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林聪  陈龙珠  陈晓宝 《工业建筑》2006,36(3):38-40,119
作为剪力墙结构中的主要耗能构件,连梁在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连梁破坏状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归纳了连梁的4种破坏模式,提出简化公式分别根据连梁的耦联率和连梁的破坏形式区分模式,并判断连梁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重要的耗能构件。两片或多片独立的剪力墙墙肢通过连梁连接起来共同工作,通过连梁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使得整体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几乎在每项施工图设计中都存在连梁截面抗剪不足的现象。本文阐述了连梁的设计原则,梳理了规范规定,了解了结构设计软件的现状后,提出了解决连梁超限的几种措施和超限连梁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连梁作为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对整体结构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连梁的破坏机理、连梁设计和连梁配筋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对连梁"超限"的处理和对小跨高比连梁配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连梁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方式,了解了其性能特点,根据"强肢弱梁""强剪弱弯"的原则,探讨了连梁的设计方法,并针对高层建筑连梁设计中常见的难点提出了处理建议,为连梁这一剪力墙体系中重要耗能构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连梁是连肢剪力墙结构中重要的耗能构件,当连梁的跨高比小于2时,连梁大多发生脆性剪切破坏.为了改善小跨高比连梁的变形和耗能性能,提出一种新型的连梁截面形式——半通缝连梁.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普通连梁、半通缝连梁及双连梁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跨高比为0.75,1.0,1.25的3种类型的连梁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并以跨高比为0.75的连梁为例研究3种类型的连梁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半通缝连梁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同时兼顾刚度和变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连梁是抗震剪力墙结构重要的抗震构件,其充足的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是保证建筑结构达到其抗震设防目标的关键,本文分析连梁的破坏的特点,提出改善钢筋混凝土连梁延性的设计方法,并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21,51(3):30-34,90
装配式剪力墙高层住宅结构的抗震可靠性是我国建筑工业化顺利实现的重要要求,为掌握装配式叠合连梁在装配式剪力墙高层结构中的力学性能,对装配式剪力墙空间子结构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通过试验测试掌握了装配式叠合连梁的裂缝分布规律和破坏模式,并分析了装配式叠合连梁构件对装配式剪力墙空间子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根据试验实测和分析结果,对装配式叠合连梁的合理设计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连接墙肢与墙肢的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耗能构件。用ANSYS9.0对沿梁截面高度配3层箍筋的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了连梁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裂缝开展情况、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及应变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小跨高比连梁配3层箍筋时,有效地约束了混凝土裂缝开展,各受力钢筋的承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连梁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萍  刘永  刘绒 《四川建筑》2011,31(5):151-154
连接墙肢与墙肢的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的重要耗能构件。文章用ANSYS9.0在对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小跨高比梁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小跨高比连梁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强度等级对小跨高比连梁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小跨高比连梁提高承载力都是以降低延性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0.
雷敏 《建筑》2014,(18):76-76
连梁是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采用合适的连梁截面对结构抗震尤其重要,同时要选取合适的配筋方式提高连梁的延性确保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中抗震耗能的第一道防线,其延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析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连梁的受力和变形机理,结合目前连梁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工程实例,提出了双连梁方案能够很好的降低连梁的弯矩和剪力,在改善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分析阐述了连梁抗震设计及其有效设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宽连梁剪力墙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通过加大连梁两侧或单侧宽度的方式,用以解决连梁受剪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连梁抗弯刚度等效的原则,可以有效避免连梁刚度增大,地震作用随之增大的现象。对宽连梁剪力墙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动力特性、侧向刚度、连梁内力等进行分析,验证了宽连梁对改善连梁剪压比的作用。对普通连梁与宽连梁构件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将其滞回性能、骨架曲线等进行比较,证明了宽连梁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明显优于普通连梁。最后,通过对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宽连梁在高层结构中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连梁宽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连梁的受剪承载能力;与相同抗弯刚度的普通连梁相比,宽连梁的跨高比增大,其转动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明显增强;罕遇地震作用下宽连梁剪力墙结构在最大层间位移角、塑性铰分布、连梁剪力、受剪承载力等方面均显著优于普通连梁剪力墙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连梁在剪力墙结构中往往被设计成第一道抗震防线。实际工程中连梁的跨高比往往较小,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震后修复困难。为了改善连梁的抗震性能,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对其中最主要的四种改善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的方法采用新型配筋方式的连梁、采用新型截面形式的连梁、钢-混凝土组合连梁和可更换连梁进行了介绍,指出了不同类型连梁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周杰 《建筑知识》2013,(11):74-74,78
框剪结构里的连梁是最为重要的抗震耗能构件,在风荷载及地震荷载的双重影响之下,连梁的内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在地震影响之下,连梁很有可能会出现塑性变形的情况,刚度也急剧退化下降,连梁刚度的退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剪力墙的承载力。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工程简介、结构分析、剪力墙及连梁的设计要点分析、结构运算过程要点分析等方面论述了连梁刚度退化的框剪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王志全 《山西建筑》2007,33(31):79-80
简述了高层建筑剪力墙中连梁的受力特点,对连梁的内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从连梁刚度的折减、连梁的跨度和高度、剪力墙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方面就连梁的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多采用剪力墙结构,门、窗等位置通过连梁将两侧剪力墙墙肢连接形成整体抗侧力体系,连梁承担楼板传递的竖向荷载,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作为重要的耗能构件。目前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连梁有多种建模方式,构件层面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工程实例,分析了剪力墙开洞连梁、普通梁连梁、壳元梁连梁等不同建模方式下的自振周期、位移角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并比较了不同建模方式中连梁的弯矩、剪力、配筋等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当连梁跨高比小于5时,壳元梁单元可较好地反应连梁的作用机理,建模方便且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连梁作为联肢剪力墙中的重要构件,能够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降低剪力墙肢的损伤程度,是联肢墙结构多重抗震防线设计的关键。相较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在连梁中内嵌钢板更能够提高连梁的延性,获得更好的受力性能,是近年来联肢剪力墙连梁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组合连梁内嵌钢板的配钢率及其与墙肢的连接方式作为试验变量,一共设计并制作了三个组合连梁试件,通过伪静力试验研究了各试件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采用DIANA软件对试验的试件建模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5,(3)
当前我国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了,甚至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在高度上具备着明显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的存在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却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更为严格了,在高层建筑的结构当中剪力墙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对于剪力墙来说连梁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就重点针对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首先介绍了连梁在剪力墙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当前剪力墙中连梁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重点探讨了剪力墙中连梁设计和施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连梁是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第一道防线,如何通过提高连梁抗震性能进而提高既有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前期试验研究表明,带有钢板屈曲约束装置的RC连梁螺栓钢板加固法(LRSP加固法)可有效提升连梁的抗震性能,但这种方法对联肢剪力墙结构整体性能的提升尚不明确。为了研究LRSP连梁加固方法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已开展的LRSP加固连梁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加固前后连梁的宏观模型。结合剪力墙精细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联肢剪力墙结构的组合式模拟方法,揭示了采用LRSP方法加固前后联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损伤机理。结果表明,LRSP加固方法可有效提高连梁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从而提升结构的耗能能力,控制结构位移,减小结构损伤,显著提升联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