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在使用条件下处于复杂应力状态。本文对混凝土灌注桩桩身混凝土的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强度计算,供设计、施工及质量事故处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超声检测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声检测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是指在超声检测桩身混凝土匀质性、完整性的同时确定桩身混凝土的强度。本文通过对不同龄期、不同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室内大量立方体试块、室内模型桩以及现场工程桩的声速率定,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起不同强度、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声速与实际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确定基桩桩身混凝土强度节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未确知数学理论,提出了小样本条件下灌注桩混凝土抗压强度代表值的未确知数分析法.通过5根灌注桩15组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试验,并与相关规范进行比较,可以证明上述方法不但能较好地反映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实际状况,而且可以给出灌注桩混凝土抗压强度代表值的可信度信息,从而为灌注桩承载力可靠度分析提供方便条件.  相似文献   

4.
根据冻土与混凝土圆柱问冻结强度试验,得出冻土温度对冻结强度影响强烈的特点.将混凝土灌注桩、桩周冻土及桩土接触面简化成有限元集合体,编制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计算的荷载一沉降曲线与漠河多年冻土区现场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吻合程度良好,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对不同的冻土温度、桩径、桩长等因素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得到对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蔡昱 《山西建筑》2007,33(5):224-225
从地基承载力、桩身强度、沉渣等方面对影响灌注桩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人工挖孔桩基底承载力、钻孔灌注桩基底承载力及桩身混凝土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制定,以保证桥梁灌注桩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冻土区桩基回冻过程对单桩承载力和桥梁施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大气温度、水文地质条件,混凝土入模温度、冻土初始地温场的影响及相变效应,以传热学为基础,给出了冻土区单桩地温场控制微分方程、边界和初始条件,以及其空间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式。结合工程实例对青藏高原典型湿润性地段多年冻土区的钻孔灌注桩单桩回冻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桩身温度随深度及吲冻时问的变化。以设计规范为基础对单桩回冻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及施工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可为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施工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影响其施工质量因素较多而且不易控制,桩身质量得不到完全保证,往往部分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存在或轻或重的缺陷.通过对有缺陷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进行取芯成孔埋置注浆管,利用高压注入浆液挤密填充补强桩身缺陷部位,从而修复桩身缺陷,保证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裴建新 《山西建筑》2005,31(21):113-114
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桩身强度的控制、沉渣量的检查等方面,阐述了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关键,并就桩的质量缺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确保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多年冻土地区建设青藏铁路时混凝土桥灌注桩水化放热引起周围冻土温度场变化这一实际工程问题,采用伽辽金法推导出带相变的瞬态温度场问题的有限元公式,在考虑混凝土作为放热边界的条件下综合考虑了气温变化、风速等多种因素,建立了多年冻土区混凝土桥灌注桩水化放热的传热模型,计算了由于混凝土水化放热引起的冻土温度场变化。结果表明:混凝土水化热在浇筑后半年内对多年冻土的温度场影响很大,回冻时间(融化的冻土温度重新回到天然状态的时间)长达2年以上。而用粉煤灰和硅灰取代一定质量的水泥可以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人工冻融条件下,对-7℃、-3℃以及上层融化的人工冻土模型桩基进行了静荷载试验。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冻结温度下冻土中单桩的桩顶位移-荷载关系、冻结过程中桩的竖向上拔位移、融化过程中桩的沉降位移以及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情况。试验表明:冻融环境对桩的位移影响很大,不同温度对桩的承载力也有很大影响。对于冻土冻融区的桩基工程,应特别重视上层冻土融化时可能造成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与性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问题,桩承载力、桩身完整性及桩施工质量有不同的概念和特征,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检验是桩验收的条件之一。本文就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承载力检验、完整性抽样数量与混凝土强度评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建材》2016,(3):44-45
本文通过分析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灌注桩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能够表征混凝土完整性的超声参数及判断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中的检测曲线图对比正常桩身与缺陷桩身的区别,分析缺陷区域进而提出缺陷区域的判定方法。在现场计算环境简约的条件下,提出了基于检测曲线更为便捷直观的缺陷判别方法,对提高混凝土灌注桩检测工作的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膨胀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成桩方式。本文首先利用弹性理论否定了其承载力提高是单纯由于摩擦力提高的简单解释,然后以试验数据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承载力提高的原因:蠕变、固结过程的缩短能加速桩周土承载力的提高;按极限荷载的定义,桩长伸长能充分发挥桩身承载力和桩底承载力;桩端土强度、刚度的提高对桩侧阻力在桩端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并对膨胀混凝土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年冻土地基由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水化热造成桩周冻土融化,而桩体混凝土灌注初期桩土体系不具备冻结强度,导致钻孔灌注桩初期承载力很低。研究低温多年冻土地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未回冻状态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可为工程施工工期安排提供技术依据。结合青藏铁路索南达杰特大桥工程进行低温多年冻土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地温测试及现场静载试验,为此设置桩土界面测温孔(SB)、桩侧测温孔(SC,距离桩壁30 cm)以及未受施工扰动的基准地温孔(JZ)。获得夏季灌注桩混凝土入模温度为11 ℃,不同龄期桩土体系的地温分布,并分析桩土体系的回冻过程。测试数据表明:混凝土灌注完成30 d以后,桩顶至地表下2 m为正温,地表下2 m到桩底桩身表面均为负温,在-0.43 ℃~-1.26 ℃范围内变化;灌注50 d以后,桩土界面地温逐渐降低,为-1.0 ℃~-1.85 ℃,与未受扰动天然地基地温相比,桩土体系尚未完全回冻。同时进行不同地温条件下基桩的现场静载试验,分析竖向承载力、变形及桩侧摩阻(或冻结力)分布特性。当加载到最大荷载(7 600 kN)时,桩顶竖向位移达到4.93 mm,卸载后未恢复的变形为1.01 mm,说明低温多年冻土地基钻孔灌注桩在未完全回冻状态下(试桩龄期30 d)基桩具有较高竖向承载力,且变形量小。  相似文献   

15.
钻芯法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芯法在检测灌注桩桩长、桩底沉渣厚度,判定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等方面非常直观,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钻芯法用来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时却受到钻进工艺、芯样试件制作方法及其尺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的试验数据,介绍了以上因素对钻芯法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综合国家有关现行规范,推导出了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立方体强度的换算公式,并对检测结果和桩身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年冻土地区灌注桩施工桩周温度场的热影响问题,研究水化热对桩基沿径向温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半径问题。基于非稳态温度场控制方程,分别建立了桩和冻土的三维非稳态温度场控制方程,并考虑边界条件和冻融相变过程,最终建立了桩基非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实际工程中灌注桩基产生的水化热对桩周温度场的热影响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浇筑混凝土后,不同深度处随龄期增加沿径向桩基温度变化规律及水化热引起较大热扰动半径约为6倍桩径,水化热对桩周围土体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时间长,应采取措施减小混凝土水化热,从而达到减小冻土区桩基热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7度以上抗震设防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预制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单桩水平静载对比试验以及管桩桩身的抗剪试验,结合现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水平承载力和管桩桩身抗剪性能。认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7度以上抗震设防地区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其抗震设计与混凝土预制方桩或混凝土灌注桩相比,并没有桩身抗剪弱的问题。推导出了日本管桩桩身抗剪公式并进行了修正,使其与我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相一致,便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赵志远 《山西建筑》2009,35(21):212-213
结合钻孔灌注桩的广泛应用,从冻土地区、岩溶地区、有承压水地层等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以及沉渣过厚、桩身缺陷等方面分析总结了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完善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积累钻孔灌注桩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依据接触面冻结强度传统定义,应用压桩法原理研制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测定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开展多影响因素条件下接触面冻结强度测定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呈现脆性破坏及应变软化,残余强度呈周期性波动及衰变等典型特征;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受接触面温度和粗糙度影响显著,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分别呈线性和对数函数关系。利用埋设于抗压桩身侧面的微型土压力传感器,揭示了接触面压应力沿桩身分布规律,以及接触面压应力随冻结时间、剪切位移变化规律,并将其与接触面温度、冻结强度等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20.
杨刚 《中州建设》2005,(9):23-23
对地基构成复杂的桩基工程,桩基的施工一般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人工挖孔桩的开挖深度都较深,传统的混凝土浇注施工技术采用串筒等方法施工,在很大程度上难以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如果地下水位较高或有淤泥、流砂层的间断出现,浇注的桩身混凝土不仅会出现泥、砂夹层,还会出现断桩等质量缺陷,降低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功能。为解决这一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质量通病,我们在施工中采用导管法和高频振捣器浇注人工挖孔桩。现将此施工技术、工艺及质量控制等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业界专家和同仁批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