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建筑旧木材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木材材质的特殊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其物理力学性能发生较大变化.通过对古建筑旧木材及对比新木材的材性试验,得到了旧木材各项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试验表明:与新木材相比,旧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横纹抗压强度降低幅度最大,顺纹抗压强度降低最小;同时,分析了含...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是一种新型木结构加固方法,本文在榫卯节点试验及受力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碳纤维加固榫卯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结合古建筑木结构特点,公式推导考虑了木材老化、尺寸偏差及木材含水率对承载力有影响的因素,使公式更具一般意义.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与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木材由于其自重轻、使用期限长、具有结构方面的功能以及其他的价值而被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技术和时间等原因,大多数木结构古建筑在修建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从而导致诸多火灾事故。以木结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木结构古建筑的特点、火灾对木结构建筑的危害、木结构古建筑防火体系研究、木结构古建筑防火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
藏青杨是藏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常用材料,但目前对该种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不足,尤其是藏式古建筑中的藏青杨旧材。为此,通过对锯解自一根典型藏式古建木结构旧梁的无疵试样进行力学测试,得到了藏青杨旧材的力学性质参数。研究表明:高宽比为1∶3试样的径向、弦向局部抗压强度较全截面抗压强度分别提升33.8%和64.2%;对于文中使用的小尺寸受拉试样,试样的锯解方式对抗拉性质影响较大;在考虑强重比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藏式木结构构件,落叶松是更为合适的替换用材,而若仅需要对横纹径向受压构件进行替换时,红松则更合适。此外,通过试验得到的藏青杨旧材弹性常数也可作为藏式古建筑木结构仿真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众多传统建筑结构形式中,木结构建筑是发展时间最长的建筑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历史辉煌灿烂,其色彩应用种类丰富.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用色源于对木材的保护和装饰,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木结构建筑逐渐体现出“低调素雅”和“丰富多彩”两种截然不同的主体色彩.在历史悠久和幅员辽阔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用色体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地域差异.进行这些研究对于古建筑保护和仿古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木结构历史建筑受木材特性的影响,安全性能退化严重,及时对其进行鉴定和加固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某木结构历史建筑木结构构件的鉴定工作中发现,该建筑主要存在木构件开裂、木柱侧弯变形、腐朽、受潮、部分构件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判断木柱内部腐朽情况,采用Picus声波断层扫描仪进行检测。根据鉴定结果并考虑该建筑物特殊性,对其进行了结构加固处理。在对承载力不足的木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过程中,利用原建筑装饰构件实现传力路径的改变,或采用一种木枋加固实用新方法,既实现了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加固,又使原结构建筑外观得以维持,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该木结构历史建筑物加固效果良好,目前能正常使用,可以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藏青杨是藏式古建筑木结构的常用材料,但目前对该种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不足,尤其是藏式古建筑中的藏青杨旧材。为此,通过对锯解自一根典型藏式古建木结构旧梁的无疵试样进行力学测试,得到了藏青杨旧材的力学性质参数。研究表明:高宽比为1∶3试样的径向、弦向局部抗压强度较全截面抗压强度分别提升33.8%和64.2%;对于文中使用的小尺寸受拉试样,试样的锯解方式对抗拉性质影响较大;在考虑强重比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藏式木结构构件,落叶松是更为合适的替换用材,而若仅需要对横纹径向受压构件进行替换时,红松则更合适。此外,通过试验得到的藏青杨旧材弹性常数也可作为藏式古建筑木结构仿真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金阁 《住宅科技》2011,31(Z1):259-260
由于材质、使用环境、施工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木结构腐朽、蛀蚀、变形等多种病害。在各种病害中,木结构的腐朽当属最常见、最不易发现、最不容易检查的,是木材最严重的一个缺点。木结构的使用寿命往往主要取决于腐朽的速度,因木材腐朽的原因而造成破坏性事故的,在木结构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常见部位的变化,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性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基、柱脚的平摆浮搁、梁柱节点的半刚性榫卯连接、柱架的生起和侧脚、梁端的雀替、枓栱铺作层以及“大屋盖”等特殊的营造技术,以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古建筑木构架良好的自复位性能,使得古建筑木结构能历经千百年保存至今。在分析古建筑木结构发展背景和营造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古建筑木结构木材材性、台基层、柱架层、枓栱铺作层、屋盖层的力学性能,整体结构抗震性能以及修缮加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合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指出了目前古建筑木结构结构性能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尚未涉及的方面,为古建筑木结构结构性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古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良 《福建建筑》2023,(12):53-57
中国木结构建筑类型多样、历史悠久,承载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结构古建筑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技术研究,尤为重要。以福州某木结构古建筑的修缮加固工程为例,研究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钢结构支撑与碳纤维增强材料CFRP加固技术,使得古建筑既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又能很好地保持古建筑的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