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海龙 《中国园林》2009,25(9):31-35
生态网络作为生物保护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空间规划中日益得到认可.其意义一方面在于建立完整的生物保护基础结构,以降低自然系统破碎化给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另一方面也从自然保护出发建立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合作与共管平台,以协调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在对生态网络概念的含义、发展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欧洲及荷兰生态网络规划的过程及经验,强调了构建空间连接与实现管理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陈培阳  王丽晔  朱喜钢 《规划师》2012,28(10):30-33
在全球化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呈现出巨型化、区域化、网络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在中国,遗产保护及其规划管理是协调地区发展和维护地方生态安全格局、地域文化特色与历史文脉的重要手段。大理市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基于构建人文生态网络的视角,对总体定位、遗产安全格局和风险分析、遗产保护干扰评价、遗产保护空间策略和规划协调等内容进行探讨,并强调空间分析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和相关历史研究,尝试梳理边缘区环境现象、生态源头问题认知及解题方法,重点解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要素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导向等边缘区重点研究领域,对现行程序管理与评估手段中的薄弱环节予以详细阐释。研究围绕三方面展开:(1)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品质关系到城镇生态、空间形态以及城镇化管理,规划需协调建设与非建设用地并提升保护区的复合生态服务功能;(2)自然生境与农林非建设用地为主要保护区域,跨部门构建内连城区、外接乡村腹地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是重要的规划手段;(3)降低边缘区规划建设影响关乎保护的长效性,需要实体空间保护规划与政策法规及管理软件支撑协同作业。  相似文献   

4.
许可  钱翔  曾卫 《中国园林》2021,37(2):94-99
历史文化景观是一种强调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中历史层积的景观类型,是对现有文化景观构成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在德国,历史文化景观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切入点,同时也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德国各联邦州在该领域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德国萨克森州为例,系统介绍了该州历史文化景观要素体系的构建,包括景观要素的分析与提取、以要素体系为基础的历史文化景观区保护规划等,旨在为中国历史保护事业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建筑法规有其独特严谨的体系,其州级建筑法规以联邦模式建筑法规为蓝本。本文介绍了德国模式建筑法规2016版修订后各州(市)转化情况,以柏林建筑法规为例,分析了德国地方建筑法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德国地方建筑法规与模式法规的关联与差异。  相似文献   

6.
介绍在欧盟和法国的生态网络背景下从自然保护区到生态网络有关自然保护法律的转变。这种转变扩大了自然保护的范围——从物种或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到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在这个转折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出物种是如何在不同景观之间移动、在这片土地上如何实现这些网络的多功能使用,以及在不同尺度的规划都必须实现连贯而跨区域和国家的网络。不管是地方或者区域,在城市、农村和“自然”风景之间的生态网络都必须是连贯性的。城市,乡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生态网络必须保证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图,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叶枫  李辉  徐艳 《风景园林》2020,27(10):19-22
城市中的自然空间在城市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基于湿地资源调查评价的深圳市湿地资源保护总体规划为例,并在以往城市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城市自然空间保护方法及建议:1)湿地保护规划从“零”突破;2)科学管控城市自然空间,坚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协同发展;3)注重城市自然空间与城市合理的干扰互动,并加强城市自然空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概述德国景观保护运动的历史由来以及相关评价理论发展的历程,介绍景观美学资源保护在德国现代景观保护及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作者以对景观美学理论及方法的讨论为出发点,全面介绍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的主要分支,进而提出作者对景观美学资源评价基础理论问题的见解.在系统描述德国景观美学研究领域主要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由分析其基本理论假设入手,举例剖析其在实践应用中的得失,并重点探讨德国《联邦自然保护法》提出的景观美学资源度量指标的含义和合理性.最后结合我国景观美学资源保护的现状,提出我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德国空间规划落实气候保护目标的法律法规基础,解读联邦、州、地区和地方四个层级空间规划与气候保护专项计划的融合途径,重点探讨各层级空间规划在用地、能源、交通、建筑四大重点领域的气候保护施策路径及其要点,总结德国气候保护目标下的空间规划施策特征。研究表明,德国不同层级空间规划所关注的气候保护侧重点不同,对应同层级规划的定位,从原则引导到空间保障层层传导,并明确与气候保护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以及对相应法律法规条款的落实。研究结果为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与气候保护相关的“双碳”政策提供启示,即:(1)以空间保障和空间主动适应性为抓手响应“双碳”战略;(2)对应五级三类规划定位形成层层深化与总详衔接的传导机制;(3)对应“双碳”战略事权,为各部门方案和行动计划落实空间配套;(4)创新管控工具和管制规则,促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引导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钟乐  赵智聪  唐佳乐 《中国园林》2022,38(10):116-120
中国已正式设立5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直接响应国家公园三大理念,是联系国民和国家公园的最重要纽带,将成为国家公园设立后的重要工作之一,亟待构建相关规划框架。系统回顾了中国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规划探索和世界代表性国家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发展历程,总结了其经验与不足。辨析了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的相关国际通用术语,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三大规划理念、5点规划思路,提出了前置分析、生态体验规划、解说教育规划、管控规划和保障规划五大板块的规划流程及其技术方法。明晰了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性质和定位,提出了规划框架构想,对于政策制定、相关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榛  张凯云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4):56-61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吴岩  王忠杰  杨玲  吴雯 《中国园林》2020,36(2):23-28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景观体验的角度,探讨滨水工业遗产体验方式的演变,及其对景观设计手法的影响。基于历史研究、类型学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提出滨水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景观的演进有3个阶段:布景-在场-共享。布景式的如画"景观"与在场式的体验"观景",是滨水工业遗产景观体验中相互交织的2条重要线索。进入信息时代,虚实交互的"共享"成为滨水工业遗产新的体验方式,改变了空间认知、组织和形式的塑造。通过对景观体验演化的技术驱动、价值转换和空间特征进行剖析,为设计师在处理滨水工业遗产景观体验方式和景观设计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法国空间规划极其重视景观生态环境营建,通过长期系统地开展国土空间的规划与治理,塑造了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与良好的多样景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莱斯帕尔镇《地方城市规划》为例,概要介绍了法国市镇空间规划的成果构成,全面总结了该市镇规划从基础研究到规划成果再到成果修正中,包含的景观格局构建、景观更新、生境营建、自然资源利用、空间利用规划等方面的景观生态营建经验,以此提出对中国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合三峡...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 at the landscape scale in Britain has had limited application. The origins, implementations and likely outcomes of new approaches to nature planning in Britain in which the spatial scale of planning could be 'landscape enabled' are traced. These approaches are termed 'framework' strategies, within which 'ecological networks' can be developed in order better to reflect species' behaviour and to overcome the restrictions of designation-based nature conservation. Currently, planning structures are subject to change and debate: published planning documents and other sources are examined for 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 West of England, where experiments in ecological networks are underway. Evidence is sought for the incorporation into new planning structures of key concepts relevant to the achievement of network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is made of likely critical 'pinch points' in implementation using experience of network planning in the Netherlands for comparison. These include availability of data on habitats and species, the relationship of planning to agriculture, and the need for co-operation from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 明建设。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重要 的一部分,它不仅维持着人与自然的平衡,更是在生态平衡和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闽清黄楮林 自然保护区石潭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通过分析片区内出现 的生产及生活废弃地污染、山林地裸露、水土流失等系列生态 问题,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理念,以“生态 保护、生态修复、水系修复和人居环境治理”为主要布局思 路,并以“四层保障体系”为框架进行合理的生态修复,以期 将石潭溪片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物种丰富、景观多样、功 能齐全”的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性片区,为后期我国自然保护区 的生态景观改造提供相关的设计思路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莎  杨鑫  匡纬  林岩   《中国园林》2023,39(7):103-108
以英国存量更新风景园林实践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结合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分析,对生态资源保护进行政策、规范、技术理论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各级政策到工程规范,生态资源保护目标一致,主体逻辑相似重叠,层级间的结合对接紧密;存量更新项目中生态资源的特征、变化、补偿、价值是英国规划考评中风景园林与生态层面的关键;按地方生态资源发展需求建立跨学科团队,上下层级及平行联动的合作模式确保了治理目标的务实落地;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资源管控链条成熟,是政策治理走向效能落地的核心。面向中国未来空间规划治理,创新提出“政策叠合下放-地方管控升级-技术对接规划-学科阶段联动”的借鉴思路,为促进生态资源保护治理的有效落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