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期3年的“中国城市垃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能力建设”技术援助项目日前开始启动。该项目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为增强中国城市垃圾管理的能力建设而通过建设部实施的一个项目。广州、漳州、绵阳、青岛和常州5个城市被选为项目实施城市。瑞士政府提供其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2.
以发掘人文空间的营建传统为主旨,采用“空间—人间—时间”一体化的方法,在判识古代福州人文遗存丰富性的基础上,解析其人文空间的营建特征,为传统人文空间的当代传承以及现代城市精神的历史重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古代福州人文空间始终坚持空间、人间和时间的统一,呈现以“山水”为自然依据的空间秩序、以“圈层”为区域划分的功能布局和以“传承”为生长准则的动态调试的特征,促成极具文化底蕴和山水特色的城市人文空间格局。当代城市人文精神塑造应从古代福州“人文观”“空间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中汲取经验,为文化场所的塑造提供规划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深圳市南山社区花园为例,探讨城市社区花园响应“双碳”战略和“共建共治共享”政策的方式与效果。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公众参与,南山社区花园运用了以下手段:1)共建:多层次公众参与、合作建设;2)共治:使用“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综合维护;3)共享:建设承载多重活动功能、低碳可持续的公共空间。项目回访证明曾经的社区“失落空间”转变为了温暖的城市空间。研究表明,城市社区花园作为一种多功能景观空间,能够兼顾民众当下真实需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从生活端助力“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深圳市南山社区花园为例,探讨城市社区花园响应“双碳”战略和“共建共治共享”政策的方式与效果。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公众参与,南山社区花园运用了以下手段:1)共建:多层次公众参与、合作建设;2)共治:使用“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综合维护;3)共享:建设承载多重活动功能、低碳可持续的公共空间。项目回访证明曾经的社区“失落空间”转变为了温暖的城市空间。研究表明,城市社区花园作为一种多功能景观空间,能够兼顾民众当下真实需求的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从生活端助力“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参与“城市管理项目”,当时我是定期参加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的世界银行的代表。在八十年代,世界银行负责城市事务的员工有相当一部分认为联合国人居署应当成为一个更有力的机构,以便在国际城市援助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唯山 《城市规划》2003,27(B06):21-25,74
设计原则对城市设计结果的优劣有直接影响。旧区改造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历史延续原则、视觉和谐原则、个性表现原则和人与活动原则。由此提出旧区改造城市设计应建立“空间”、“时间”和“人与活动”等三个层次的追求目标。以相应原则和目标为参照,对具有典型性的旧区改造城市设计项目的实效进行分析和检讨,并列举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刘磊 《建筑学报》2022,(3):51-57
回顾深圳小美赛从“构想”到“行动”的实践过程并介绍其代表性项目案例,作为提升城市社区公共环境的一种尝试,小美赛项目在不同社区和不同类型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实践中探讨设计介入空间的方式,通过与人和生活产生的相互联系诠释空间行动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8.
西安国际港务区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高标准建设运营总部项目,与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一带一路”系列公建项目等共同打造西安最美天际线。坚持生态优先,统筹“三河一山”国际港务区段、中央绿色廊道、快速路网和主干道景观建设,着力构建“一环三区五带多线”大生态格局,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陆港画卷。城市主干道景观是具有城市空间和景观的轴线地位的城市主要地面道路的配套景观。港务西路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中部,是连接浐灞生态区的重要通道,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重要交通出入口和城市形窗口。以港务西路改造提升项目为例,探讨基于城市形象提升的城市干道打造方式。  相似文献   

9.
上海英皇明星城设计,在满足业主对建筑基本要求的同时,为适应时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结合项目用地特有的文脉和资源,通过引入以明星为线索的主题化设计理念和在建筑中叠加公共城市空间的设计手法,将单一的商业功能建筑转变成为由诸多因素聚合成一体的、真正丰富多彩的购物“公园”和“城市”。  相似文献   

10.
吴敏  项珏  吕晓倩  耿萌萌 《园林》2024,(1):38-47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认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以建成环境为投资对象的“空间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空间被视为最理想的空间生产对象,在资本的运作下持续遭遇侵占和割裂,日渐淡化了服务大众的公共属性。文章提出将生态网络作为一种捍卫城市空间特色的“空间工具”,超越当前“空间生产”的局限性,站立更广阔的时空维度进行理性思索与科学建构,引导一种内涵式的特色空间“生产”方式。结合安徽省域范围内的山地型、丘陵型和平原型三种类型城市(宁国市、淮北市、淮北市),基于历史层积回溯城市变迁脉络,探寻城市长久以来的“自然记忆”与生态适应性,进而通过积极的网络演进策略与自然建构手段,在生态自组织与空间他组织的交互演替中构建由多元生态空间共同构成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并阐述了利用该体系积极干预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定类型城市空间特色的基本逻辑。研究探索了一种从非建设用地着手,建构建设用地的良好结构与形态的空间增长方式,以促进城市整体形态与生态环境大格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媒介是网络社会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新媒体的作用下,社会个体感知城市的方式发生变化,并拓展了城市意象的研究范畴。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中《清明上河图》古代城市意象图片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索性地提出解析网络媒介数据中城市意象再表达的分析方法,包括场景图片的叠合分析、高频分析与要素提取;其次,以《清明上河图》为实证研究对象,揭示网络媒介中公众对于古代城市意象的认知特征。结果显示,公众对历史图景中空间意象的认知高度集中在街道、桥头与城楼等特征性标志物和节点空间,反映了“流动空间”中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体系的结节性特征。更重要的是,空间意象的社会建构过程也是当前历史街区中地标性建构筑物“符号化”趋势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以儿童游戏权利导向的游戏空间环境不仅是衡量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指标,更是推动城市韧性发展的关键。文章以保障儿童游戏权利为目标,聚焦城市建成环境中“危机灾难”和“日常风险”下儿童游戏空间的保障发展策略;基于城市“日常风险”,分析国际城市从政策实施、空间供给、社会支持层面的响应措施和保障机制;提出在城市发展转型时期,构建一种基于儿童日常游戏成长需求的城市韧性空间服务系统“儿童游戏基础设施”,通过空间品质的配套提升、政策的传导实施,以及社会服务的保障支持,重塑城市空间发展与儿童游戏权利保障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住建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可持续城市综合方式试点项目"中国子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处于准备阶段,拟开展"以公交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发展平台的设计与能力建设"技术援助项目。该项目主要是通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的试点与推广,以促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目标主要是设计城市TOD平台,使之成为协助城市评估现有交通环境,分析不同交通情况,监控影响因素,促进城市间经验交流与共享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空间缝合以及城市各方面协调发展,提出“织补城市”的理论。基于“织补城市”的理论指导,结合黄村火车站实践项目,分析该火车站区域碎片化的特点,总结并提出一系列火车站区域城市更新策略:合理定位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与空间结构;建立完善的交通设施;构建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延续城市脉络,织补城市肌理。以期为未来铁路站点区域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屋顶农场的意义及实践--以上海“天空菜园”系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屋顶是我国城市中的消极空间。屋顶农场是对建筑屋顶的一种积极利用方式,并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海“天空菜园”系列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屋顶农场的空间设计、适用技术以及运作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屋顶农场在空间及技术上是可行的,在运作过程中则急需城市管理制度的正面响应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盖东民 《福建建材》2023,(10):37-42
以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项目为例,对创新型产业园的概念、特征和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以共融、共享、共生的理念构造了高效、包容、宜居,面向未来的空间形态,来满足“创新区域”实现城市、产业、环境和创新活动深度融合的属性要求,以期通过此项目经验为相似类型项目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蒋敏  王子轶  卢峰  杨绎 《中国园林》2023,39(7):65-70
城市绿色空间评价认证体系能够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提供标准,为人居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耦合提供依据,为绿色空间的精细化发展助力。20世纪50—90年代,日本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管理理念经历了从以“量”为纲的被动调控到以“效”为纲的量化探索的转变,相关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尝试构建以“质”为纲的评价认证制度,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管理进入精细化品质提升阶段。从制定目标、评价体系和评审机制3个方面介绍了以SEGES、JHEP和ABINC为代表的日本城市绿色空间评价体系,总结其异同,进而结合实例大手町之森展开全面立体的对比分析,最后从机制探索、制度构建和评价实施3个方面,总结了日本相关经验对中国城市绿色空间营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例“操作”表达作者对居住区规划、居住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思考。以业主对开发项目较高的标准为契机,规划师/建筑师更集中地关注居住环境与城市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着力研究如何使得规划、建筑与城市、自然环境共生,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顾玄渊 《城市建筑》2014,(10):37-39
城市设计在中国目前的规划体制下趋于式微.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空间层次的工作开展存在差异,但两者的核心都是“空间问题”. “蓝图式”的城市设计对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公共政策论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单个项目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一直未被广泛应用.本文提出在中国“管理控制”体系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难以借鉴国外“开发营造”模式下的全过程式城市设计,因而有必要以“空间问题”为导向,将不同层次的空间问题贯穿始终,以便更有效地层层聚焦,自上而下地传递空间策略信息,构建适合中国规划体制的一种全过程式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20.
段进  姜莹  李伊格  兰文龙 《城市规划》2022,46(3):7-14,80
空间基因承载着“城市空间-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互动演化模式的空间信息,在城市空间文脉传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直以来,以建成环境遗产保护、符号复制或形态模仿方式进行的城市文脉传承,忽视了对空间基因的关注,导致即使存“物”,也失“脉”。因此,在城市研究中运用空间基因理论,深入理解空间基因的内涵与作用机制十分必要。城市空间形态(性状)的发展规律可以运用“空间基因”解释:通过“变异”与“选择”,生成空间基因这一地域性空间组合模式,从而决定城市空间的某些性状;然后,通过“编码”“复制”与“表达”,实现城市空间文脉的传承。“空间基因”研究可以使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规划设计方法产生方向性转变,使其从感性的空间形式模仿或创作,走向理性的空间建构规则分析,是修正当前对城市空间发展错误认知、改进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