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土工基础》2017,(1):73-79
采用规范设计方法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量不能得到准确解。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体系工作的核心是桩土荷载分配。以桩土变形协调为边界条件(此条件也是优化设计追求的目标),采用桩土分算和弹性理论建立了桩-土-褥垫层的计算模型,并推出了求解桩土应力比的迭代方程。在成都某项目中通过方程求得了桩土应力比,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张殿波 《四川建材》2010,36(5):35-39
对荷载作用下CFG桩复合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变形的关系,引入"等沉面"概念,假定桩与桩间土均是理想线弹性体,桩侧摩阻力沿桩长直线分布,进而根据桩-土-垫层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得到CFG桩—筏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新公式。应用所得公式对复合地基现场试验条件下的桩土应力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分析层状场地桩-土-桩相互作用,采用子结构方法推导单桩与群桩沉降计算公式。求解两桩相互作用系数。将计算结果与采用弹性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影响群桩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Geddes应力解为基础,考虑土体的三向应力分布,并根据土的Duncan-Chang本构模型和基础沉降计算的修正分层总和法,建议了单桩沉降计算新理论。该理论与以往基于Geddes应力解计算单桩沉降方法相比,作了如下改进:(1)考虑了地基土的三向应力分布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2)考虑了土本构模型(Duncan-Chang模型),因而能计及土体非线性特性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3)采用修正分层总和法理论,能考虑土体成层分布特性以及侧向变形对单桩沉降计算的影响。因而该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理论上更趋完善,而且计算量适中,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剪切位移法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探讨长短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基础上,针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承台整体相互作用特点,通过一定的简化假定,建立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模型;然后以剪切位移法为基础,引入Mylonakis&Gazetas桩-桩、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导出长短桩复合地基计算时的桩-桩、桩-土以及土-土相互作用柔度系数;在此基础上,考虑垫层作用的影响,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利用该法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获得的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无桩靴夯扩桩单桩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土层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承载力对山东地区无桩靴夯扩桩的静载荷试验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出粘性土、粉土相关的q_s、q_p值,为正确估算无桩靴夯扩桩单桩承载力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成向明 《中外建筑》2005,(5):131-132
桩-土相对位移是超长桩承载力是否能够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笔者从分析桩土相对位移的机理出发,认为应该以桩-土极限相对位移为界线,把整个桩划为滑移段和非滑移段来计算桩得总承载力,文中给出了方法和计算公式.通过事例表明,理论和实际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对双排桩现有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双排桩分析模型,将双排桩之间土视为薄压缩层,并以水平向弹簧模拟,可以考虑两排桩间土层分布变化、压缩性、桩间土加固等对双排桩相互作用的影响,避免对前后排桩土压力分布做出人为分配。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了双排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问题,计算实例表明,在参数取值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疏桩支撑路堤结构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上部路堤荷载转移分析模型和基底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式,综合考虑上部路堤与疏桩地基的相互影响,根据基底位移连续条件,得出了一种计算带帽疏桩路基中桩、土荷载效应值的方法。通过工程实例现场实测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与其它计算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法计算的桩、土应力接近实测结果,说明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讨论了桩土荷载分担随填土高度、填土黏聚力和桩间距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横向抗力系数梯形分布的单桩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桩侧土横向抗力系数呈梯形分布的地基中,受横向荷载作用的单桩反应分析方法(以下简称T法)。并介绍了由桩的横向静载试验确定该法计算参数的方法。T法是m法的推广,是介于m法和张氏法之间的方法,适合于桩侧土横向抗力系数沿深度增加的地基中的桩。  相似文献   

11.
按桩顶沉降控制法确定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友金  章为民 《工业建筑》2003,33(1):32-35,38
采用线弹塑性荷载传递函数 ,按桩顶沉降控制法确定水泥搅拌桩的有效桩长。分析了桩的刚度系数、桩端土持力层弹性模量与桩周土弹性模量之比值、桩侧极限位移、桩径及土的泊松比等因素对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土的泊松比对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的影响不明显外 ,其余因素均有一定或较大的影响 ,并与弹性理论法分析结论一致。在桩的刚度系数较大且整根桩都搅拌得较均匀而使得整根桩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水泥搅拌桩有效桩长能超过 2 0m。  相似文献   

12.
扩底桩的抗拔承载力试验及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干旱地区黄土中扩底桩的抗拔试验 ,测试了扩底桩在上拔荷载、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上拔位移和水平位移以及位移与荷载的关系。研究了极限上拔承载力和抗拔桩的破坏机理。在相同条件下 ,增加扩大端的高度对提高桩的极限上拔承载力是有效的 ,破坏机理为土的减压软化和损伤软化的渐进性破坏。提出了极限上拔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模式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刘杰  张可能 《工业建筑》2003,33(5):43-45,42
以剪切鼓胀破坏理论为基础 ,同时考虑桩土接触面上的摩擦 ,利用土压力理论探讨了散体材料变截面桩及其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讨论了桩型及桩土接触面上的摩擦角对散体材料桩及其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表明 :改变桩型能提高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并能有效地降低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14.
单桩非线性分析的半解析半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昭然  李建文 《工业建筑》2002,32(10):42-44
在分析了桩侧摩阻力和桩周土剪切位移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单桩非线性分析的半解析半分析方法 ,该方法可以分析位于多层介质中单桩的非线性位移。在该方法中 ,采用了两种模型 ,第一种为Randolph提出的解析式 ,该方法可计算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土的位移的和桩周土的剪切应力 ,另一个模型为双曲线模型 ,该曲线可用来描述桩侧摩阻力与桩周土的局部剪切位移的非线性关系。该计算方法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以及有限元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高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根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和两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 ,同时用计算机对两种构件的长期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 ,计算中考虑了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高强混凝土徐变及收缩的影响 ,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最后对长期变形的θ值提出了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林 《工业建筑》2000,30(9):75-77
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沉管灌注桩操作规程 ,造成桩基事故 ,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复合载体夯扩桩最优桩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最优桩距的确定对于提高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技术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半桩模型试验确定了在不同桩距情况下夯扩的相互影响 ,从而把夯扩扰动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并确定最优桩距。同时 ,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试验确定了夯扩对夯扩体以下地基的竖向影响范围 ,并用计算下卧层土体的承载力来确定复合载体夯扩桩的最优桩距 ,两种方法得到的最优桩距均接近于 4倍桩径。  相似文献   

18.
对打入桩施工过程的振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对周围环境可能引发的各种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给出了打桩锤击时桩土振动响应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桩 土 建筑物的相互影响的各种理论模型及分析公式。  相似文献   

19.
桩-承台-土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三维弹性有限元法研究了竖向荷载作用下, 群桩基础中桩承台土的共同作用特性, 着重研究了桩顶反力分布、承台分担比及沉降变形随s/d、L/d及EP/Es 诸因素的变化规律, 并对桩基优化设计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锡康  张新山 《工业建筑》2002,32(11):30-32,10
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 0 4 0 96 )确定桩的竖向刚度时采用刚性桩的设计理论。对桩土体系采用多质点离散化模型对桩的刚度进行了分析 ,指出 ,按刚性桩的计算结果过于偏大 ,并指出桩侧刚度的不均匀分布对桩的竖向刚度亦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