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木结构开始向大跨、多层方向发展,在荷载作用下连接节点处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内力,而内嵌多块钢板销式连接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破坏具有较好的延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木结构设计中.介绍了内嵌3块钢板销式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根据Johansen屈服理论推导了各种破坏模式下其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简要地介绍了实...  相似文献   

2.
木结构具有环保节能、布置灵活和易于装配等优势。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大跨木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基于已建的大跨木结构建筑,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大跨木结构类型,并从结构布置、整体构型和基本受力单元3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同时,分析了不同大跨木结构类型的研究进展和关键设计技术,讨论了大跨木结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适合于大跨胶合木结构常见结构体系的结构构成、受力特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包含木桁架结构、木网架结构、木网壳结构、木拱结构以及木张弦结构等大跨胶合木结构体系.然后通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指廊屋盖胶合木结构等4个实际工程项目探讨了大跨度胶合木结构选型和结构设计,对比了不同结构方案力学性能指标、木材用量指标.最后针对大跨胶合木结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如木材本构模型、节点分析、蠕变和湿度影响以及整体稳定分析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戈冬明 《建筑技术》2021,52(3):315-318
太平湖国际会议中心主厅30m × 30m大跨穹顶为国内最大跨木结构会议厅.介绍该工程在方案设计、大跨度木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欧洲金属连接技术、防水、防火设计、木材选择、金属屋面瓦设计等方面的实践,为后续大跨度木结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春  李长春 《建筑施工》2021,43(5):856-859
针对传统古木建筑结构元素设计和大木结构施工做法,采用胶合木结构对传统木结构进行了改进.主要应用现代结构设计手法,合理设计胶合木结构元素,并将胶合木优异的结构性能和可塑性与现代钢结构技术充分融合.实践证明:在现代木结构中应用胶合木可直接替代传统大木结构,能在确保木结构性能和装饰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传统大木结构对原木的依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且能实现传统大木结构无法实现的大跨度施工,为胶合木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武涛 《山西建筑》2015,(8):60-61
简单介绍了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历史,着重对大跨钢结构的主要形式及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对大跨木结构的发展趋势与限制因素作了分析,为大跨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对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的研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美学理论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介绍了现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木材肌理及结构建构方面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美学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回顾现代木结构技术在中国的进展,包括现代木结构的应用、木结构建筑标准编制的情况等;对中国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中国木结构发展的前景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大跨木梁刚度、承载力不足问题,对1∶2比例的木梁实物模型进行体外预应力张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它比同截面普通木梁的刚度、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利用钢材优越的受拉性能,对木结构进行体外预应力张拉,是解决大跨度木结构因挠度过大而破坏的一个有效方法。该施工工艺在大量的古代建筑结构加固补强和改造维修以及现代大跨度木结构建筑、桥梁等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在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当时限于人们对木结构的认知和技术水平的不足,木结构桥梁主要以原木为主,越来越不能满足比如大跨、重载的要求。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近现代建筑材料主要被混凝土取代,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也被灌入了以混凝土为主的结构体系,中国传统木结构遭受到毁灭性打击,混凝土结构在中国飞速发展,不断创造多个世界第一。但在这种高耗能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令人堪忧。人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够适应现代交通要求,同  相似文献   

11.
Robustness of large-span timber roof structures — Structural aspec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sign rules for robustness require insensitivity to local failure and the prevention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This is often verified by applying the load case “removal of a limited part of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will evaluate typical structural systems for large-span timber roof structures against these requirements, comparing the results against typical reasons for damages and failures. Applying the finding that most failures of timber structures are not caused by random occurrences or local defects, but by global (repetitive) defects (e.g. from systematic mistakes), it is shown that the objective of load transfer-often mentioned as preferable-should be critically analysed for such structure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proposals for structural systems and details towards a robust design of large-span timber roof structur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2.
Robustness of large-span timber roof structures — Two examp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bustness of large-span timber roof structures, based on findings from failures of two roof structures. One is the Siemens arena in Ballerup, Denmark and the other the Bad Reichenhall ice-arena in Germany. The structures are described as well as the flaws that are believed to have caused the failures. The two cases serve as examples of different design strategies for large-span timber roof structure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strategies for robustnes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robustness is not a straightforward concept because the best strategy depends on the cause of the failure — which is obviously not known du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13.
由于缺乏对木结构火灾性能的系统研究,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版)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仅对木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进行了相关规定,没有涉及木材的燃烧机理、炭化速度以及木构件耐火极限的计算方法,限制了木结构向多层和大跨方向的发展。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工程常用树种的燃烧性能和炭化速度,得到了木材炭化速度计算式,提出了与试验结果吻合的木构件基于炭化速度的防火设计方法,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依据,为木结构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互承结构构件和节点形式简单统一,通过组装小尺寸构件即可实现大跨度结构。而木材易于加工,适用于互承结构。为此,提出一种格构式木构件,通过简单的榫卯连接,可组装为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分别搭建了单、双层六边-三边形互承木结构试验模型,相比于单层榫卯互承木结构,双层榫卯互承木结构的强度、刚度有显著提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数值模型,并通过足尺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格构式木构件中的最大弯曲应力出现在卯眼处弦杆与腹杆的连接位置,腹杆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卯眼与榫头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六边-三边形互承网格的几何拓展规律,考察了单、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的拓展性,提出的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可通过二次拓展达到最大跨度,可应用于较大跨度的屋盖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互承结构构件和节点形式简单统一,通过组装小尺寸构件即可实现大跨度结构。而木材易于加工,适用于互承结构。为此,提出一种格构式木构件,通过简单的榫卯连接,可组装为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分别搭建了单、双层六边-三边形互承木结构试验模型,相比于单层榫卯互承木结构,双层榫卯互承木结构的强度、刚度有显著提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数值模型,并通过足尺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格构式木构件中的最大弯曲应力出现在卯眼处弦杆与腹杆的连接位置,腹杆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卯眼与榫头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六边-三边形互承网格的几何拓展规律,考察了单、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的拓展性,提出的双层六边-三边形榫卯互承木结构可通过二次拓展达到最大跨度,可应用于较大跨度的屋盖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大剧院的结构分析,拟定采用大跨度高支撑木模板体系进行施工,分析、计算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组织施工,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山西建筑》2014,(33):163-164
通过介绍国内外大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人工检测、振动模态检测、无损检测、概率统计方法检测四种大跨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我国大跨桥梁结构施工企业在大跨桥梁结构施工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木结构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木结构工程总量迅猛增加,然而木结构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极度短缺,严重制约了木结构的发展。文章基于中国木结构教学现状和社会对木结构技术人才的需求,对当前木结构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合作教学、教学手段、专业竞赛及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适应现代木结构发展需要的木结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空间结构连续性倒塌研究方法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空间体量大、覆盖范围广,因而在遭遇非预期荷载作用并因局部失效诱致整体结构发生连续性倒塌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国内外针对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事故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形成了统一的设计指导思想和相应的设计规范,但针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连续倒塌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已有成果,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连续性倒塌研究所用的数值、试验和理论方法作出评述。数值模拟方面,分析了描述不连续位移场和冲击 碰撞等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多尺度数值计算方法在倒塌模拟上的应用;试验研究方面,借鉴已有试验,指出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倒塌试验中的破断触发和位移量测等关键技术;理论分析方面,总结了各类结构的抗倒塌机制、鲁棒性评价方法和简化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21世纪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本文根据北京1992年5月中,日两国钢结构协会技术交流会,日方提供和介绍的“日本大跨度建筑的发展史与现状”等资料为蓝本,对日本二战后60年代经济起飞以来,通过举办东京奥运会(1964)和大阪万国博览会(1970)为契机,迎来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发展高潮,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成就和经验,系统地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