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维伟先生是《建筑工人》杂志的老读者、老作者,从业50年,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退休后,陈先生又重返校园.为建筑工程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经验交流座谈会。本系列讲座即是陈先生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同学们开设的工程实践教学科技系列课程.在征得陈先生同意下,我们选登讲座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陈维伟 《建筑工人》2010,(11):14-16
陈维伟先生是《建筑工人》杂志的老读者.从业50年,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退休后,陈先生又重返校园,为建筑工程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经验交流座谈会。本系列讲座即是陈先生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同学们开设的工程实践教学科技系列课程,在征得陈先生同意后.我们选登讲座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陈维伟 《建筑工人》2010,(10):18-21
陈维伟先生是《建筑工人》杂志的老读者,从业50年,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退休后,陈先生又重返校园,为建筑工程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经验交流座谈会。本系列讲座即是陈先生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同学们开设的工程实践教学科技系列课程,在征得陈先生同意下,我们选登讲座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陈维伟先生是《建筑工人》杂志的老读者,从业50年,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退休后,陈先生又重返校园,为建筑工程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经验交流座谈会。本系列讲座即是陈先生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同学们开设的工程实践教学科技系列课程,在征得陈先生同意下,我们选登讲座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和交流。《由大楼的倾覆想到的》是作者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施工和安全教育方面谈的一些心得体会,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陈维伟先生是《建筑工人》杂志的老读者,从业50年,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退休后,陈先生又重返校园,为建筑工程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经验交流座谈会。本系列讲座即是陈先生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同学们开设的工程实践教学科技系列课程,在征得陈先生同意后,我们选登讲座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大跨度桁架支模和混凝土叠合浇筑施工工艺简介》是作者针对大跨度架空支模施工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陈维伟先生是《建筑工人》杂志的老读者,从业50年,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退休后,陈先生又重返校园,为建筑工程院校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经验交流座谈会。本系列讲座即是陈先生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同学们开设的工程实践教学科技系列课程,在征得陈先生同意下,我们选登讲座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加速澄清池、立式沉淀池支模工艺》是作者针对特殊构筑物支模从定位到安装等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8日,北京传来噩耗,陈俊愉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作为陈先生的弟子,心里一直不想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但事实是无法改变的,陈先生确实离开了这个世界,活在我们心中的是他的音容笑貌、是他的精神、是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周学鹰 《建筑创作》2009,(2):146-150
2007年出版的陈明达先生遗著《蓟县独乐寺》。探讨了我国古代群体建筑设计方法.方格网式构图设计法等.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新突破.也是陈明达先生在自身学术上的新进展.我国古代建筑史研究领域中继《应县木塔》之后?建筑经典作品个案分析方面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9.
告慰导师     
1959年,我成为陈先生第一个研究生。跟着陈先生做金花茶的研究30多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小故事,有一次,我们出去有两辆车,走在我们后面的那辆车翻了,人头朝地,车轱辘朝上;还有一次在山里面,陈先生很感兴趣,到处看,走丢了,  相似文献   

10.
陈耀东 《建筑创作》2007,(8):131-132
陈明达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是继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二位学科奠基人之后,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的学者之一。陈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建筑史研究队伍的一个损失,我们后学一直在深深地怀念他。  相似文献   

11.
周学鹰 《建筑创作》2007,(8):138-142
今年8月26日.是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陈明达先生离开我们10周年的忌辰。陈明达先生是继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贤之后,我国第二代建筑史学家中的佼佼者。陈先生以研究古建筑技术为著,其《应县木塔》.《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巩县石窟寺》等一系列学术专著,在我国建筑史.雕塑史及文物遗产保护等方面极具影响力.均属划时代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建筑机械化》2007,28(11):7-7
10月16日,bauma China 2008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新任董事、总经理毛大奔先生主持,与会嘉宾有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资本品项目组执行总监Hamma女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张效林先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俞琚秘书长、中工工程机械成套公司副总经理陈由锋先生等。  相似文献   

13.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10,26(3):93-93
"三陈"之从周先生以文胜,说园;俊愉先生以梅胜,探梅;陈植先生以论胜,造园.3位园林泰斗,目光高远,著作等身.适逢陈植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再次翻阅尘封的<陈植造园文集>,流览目录,依页索骥,细品宏文,如聆其语.怎"先贤"或"前辈"二字可以蔽之?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第3期的论文"刚性挡墙上土压力不确定性的计算研究"(以下称原文)引起陈秋南先生的讨论。非常感谢陈秋南先生对拙作提出的宝贵意见,现就有关问题与陈秋南先生商榷,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韩林飞 《建筑师》2022,(216):101-115
陈志华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其将毕生的心血贡献在中国乡土建筑 遗产保护事业上。本文主要通过回忆 20世纪 90年代陈先生携《世界建筑》杂志社俄罗斯专辑代表团一行 6人访问俄 罗斯和白俄罗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明斯克等地进行建筑考察、建筑教育和学术交流的点点滴滴,阐述其建筑教 育理念、建筑遗产保护思想,及对后学的传授、指导与启迪,以此纪念建筑学界的思想家陈志华先生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韩林飞 《建筑师》2022,(2):101-115
陈志华先生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其将毕生的心血贡献在中国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事业上。本文主要通过回忆20世纪90年代陈先生携《世界建筑》杂志社俄罗斯专辑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明斯克等地进行建筑考察、建筑教育和学术交流的点点滴滴,阐述其建筑教育理念、建筑遗产保护思想,及对后学的传授、指导与启迪,以此纪念建筑学界的思想家陈志华先生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3月25日,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召开联盟试点工作启动暨工作交流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韩爱兴副司长、师生副处长,科学技术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汤富强副处长、社会发展科技司陈其针副调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书记李朝旭先生、院长助理王清勤先生,联盟理事长黄强先生等领导出席会议,联盟理事、名誉理事及来自联盟成员单位和秘书处的有关领导和主要技术人员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8.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12,28(8):33-34
导师陈俊愉先生离开我们已一月有余。至今我仍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我的耳畔明明听到先生那洪钟般的声音……在我的心目中,陈先生既是一位德高望重、治学严谨的导师,又是一位慈祥博爱、循循善诱的父亲。第一次面聆陈先生教诲,近距离感受其严师风范是在2000年7月,当年先生已83岁高龄。之前听过先生关于国花的学术报告,总觉得像先生这样的大家是我辈遥不可及的。2000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林  相似文献   

19.
成丽  王其亨 《建筑师》2014,(4):106-116
《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的一部法规性营造典籍,对建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该书的研究也一直是中国建筑史学的重要内容。陈明达先生在研究《营造法式》的学术活动中曾做出过突出贡献,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仅成为后来相关研究的基础,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梳理陈明达先生研究《营造法式》的学术历程,探析其研究方法形成的过程,并对其研究特点和学术思想略作评价,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缅怀陈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刻,听各位的发言,深受感动,作为棕榈园林及园林行业的一员,我特别地感受到,陈先生对园林行业科技发展的良苦用心和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