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36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背后,省际边缘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位于边缘区的小城镇,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本文在借鉴核心—边缘理论、边缘效应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边缘区城镇化增长的动力与路径,解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关键要素,针对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山东省定陶县为研究案例,分析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机遇与动力,并以此为基础,从区域一体化、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推进省际边缘区小城镇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以促使其摆脱被边缘化的地位,以期为其他省际边缘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能"只偏大不爱小、只顾城不管乡"。可以说,没有小城镇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没有小城镇的成功规划,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就没有希望。1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发展第一,要认识到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跨越了50%的历史性门槛,正处在向60%迈进的过渡阶段,小城镇在此期间为城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这充分说明只有"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特色小镇出现一哄而上、盲目培育创建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小城镇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路径与支持政策.小城镇对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当下大多小城镇并没有做好为新型城镇化承担更多重要责任的准备,本文分析小城镇发展滞后的时代背景与体制机制原因,在新的视角下提出适应新时期各类小城镇发展的战略性改革思路,强化和激活小城镇的外生和内生发展动力,使各类小城镇各得其所,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和成长的能力,对小城镇乃至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5,(Z2)
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小城镇作为大城市与乡村的联系纽带,其产业与空间变动剧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武汉市蔡甸区小城镇为例,通过研究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探索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蔡甸区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产业动力机制,希望能为蔡甸区小城镇未来空间形态演变和发展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认识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要使超过2亿农民工平稳完成城镇化转型的进程,除了要关注人口导入地的城市群资源集聚效应以外,还必须重视人口输出地的农村经济中心——即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不仅仅在于工业化,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对城镇服务的内在需求,包括住房、教育和人居环境等多年来小城镇发展滞后于城市,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原因为此提出,新时期小城镇发展仍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大战略",但是发展思路需转变总之,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是我国未来健康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健康城镇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和实现也可以说,新时期的"小城镇、大战略"要有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是不同时空尺度下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要素的动力作用结果,其中经济动力要素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塑造和扩展的作用力日益增强。本文以苏州小城镇为例,通过研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其空间形态的演变历程,探索了新社会经济背景下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经济动力机制,对于新型城市化下苏州小城镇未来空间形态发展的预测与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阐述实现全面城镇化加强远郊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并以天津远郊小城镇发展为例,从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发展实践经验,提出远郊小城镇要发展必须从充实远郊小城镇发展动力、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与管理、创造优越的软环境入手,寻求远郊小城镇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远郊小城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计划经济背景下“单位制”已经逐渐被打破,各项服务的载体则逐渐从单位过渡到了一个个微型的社区。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小城镇在经济规模、人口数量、产业带动力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小城镇基层社区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社区服务业正在走近小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小城镇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探索其发展规律,对广大社区工作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小城镇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社区数量规模迅速扩展,这些都…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2000,(2):19-20,22
江苏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小城镇发展较快的省份。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工业化为城镇化注入了强大动力,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带动小城镇蓬勃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开发区的崛起为农村城镇化增添新的活力,带动小城镇规模扩张、功能增强,一座座新兴城镇拔地而起。近几年,结构调整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作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载体,小城镇建设又登上了新的台阶。省委、省政府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先后下发了4个有关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文件。特别是1999年以来,分管省长分…  相似文献   

10.
蒋萍 《山西建筑》2004,30(24):143-144
论述了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通过对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因素的分析,从加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完善的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域下,小城镇有着连接城乡发展与建设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发展机遇及区域优势,为国家城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部门应当重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一工作,从街区立面、景观结构、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视域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历史时间综述的方法梳理云南省小城镇发展研究,并提出了研究展望。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从内容上看,研究具有地方性与延续性,发展策略偏向宏观,机制与路径初显多元视角研究趋势,小城镇人口迁移动力的研究较少,小城镇空间结构发展尚需进一步研究,特色小镇研究刚刚开始,山地小城镇城镇化研究滞后;从方法上看,定性描述较多,定量分析较少,缺少小城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和体系。文章提出未来需要完善和补充的研究方向有:丰富云南小城镇研究类型;深入研究山地型小城镇城镇化发展;探究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多元视角研究小城镇发展;借助理论研究小城镇发展;丰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建设宜居小城镇是人们追求宜居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相关研究进展,在分析现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对小城镇宜居性评价适用性和现有宜居小城镇评价研究与小城镇发展匹配度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发展特征,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公共安全保障、公共空间品质、特色文化认同和城镇发展动力六大项指标的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宜居小城镇建设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拓宽了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的定量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周期,对2000年以来小城镇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进行了分析,发现进入"十五"时期之后,国家对小城镇政策开始做出渐进式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后,小城镇的政策导向开始变得更加清晰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小城镇发展也呈现出普遍收缩与高度分化并存、小城镇建设从镇区为主向全域协同建设延伸、小城镇功能特色化等新特征。随着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型,未来小城镇将切换发展路径,朝着更加宜居、特色化、中心镇"小城市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城镇和大城市两大城镇化主体视角,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的现状空间布局,认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地区仍集中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群地区,小城镇以大城市的发展为先决条件;其次,分析了二者承担城镇化重任的可行性,认为: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动力普遍不足,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并未过度集聚,而是集聚得还不够。城市病并不是城市过度集聚的必然结果,大城市现存的城市病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口规模预测、户籍制度改革、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规划管理手段创新等措施而得以预防和缓解;最后,就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破局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与依托,城镇化既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又是工业化的发展平台。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和产业支撑,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集聚基地和要素支持,两者密不可分。平度同和街道,作为全国首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为背景,探讨了中部欠发达小城镇人口与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目标转变与响应策略。首先,认为新时期的中部欠发达小城镇发展面临“新三化”现象——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其次.总结了现状此类小城镇发展的共性问题——异地城镇化突出.人口流失现象严重:城镇产业与农村农业的发展动力普遍不强:城乡差异下人口与产业的城镇化质量不高。再次。指出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中部欠发达小城镇发展目标的三大转变——思想层面转变、实践层面转变和制度层面转变。其中。认为思想层面总体上从城乡二元走向区域统筹:实践层面总体上从传统城镇化迈向新型城镇化:制度层面总体上从单一排斥迈向多元包容.并提出了各个层面的具体转变内涵。最后。主张未来的中部欠发达小城镇需要进行四大策略调整——产业的多轮驱动策略调整、公共服务再提升策略调整、社区特色与重构策略调整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策略调整.并阐述了各项策略的具体行动手段。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
小城镇在中国城镇化新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文章从农村和城市两个维度对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梳理中国城镇化历程和理论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特有优势,在总结世界大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小城镇是特大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文章系统论述了小城镇是城市科学合理布局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一系列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高城镇化水平 ,转移农村人口 ,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 ,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 ,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 ,规模适度 ,注重实效。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 ,使之尽快完善功能 ,集聚人口 ,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 ,把引导乡镇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小城镇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鲜明。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山市探索并实践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的城镇化道路,同时在发展中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羁绊。文章通过中山市小城镇探索与实践的分析,以期望为全面认识中山市小城镇发展的特征、经验和问题,并为国内的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