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某工程为例,采用大变形通用有限元程序LS-DYNA,对强夯法在该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夯击数的增加,土体等效应变逐渐从表层土体向地基深层和四周扩散,土体沉降逐渐增大;在经过4次夯击后,土体沉降可达到夯坑深度为2 m的收锤标准;同时,土体的沉降量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趋势,沉降增幅逐渐降低;强夯应力波大致呈现圆弧形在土体中迅速向外扩散传播,应力强度衰减极快,与强夯加固的范围相关;最终对强夯设计方案进行一定修正。  相似文献   

2.
超载软土地基被动加固控制邻近桩基侧向变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堆载超过强度标准或桩顶位移超过变形控制标准后,就需要采取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控制桩基侧向变形的措施。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深层搅拌法被动加固软土地基与堆载邻近桩基的相互作用,分析、讨论了加固宽度、加固深度、加固体弹性模量等桩基侧向变形的影响,可为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滨海含软土夹层粉细砂地基高能级强夯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粉细砂场地地基常分布有软土夹层或淤泥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基处理难度大。目前采用高能级强夯加固滨海粉细砂场地的工程案例较少。结合具体工程研究了某地下水位较高且含软土夹层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开展的5、8、12、15M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除5MN·m能级强夯试验区外,其余试验区均先采取高能级点夯加固深层土体,然后采用中等能级点夯加固夯点间土,最后利用低能级满夯加固地基浅层。对比分析了夯沉量和强夯前后的旁压、静力触探测试数据,发现夯击7~8击后夯沉量变化明显减小,每遍的单点夯击击数宜控制在8~9;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旁压模量和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均明显提升,高能级强夯能有效消除滨海粉细砂的液化势。试验场地内上述各个能级的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7.5、9、10.5、10m,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表征土体相对加固程度的提升系数沿深度大致呈直线下降。现场试验数据还表明,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距地表以下2.5m有助于提高加固效果;软土夹层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加固效果及限制有效加固深度的发展,因受软土夹层的影响,场地15MN·m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明显偏小。建议在级配不良的滨海粉细砂场地上按照规范JGJ 79—2012中细颗粒土的标准来确定高能级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4.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结合上海某地基加固场地,选取两个试验区,从孔隙水压力消散、土体位移、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载荷试验及室内土工测试等方面对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现场对比试验研究,并对强夯加固地基的方案及有效加固深度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强夯是一种常用加固处理方法,能使软弱地基经过处理达到地基承载要求。文中通过多道瞬态面波测试、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方法,分析了5000kN·m能级强夯处理前后土体工程特性和地基承载力变化规律,强夯后地面以下7.5m左右范围内砂土工程特性明显改善,有效消除了加固深度内砂层的液化可能性;平板荷试验结果强夯后地基承载力能达到设计要求;5000kN·m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7.5m。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强夯法加固围垦滩地饱和粉土的机理和工艺,分析了经过强夯法加固前后地基的特性变化。通过现场检测结果,反映强夯后地基一定深度内土体得到有效加固,同时在表层形成了承载力较高的硬壳层。  相似文献   

7.
强夯法是国内外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深层地基加固方法。强夯加固地基的影响深度与土质、土层厚度情况、地下水位和强夯能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法  相似文献   

8.
珠海发电厂地基强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聂栓林 《土工基础》1996,10(4):10-14,9
对珠海发电厂地基强夯试验所观测到大量的监测和检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了强夯过程中,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深层沉降、侧向变形等的变化规律以及强夯对士体的加固效果,为强夯法在该区域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志远  张强 《安徽建筑》2011,18(1):137-139
以某大型储油罐地基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强夯加固软土上覆粉煤灰层地基的试验方案,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规律。通过各种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回填层和淤泥质粘土层中的粉细砂薄层有利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在强夯的地基中增加塑料排水板后,有利于深层软土的排水固结,加大强夯加固的有效深度,改善了深层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采用强夯法加固以粉煤灰为覆盖层的饱和软土地基是可行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可达到4m~5m,研究结论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方成 《山西建筑》2011,37(11):67-68
针对某综合楼盐渍土地基承载力和压缩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阐述了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法)加固此综合楼地基的设计、施工及检测,以便对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依托某实际工程,利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3种不同地层参数的基坑有限差分数值模型,验证了土体本构模型的硬化模型比摩尔-库仑模型更适用于基坑工程中,对比分析了裙边加固和满堂加固的加固效果,同时借鉴基坑底部被动区加固思路,提出了在软土深基坑中对开挖段进行超前加固,以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位移的方法。结果表明:裙边加固的合理加固宽度为0.5h(h为基坑开挖深度),合理加固深度则与坑底的地层条件密切相关; 满堂加固的合理加固深度可取0.3h,在某些基坑位移控制特别严格的情况下,满堂加固深度超过0.5h后,可考虑优先加固最后一道撑到坑底的土体; 开挖段的满堂超前加固可以使首道撑位置下移,为减少支撑道数提供了可行方案; 研究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进一步丰富了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深基坑施工工程实例,通过对不同地基基础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变形规律分析,找出了引起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讨论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对不同建筑物的适用性.实践证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对邻近建筑物保护的关键是保证基坑支护结构不发生超过预警值的水平位移,并通过监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保证邻近建筑物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杭州地铁秋涛路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是影响深基坑变形的重要因素。针对杭州地铁秋涛路车站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弹性地基梁杆系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以基坑标准段为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该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然后针对秋涛路车站砂质粉土地层,讨论支护结构刚度、基坑开挖与支撑顺序、支撑排列方式和坑内土体加固深度等设计、施工因素对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桩体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常不宜通过增加桩体刚度来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多道支撑排列以基坑下部密和上部疏的方式较好;施工中应采用“先撑后挖”的开挖方式;坑内土体加固存在一个临界深度。最后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有关的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广州西江引水工程某输水管线干线(佛山小塘立交段)盾构1标工程到达井超深超厚透水砂层的复杂地质条件,采用合适的泥浆护壁、连续墙接头处理、玻璃纤维筋应用等技术,解决了地下水丰富、超深超厚透水砂层中42m深地下连续墙以及深基坑施工的难题,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泥土搅拌加固软土深基坑土体是工程中常用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某地铁车站深基坑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未加固和加固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对两种方案的土压力、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以及邻近铁路路堤沉降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对于软土深基坑加固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和地表沉降;当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对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土体强度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涌砂的情况。通过对传统高压旋喷桩止水补强方案的改进,在基坑内侧通过补打倾斜的高压旋喷桩,达到了加强止水帷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深厚粉细砂层中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详细介绍了在深厚粉细砂层中放坡开挖的概念性设计,提出了在深厚粉细砂层中基于各种加固措施的放坡开挖的设计概念,加固措施包括在放坡中部和底部设置一定深度的水泥土搅拌桩、坡面插筋和喷射混凝士护坡,结果发现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坑开挖时粉细砂层坡面的稳定性。同时指出可以利用连续分布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作为基坑的水平向封底,并提出对旋喷桩的工艺进行改进后,可以有效地提高止水帷幕的可靠性。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基坑造价,缩短工期,可供同类基坑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坑内地基加固是深基坑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地基加固方法众多、加固方式不一,不同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和经济价值也各不相同。文中提出了利用考虑地基土水平基床系数修正的杆系有限元法进行加固后深基坑变形计算。针对一典型地层的15m挖深的基坑,计算和分析了不同加固方案和施工参数下加固效果和加固费用。提出了必须根据基坑保护等级和施工周期进行加固设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基坑底部土体满堂加固对基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基坑底部土体满堂加固对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冠梁侧向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后土压力变化的影响。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将试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了加固土体的水泥掺入比和加固深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满堂加固对降低基坑底部隆起效果最为明显,对降低支护结构侧向位移较为明显,对减小地表沉降不明显;通过极差分析法得出,增加加固土体的弹性模量较增加加固深度对抑制支护桩侧向位移及坑底隆起更为有效;当水泥掺入比超过一定范围后,加固效果没有显著提升,建议在含水率为20%左右的软弱土层地区,水泥掺入比一般为5%~20%;土体的加固深度超过一定范围后,控制基坑变形的效果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建议土体加固深度取0.4~0.45倍基坑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拟开挖基坑邻近的地铁隧道,需提前在隧道周围进行搅拌桩加固;但加固的同时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和变形,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搅拌桩施工引起的周围隧道变形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分析研究地铁隧道上方大面积加固深层搅拌桩引起的竖向位移后,提出控制连续成桩数量、隧道上方地基加固、优化打桩顺序、自动监测等控制隧道位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