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蓄水绿化屋面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屋面作为城区不透水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造成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根据屋面雨水径流的特点设计了蓄水绿化屋面系统,并通过比较屋面雨水和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处理后出水的水质情况,分析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对屋面雨水径流中的SS、COD、TN、T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可达(80%~90%)、(50%~70%)、(50%~70%)、(40%~70%)。雨水径流经过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处理后,其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该研究为城市屋面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居住区雨水利用方案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分析了南京市居住区屋面和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水量,提出了几种居住区雨水利用方案。分析比较表明,屋面雨水的分散处理优于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3.
潍坊市降雨较少、水资源匮乏,现状雨水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针对潍坊市降雨径流特点与雨水水质情况,分析雨水入渗系统、雨水调蓄排放与利用系统等技术,分别针对新建、已建住宅小区与企事业单位及大屋面公共建筑等不同建设区域的条件与需求,确定了合理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方案,以推动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及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城市缺水现象。  相似文献   

4.
初期弃流/旋流分离/生态浮床工艺处理径流雨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维护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城市雨水径流的水质特点,提出了初期弃流/水力旋流分离/生态浮床组合工艺,并用于镇江市雨水处理与回用示范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池和旋流分离器对SS的去除起主要作用,最高去除率都在70%以上,而生态浮床主要是去除COD和溶解态的氮、磷,三者除污作用的互补确保了系统对暴雨径流中SS、COD、NH+4-N、TN和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使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绿化用水水质标准。该工程集城市雨水收集、处理及回用于一体,为南方城市住宅小区、学校、公园等建筑场所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5.
《砖瓦》2021,(6)
当前我国民的资源节约、节能环保意识较高,面对着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不合理利用等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各行业加强了对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如建筑行业就对雨水资源化的利用加强了研究和技术推广,在绿色建筑小区中可以通过收集来自屋面、地面的雨水,经过滤处理后可用于小区道路的清洗、消防、绿化灌溉等方面,可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资源消耗量。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出发,对绿色建筑小区的雨水回收与利用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引起更多行业对雨水资源利用的关注,促进我国经济和环保事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共建筑屋面雨水处理及回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拥有较大屋面汇水面积的公共建筑,将其雨水加以适当处理与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结合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公共事务中心项目屋面雨水处理及回收利用工程案例,介绍了雨水处理及利用工艺流程,分析了建筑雨水消能、贮存、溢流控制、水质水量控制等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深入研究了该项目雨水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在建筑节能减排、节水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案例表明,对公共建筑的屋面雨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建筑工人》2015,36(5)
<正>近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16个地区获得海绵城市的资格。常用的城市雨水收集技术包括屋顶及地面雨水收集2种方式。而城市雨水的运用则分为屋面雨水集蓄、屋顶美化雨水、园区雨水集蓄以及雨水回灌地下水。在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对策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全面提升对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认识水平,重视城市雨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8.
邹旭华 《中国建材科技》2009,18(3):138-139,162
随着节能省地型住宅小区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屋面雨水在水质、水量和后续收集处理要求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利用成为一种必然和首选。本文对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节能省地型住宅小区的应用潜力进行探讨,并就在屋面雨水收集、存储、利用等环节优化系统设计需关注的若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对屋面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回用系统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屋面收集的雨水水质,总结了雨水收集回用工艺流程,指出将雨水净化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于绿化浇洒、冲厕等,是衡量绿色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雨水花园蓄渗处置屋面径流案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透水面积的增加,雨水径流污染日益严重,雨水径流成为北京水环境的第二大污染源。雨水花园作为一种经济、适用且美观的LID/BMP措施,能有效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2007年3月北京城区某办公大楼附近建造了一套以雨水花园为主要处理单元的雨水蓄渗系统,用于处理屋面雨水。2008年5月—7月,对该雨水花园系统进行了6场降雨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雨水花园对SS、COD、重金属(Pb、Zn、Cu、Fe)、浊度等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pH值为6.5~7.2,但对TN、NO3-N、TP、PO43-P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静电净化装置在医院洁净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室内的空气净化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常用的空气净化方案皆存在一些弊端。静电净化装置能够有效地除尘除菌,本文对其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使用的静电净化装置能够达到高中效过滤器的除尘效率;在一定风量下对空气中浮游菌的除去率能够达到90%以上;在通风量很小的情况下,静电净化装置运行行时送风口处的臭氧浓度有可能超标:并且本文设计了静电净化装置在医院洁净空调系统中的一个应用方案一存新方案中将静电净化装置加装在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中,并对过滤器进行重新配置。通过理论的分析说明所设计的厅案能够有更好的空气净化效果,并且能减少系统运行费用,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空气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废气的操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滴滤塔去除甲苯废气中的甲苯,考察了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对净化效率出口与进口温差及塔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逆流操作的净化效率高于顺流,气(液)体流量对出、进口气(液)体温差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物净化槽/强化生态浮床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地制宜地研发适合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技术与新工艺是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采用生物净化槽/强化生态浮床(BPT-EEFR)组合工艺处理崇明岛的农村生活污水,生物净化槽(BPT)可以有效地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强化生态浮床(EEFR)则进一步去除了氮和磷.在稳定运行的状况下,BPT-EEFR组合工艺的平均出水COD<45 mg/L、NH+4-N<5.0 mg/L、TP<0.75 mg/L、SS<20 mg/L,其对COD、NH+4-N、TN、TP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3%、83.1%、50.2%、79.4%和88.1%,其中BPT对去除COD、NH+4-N、TN、TP及SS的贡献率分别为78%、25%、37%、53%及35%,EEFR的则为22%、75%、63%、47%及65%.同时,BPT-EEFR组合工艺还具有占地少、造价低、易于维护管理等优点,比较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给水处理工艺的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对常规处理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控制AOC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艺都会使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变差,常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使出厂水的AOC平均浓度分别增加了26%、70%;尽管砂滤和BAC滤池去除AOC的效果良好,但O3氧化和氯胺消毒会大幅度提高AOC浓度。因此,有必要采取减少后臭氧投加量或单独采用BAC、增加生物滤池接触时间以及减少消毒剂投加量等措施来控制AOC浓度,促使出厂水水质达到生物稳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铁炭内电解-UASB-BAF组合工艺对草浆造纸中段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草浆造纸中段废水的COD、色度、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5种试验工况条件下,COD、色度和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3%~90%,75%~85%和88%~93%;UASB工艺可以提高造纸中段废水的可生化性,试验过程中,经UASB处理后B/C最大可提高到0.5左右.综上所述,铁炭内电解-UASB-BAF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去除草浆造纸中段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可望在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中曝气生物滤池容易堵塞,除磷效果不好等问题,对折流曝气生物滤池(BBAF)的运行条件,除磷效能进行了研究;为提高其除磷效果,研究适于BBAF反应器的除磷方法,对其除磷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某再生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处理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再生水厂的供水能力为10×104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原水为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处理出水.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该工艺及其各单元对几种主要指标的去除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工艺对COD、SS、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N、BOD5的去除率较低,对此可在前端增加曝气生物滤池等单元加以解决.该研究对于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Jeong J  Hidaka T  Tsuno H  Oda T 《Water research》2006,40(6):1127-1136
A biological filtration process applicable to tertiary treatment of sewage for effective nitrogen removal was developed. It consisted of a nitrification filter (Filter 1) and/or a polishing filter with anoxic and oxic parts (Filter 2). A pilot plant set at a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was operated for 525 d with feed of real sewage. The maximum apparent nitrification rate in Filter 1 in winter was 0.54 kg N/m3- filter-bed d. In Filter 2, the maximum denitrification capacity was 4 kg N/m3 filter-bed d) in winter. SS was stably removed and high transparency water was obtained. The target water quality (SS, BOD, and T-N5 mg/L) was accomplished in winter with the LV of 202 m/d in Filter 2, which corresponds to 0.24 h of HRT. These results proved that this process is compact, stable, convenient to install, and cost effective to build and operate as tertiary treatment to remove nitrogen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Campos LC  Su MF  Graham NJ  Smith SR 《Water research》2002,36(18):4543-4551
Microbial biomass development in the sand and schmutzdecke layer was determined in two full-scale slow sand filters, operated with and without a light excluding cover. A standard chloroform fumigation-extraction technique was adapted to routinely measure microbial biomass concentrations in the sand beds. Sand was sampled to a depth of 10 cm and schmutzdecke was also collected at the same random positions on the uncovered filter. Interstitial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uncovered sand bed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decreased with sampling depth. There was a small accumulation of sand biomass with time in the covered filter, but no relationship was apparent between biomass concentration and depth in this filter. Schmutzdecke did not develop on the covered filter and was spatially highly variable in the uncovered condition compared to the consistent patterns observed in interstitial biomass production. It is speculated that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sand of uncovered filters is largely related to carbon inputs from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in the schmutzdecke and involves mechanisms that spatially distribute carbon substrate from the schmutzdecke to the sand. However,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removals were similar in both filters suggesting that relatively small biomass populations in covered filters are sufficient to remove residual labile carbon during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and little further advantage to water purification and organic carbon removal is gained by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biomass in uncovered slow sand filter beds.  相似文献   

20.
氨氮污水在河流渗滤系统中的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渗滤系统作为天然的过滤器及生物地球化学反应器,可以除去河水中多种污染物。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来模拟渭河渗滤系统,模拟研究了含有氨氮污染的河水在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其环境行为包括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得出河流渗滤系统对氨氮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其净化率为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