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构筑物的保护与利用——以水泥厂筒仓改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琰  王伦 《城市建筑》2012,(3):37-38
本文对工业构筑物的再利用进行研究,以水泥厂筒仓为例,对筒状构筑物的历史价值、空间意义和再生实践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应对筒仓等具有结构特殊性的工业构筑物采取客观平和的价值评估并探索针对性、多样化的开发和改造模式,这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田皓元  倪阳 《建筑技艺》2021,27(3):104-106
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城市与建筑的大规模更新,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在诸多工业遗产中,工业构筑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圆形筒仓类工业构筑物因其自身特殊的结构空间特征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结构介入改造是一种将结构理性思维作为改造设计重点的设计策略,通过对圆形筒仓类工业构筑物空间与结构特征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圆形筒仓类工业构筑物改造案例中结构设计做法的总结,归纳并阐明其结构介入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再生模式的合理性,对其再生模式选择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分析,从政策、建筑、交通、环境、历史 5 个方面汇总得出 13 个影响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的因素,基于多分类 Logistic 理论建立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模型,并以南昌市 74 栋已再生利用的旧工业建筑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再生为居住建筑和工业遗址的建筑本体特点以及影响南昌市旧工业建筑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为旧工业建筑再生模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侃  赵辰 《新建筑》2012,(2):10-16
面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工业建筑文化的遗产保护"问题,建筑师应该如何合理地改造利用工业建筑空间?聚焦工业建筑空间的再利用问题,根据工业建筑空间的特点,结合社会需求的新内容和空间要求努力探索工业建筑空间再生和规律,并将之称为"再生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规划模式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变,在城市演进过程中,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发挥有重要作用。工业遗产的相关实践与研究开展至今积累了丰硕成果,但整体多侧重于转型前及其过程中的保护与利用,而在保护转型之后,从使用者心理行为认知的角度、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再生场所空间进行的感知评价研究较不多见,难以客观全面地把握转型后使用者需求与场所空间营造的内在关联。工业遗产保护亟待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理性的评价探究。本文以近代开埠(1840年)之后的上海市为时间与空间范围,选取典型的工业遗产地区和建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论证、语义本体、类型学、SD心理评价、空间句法、行为观察记录及多变量解析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工业遗产地区和建筑的保护转型及其之后的再生评价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基于历史文化特点与区位地理特征的差异,通过历史论证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滨水开敞型、弄堂街巷型和市区紧凑型三类典型工业厂区的生成语境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遗产价值,论证转型过程,从经济、空间、文化、生态4个方面分别提取以价值提升为导向的城市工业遗产地区的转型特征与机制。其次,从建筑形式、组构和细部方面把握特有的风貌要素特征,运用语义本体分析的方法构筑工业遗产建筑的风貌记述体系,归纳工业遗产建筑的整体风貌演变特征,即样式类型多元化、技术材料先进化与建造技艺西洋化。而后解析风貌特征的保留更新方式,提出以风貌传承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途径。进而,在对转型机制和改造途径的提取基础上,分析探究转型后的工业遗产地区再生场所的心理感知评价。对典型遗产地区的再生场所进行特征解析,通过SD评价法把握场所感知者对典型场所的心理感知。结合多变量解析法,提取出氛围因子、特色因子和空间因子3个解释场所感知评价的因子特征,比较基于感知因子得分的类型化场所对应的停留倾向程度,同时发现3个因子对感知者的停留倾向程度均产生正向相关的影响作用,且氛围因子的相关性最高。而后提出基于心理感知的工业遗产地区场所再塑策略。同时,以空间拓扑特征及视线特征为切入点,以改造后向公众开放度较高的展览空间为工业遗产建筑再生空间的研究对象,把握有序式和自由式两种空间组构形式下的再生空间特征。通过对使用者的行为观察与记录,在类型化空间中比较行为与空间特征,探讨再生空间与停留行为的关系。结合多变量解析法验证工业遗产建筑再生空间对停留行为的影响作用,发现两种空间组构形式下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空间边界对视线的限制度在两种形式下均呈现与停留行为较强的负相关趋势。而后提出基于行为认知的工业遗产建筑空间更新策略。最后,综合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中的多方面因素作用,反馈至转型机制与改造途径上,提出工业遗产场所与空间的再生优化建议。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与再生评价研究,提取以价值提升和风貌传承为导向的转型机制与途径,探寻基于心理行为感知的场所与空间的再生策略与优化建议,以期为工业遗产的科学转型与高效使用形成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同时拓展丰富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内容与视角。  相似文献   

6.
1工业建筑及分类工业建筑指专供生产使用的建筑物、构筑物,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建筑类型。工业建筑涉及范围宽泛,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小型到大型,从生产车间到设备设施,凡是从事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旧工业构筑物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对于记录工业文明、增加城市活力具有重大意义。从使用者体验视角出发,针对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中采用的景观体验、文化体验、空间体验三种体验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方面,为从使用者体验出发的改造再利用策略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陈纲  钟宜 《室内设计》2012,93(6):27-32
工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空间中具有异质特征的组成部分,而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影响了几代人并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工业建筑遗产再生的关键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留工业建筑自身优势,将潜在生态位转化为新的现实生态位,与当今国际社会提倡的低成本、低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设计原则相契合。论文在区分不同区位、不同空间类型的工业建筑的空间特征、结构形式和材料技术基础上,根据再生建筑的定位方向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析,倡导将绿色理论结合到旧工业建筑改造当中去,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生命,以期对现存工业建筑遗产的绿色改造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造设计为研究案例,对建筑馆从一期至三期的变迁和历时性改造过程做了简要说明,通过对回应具体问题的策略论述,从功能重构、空间演绎和环境共生三个方面探讨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再生策略的"不确定"属性;指出建筑师运用"平实"的方式动态调整功能布局,持续优化空间体验,不断创造环境融合,从而阐释对工业遗产再生的态度与思考,强调从静态保护向弹性利用的转变,以期为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与评判、再生策略的选择与操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讨论峨眉山酒店建筑的空间现象,从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去研究空间的艺术特征,从场地的物质地形和场所精神进行讨论,针对建筑本体展开论述,以单体构筑物和成为地景本身两种酒店建筑空间类型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对工业构筑物阐述分析的基础上,以旧水塔为研究对象,从废弃水塔的潜能——价值解析出发,总结了针对不同价值构成的三种旧水塔再生途径,并结合实例,提出了针对性、多样性的改造模式,对以旧水塔为代表的具有空间结构特殊性的工业构筑物再生改造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南京地域文化的特点,对南京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文化再生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工业建筑遗产合理保护的模式,探讨工业建筑遗产在文化再生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工业建筑遗产文化再生的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工业建筑遗产后期保护提供合理的建议与意见,让推动人类工业文明的工业建筑遗产在世界上各地再次重生。  相似文献   

13.
旧工业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承载着一个城市和产业的历史。工业设计产业园作为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种主要转型形式,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模仿和缺乏独特性等问题。文章通过衢州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的设计实践,对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改造与视觉传达设计相互融合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改造提升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在建筑再生的理念下为其他工业设计产业园的建设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京浦口火车站是中国近代火车站的典型案例。研究梳理总结了浦口火车站的历史背景;以车站整体站区为对象,解析了站区整体空间序列以及站区与周边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别从形体组合、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建筑尺度、立面构图、结构与材料等方面对站房主楼的建筑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选取雨廊与月台雨棚、车务段大楼、电报房等车站的附属建、构筑物,剖析其形态与结构特征。此案例分析希冀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生以及后续相关专题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筑工业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资源总量严重匮乏,而且我国消费的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方面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推广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本文就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现状做了介绍,并探讨了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2013,(10):5-10
为了解决旧工业建筑是否具备再生利用、如何评价再生利用的潜力等问题,依据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潜力体现在未来增值性的特点,归纳总结出再生利用潜力的关键基础、前提条件及保障因素,构建了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沙市6个旧工业建筑为例,对其再生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综合赋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方法)应用于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潜力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提出了"空间句法"应用于工业建筑遗产空间再生评价的基本思路,以沈阳市"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为例,梳理总结了该建筑的发展演变概况,并对建筑空间布局和流线进行了初步分析。进而,应用"空间句法"中的"凸空间"分析法,对改造后的建筑各层空间分别进行凸空间划分,按照空间布局及连接关系对凸空间进行连接,生成空间关系图解,据此对建筑空间进行"可达性"与"可理解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贵阳市进入后工业时代,其社会结构及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原本的生产型企业逐渐废弃,土地闲置。本文以AL1958绿地贵铝工业遗址文创产业园为例,根据场地特性规划渗透而又隔离的景观结构,设置三个复合功能分区,以景观的角度审视原有建筑及构筑物保留与再生的方向,探讨调整用地性质类型的后工业化地区的景观再生策略,以期为同类后工业化地区的景观再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戴方舟 《建筑技艺》2021,27(3):35-39
以珠江啤酒厂及琶醍的改造、发展为核心,剖析珠江啤酒厂改造实践,提出通过城市设计策略及方法,基于已有的控规框架结合工业旧址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在现场勘测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土地规划利用调整,结合现有工业建筑及构筑物进行公共空间整合与品质提升,进行多样性功能策划与周边片区功能互补等策略,使工业旧址在保留价值元素的同时融入城市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国内第一家由工厂和监狱改造成文创园的合柴1972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厂区环境、外部建筑形态和建筑空间布局三个方面的文化和活力因素进行参观者的体验评价收集,以分析使用者对于工业遗产改造后文化活力因素的感受,探索文化传承与活力再生在合柴1972中的相融性程度,进而对合柴1972与其他工业遗产改造未来的文化活力策略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