司的基础上,通过投资和资源整合重组设立的。公司注册资本28000万元人民币,总部设在青岛。 该公司以房地产开发、钢结构建筑、新型  相似文献   

4.
热泵蓄能耦合供冷供热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蓄能技术的结合,其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同时通过移峰填谷,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并实现电网的平衡调度。主要介绍了热泵蓄能耦合系统在设计优化、运行控制优化、测评、蓄能装置和新型设备研发、系统集成应用、建筑灵活性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泵蓄能耦合系统在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热泵蓄能耦合系统在未来建筑能源系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建筑互联网平台为分析主体,分析了建筑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平台功能、需求定位、线上开发程度、客户满意度、客户粘性是建筑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的重要影响指标.以某建筑互联网平台为案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商业模式进行评价,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建筑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提出可行的改善意...  相似文献   

6.
独立建筑光伏-光热-土壤源热泵一体化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边远无电网覆盖地区小型独立建筑用电及取暖困难问题,基于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类地区的光伏-光热-土壤源热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介绍该电热联供系统的组成部分、运行方式等;通过建筑负荷统计及光伏/集热组件、热泵机组及储能等设备参数计算,在选定系统各部分配置的基础上,实现该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格局,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当今房地产企业商业环境的竞争不能停留在产品、资本层面的比拼,更在于商业模式转型与创新。而商业模式的本质在于整合各种资源创造出新价值,而非掠夺式地从既有的商业蛋糕中坐享其成。房地产公司封闭操作的固有模式也越来越遭受来自市场的严峻考验。在新的形势与挑战下,开发商如何对既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7,(5)
随着建筑幕墙在我国的大面积使用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建筑幕墙与节能技术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幕墙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研发出一种新型光伏幕墙系统,该系统在不影响原有幕墙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能源利用率,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冯仑 《城市开发》2002,(12):10-12
最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不外乎研讨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行业问题,就是市场趋势,行业发展;第二是项目问题,也就是产品问题,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办房地产公司的问题,包括房地产公司跟住宅市场的关系。如何办一个房地产公司,这个公司怎么样能办得不仅今天赚钱,而且很持久的发展,比较好的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和分析研究,提出了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分几种类型。房屋开发模式  房屋开发模式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我们讲的沃尔玛这种模…  相似文献   

10.
尤完 《建筑经济》2016,(8):10-14
在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建筑业企业基于服务能力内涵标志、微笑曲线价值位势、建造技术突破、"互联网+"环境、绿色建筑产品需求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提出建筑业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可用于嘉兴市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类型,通过调查与评估的方式得出嘉兴市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针对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当前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类型,提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策略,为嘉兴市区内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娜 《江苏建材》2010,(2):25-27
建筑已成为耗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当前乃至今后的研究重点。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在建筑中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物物化能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入手,分析了建筑物物化能与建筑物运行能耗之间的关系,并就建筑物物化能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建筑物物化能所占比例过高、能效过低,指出降低建筑物物化能能耗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江苏某培训大楼的暖通设计,培训大楼采用了热源塔作为冷热源。介绍了热源塔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3个月的实际运行数据,指出在常州地区热源塔系统的冬季能耗效率和锅炉系统接近,但是费用相比并不节省。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国际与国内能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一些权威能源机构的数据分析得出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希望能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我国正面临一场真正的能源危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再生能源利用绝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能光电板、也不只属于暖通工程师的考虑范畴,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条件和利用方式;只有深入了解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将各种利用方式转化为建筑设计中的积极因素,达到建筑环境性能与美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7.
There is 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 that the UK will experience a mean rise in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coming years. Such a rise in temperature will change the requir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of domestic buildings. This scoping paper explores this issue with respect to the housing sector in the Yorkshire Humber Region of the UK and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egions domestic sector poses major problem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ed carbon savings required by the UK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方仲贤  刘煜 《新建筑》2012,(4):57-60
首先由建筑含能的概念出发,从建筑构件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含能的构成、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简要探讨了减少建筑台能的可能途径;其次分别以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与一座木结构建筑为例,基于LCA(生命周期评价)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它们的含能,并将其与各自运行能耗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认为控制建筑含能是建筑节能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亚鹏  刘铜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12):176-178,183
介绍了北京市某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了能源审计.对能源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分析了该办公建筑能源管理现状和节能潜力,提出了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缓解国内日趋紧张的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程度,是当前工作重点之一。本文根据我国能源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发展经验,从宏观视角提出将综合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和安全可靠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及时地研发及推广,并将其作为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及相应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政府在能源政策方面的导向和支持将有助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