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十二五"水专项太湖流域上海地区饮用水安全输配中的突出问题,研究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多级保障与漏损控制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示范工程管网水质稳定达标,示范区供水产销差率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6.68个百分点;结合国家需求和上海市的地方需求,通过多级消毒、管道冲洗、漏损控制、非开挖修复和布局优化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有力地支撑上海市供水管网系统的安全保障和用户端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近期目标是:在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方面,将解决因水源污染、设施落后等导致的饮用水水质不安全问题。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方面,将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设市城市达到95%、县城达到85%、重点镇达到75%,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的用水需求。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方面,80%设市城市和60%县城的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地级以上城市将建设和完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3.
针对"十二五"水专项太湖流域上海地区二次供水环节的突出问题,研究了二次供水优化布局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结果表明,示范工程龙头水水质稳定达标;结合国家需求和上海市的地方需求,通过在线监测、清洗消毒和布局优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有力地支撑了上海市二次供水环节的安全保障和用户端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4.
政策速递     
<正>为解决城镇居民二次供水存在的跑冒滴漏严重、供水服务不规范、水质二次污染风险高等突出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解决好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问题,更好地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通知明确,各地要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供水界同行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镇供水安全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日益短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30%的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严重制约城镇供水安全的全方位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管理和技术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源利用安全、水质处理安全,本期杂志将以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的建立为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质安全是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国目前饮用水水质问题突出,水源污染比较普遍,尤其是近年来相继发生的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件,对现行供水技术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引起政府、学术界、企业界以及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1].而目前我国多数水厂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进行饮用水的生产和供应,水源水质恶化与供水技术现状之间的矛盾愈显突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供水界同行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镇供水安全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日益短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30%的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严重制约城镇供水安全的全方位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管理和技术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源利用安全、水质处理安全,本期杂志将以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的建立为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供水界同行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镇供水安全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日益短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30%的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严重制约城镇供水安全的全方位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管理和技术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源利用安全、水质处理安全,本期杂志将以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的建立为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供水界同行的努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镇供水安全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日益短缺,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口饮水不安全,30%的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严重制约城镇供水安全的全方位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管理和技术研究,构建城市供水水源利用安全、水质处理安全,本期杂志将以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的建立为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供水水源突发性污染频发,净水工艺落后和管网老化问题突出、供水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亟需完善之处,全面推进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加强城镇供水水质风险管控的重要技术保证。针对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阐明了有关法律规定、规划要求、技术内涵,总结了主要建设模式,介绍了水专项示范案例,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可资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水厂水源现状,为满足饮用水水质提高的需求,在不同工艺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预氧化、活性炭吸附滤池及超滤膜处理工艺与现状净水构筑物结合达到提升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的目标。工程实践证明,工艺选择合理,适应微污染水源水厂的升级改造,供水水质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出厂水浊度一般小于0.03 NTU,106项水质项目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2.
<正>一、立项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研究构建国家、省、市三级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和应急保障体系,已纳入《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也得到了国家"十一五"水专项饮用水主题的重点支持。城市级水质监测预警应急平台是"三级"网络的基础,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下:(1)针对突发性水质污染,缺乏对不明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及设备;(2)实验室检测、在线监测、流动监测相互独立,水质数据多源异构,"信息孤岛"现象突出;(3)缺乏城市级的水质预警、应急响应技术和配套装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及保障机制不健全。济南市为黄河下游地区高污染风险、多水源切换典型缺水城  相似文献   

13.
严晓军  陈伟 《山西建筑》2010,36(23):200-201
针对城镇供水水质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情况,分析了我国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现状、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确保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广大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新国标")的贯彻落实,推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12月24日,由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技术咨询部主办的2010年度"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水质工作会议"在珠海斗门召开。广东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陈辅淳、广东省城镇供水协会秘书长李裕桂在会上作了指导性讲话,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普遍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与此同时水污染事件已进入高发期,因此,如何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特别是突发污染事件情况下的水质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城镇居民饮用水保障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城镇应急供水系统的意义及其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城镇应急供水的水源获取技术、水净化消毒技术、水质快速检测技术和应急供水输配水技术等相关技术,对城镇应急供水系统的装备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城镇应急供水保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指导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居民对生活饮用水水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用户的供水需求,保证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符合卫生饮用水标准,供水行业应加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试行)》制订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促进和提高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公众饮水安全。《指南》在保障供水安全,特别是集中式供水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供水行业实施《标准》是应该和必须的。对《指南》的贯彻,要高度重视,各地应根据当地情况,尽快提出具体方案,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19.
徐松  张海平 《浙江建筑》2007,24(9):74-76
以金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调查为基础,分析了金华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水质污染及供水工程建筑的资金缺乏,此外是供水网建设滞后与水源水量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性和非工程性解决对策,这对当前如何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切实解决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镇供水》2010,(1):7-9
<正> 1、总则 1.1 为了指导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保障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要求,制订本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城镇为实现饮用水水质达标所需的水厂及输配管网的更新改造。 1.3 根据当地水源水质和供水系统现状,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并有计划地安排水厂及输配管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