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和化学特性,提出自来水厂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的优化方案并进行实践应用,对投加点、排气装置、背压阀位置和管道密封等进行设计优化。华东某自来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替代液氯后证明消毒效果非常好,并且出厂水水质稳定。采用多点投加,结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自来水厂可以实现安全和稳定运营,并具有很好的示范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将低pH东江原水的自来水厂消毒方式由氯气改为次氯酸钠,分析运行一年来的微生物、pH等数据并进行成本核算。结果表明,改造后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微生物均未检出,完全达到与氯气相同的消毒效果;与氯气相比,投加次氯酸钠能提高出厂水pH0.2~0.3,并显著降低氢氧化钠的投加量,从而消毒和投碱的运行成本由改造前0.0238元/m~3降低至0.0203元/m~3。  相似文献   

3.
南方某自来水厂原来的水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在混凝前投加石灰作为酸碱调节剂调节pH值,由于取水源水质偏酸性,加上工艺自身原因,导致出厂水pH一直较低,易导致管网被腐蚀。为提高水质pH,该自来水厂改造工艺,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增添后投加碱工艺,即在待滤水后投加液体氢氧化钠。此文通过实验与实际运用中研究改造工艺的必要性和改造后工艺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成本。结果说明,若不断增加石灰投加量会导致水质余铝升高,必需在出厂水前再次补加液体氢氧化钠;改造工艺后系统运行情况正常,出厂水氨氮都0.02mg/L,浊度控制在0.50NTU以下,pH值能达到7.0~7.4范围,工艺调节pH更加灵活,并且可以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采用O3/BAC工艺的某自来水厂中炭滤池出水pH值大幅度降低的现象,根据炭滤池pH值变化的关键因素对其调节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活性炭滤料原位酸碱改性技术,并从净水效果和经济性两方面对砂滤池前投加烧碱或石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先对活性炭进行烧碱浸泡改性,使其pH值平衡点提高至所需值,再在砂滤池前投加石灰调节待滤水pH值至该平衡点左右,经过炭滤池酸碱缓冲后出水pH值维持在该平衡点处,达到了调节pH值的效果,出水CODMn 、NH3-N、浊度等指标均能达标,且水质硬度从90.7 mg/L增加到了178.4 mg/L,对防止给水管网腐蚀有利.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水处理工艺下出厂水的pH偏低这一现象,就加碱和搅拌这两种能够提高出厂水pH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碱可以迅速提高砂滤池出水的pH,且先消毒后加碱工艺比先加碱后消毒工艺更经济,当氢氧化钠的投加量为4 ms/L时,即可使砂滤池出水的pH值从6.7升高到7.5;对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出厂水,搅拌和曝气均可提高其pH,当碳酸(CO2)浓度为21.01 mg/L时,在200 r/min下搅拌40 min后,砂滤池出水的pH值从6.5升高到了7.4.  相似文献   

6.
四川某水厂水库原水水质较差,采用次氯酸钠消毒,三氯甲烷超标的风险极大,改用二氧化氯消毒,亚氯酸盐也会超标。该水厂最终采用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联合消毒,滤后投加二氧化氯,清水池末端补加次氯酸钠。通过调节两种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比例,既能保证消毒副产物合格的同时,还能保障出厂水和管网水的余氯符合国标要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联合消毒的技术在我省首次得以成功应用,在全省供水行业内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宋佳 《城市勘测》2019,29(3):12-15
以四川某气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破胶絮凝处理后进行氧化对比实验,氧化剂选用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次氯酸钠、Fenton试剂。研究表明,絮凝实验最佳条件为氧化钙、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分别为3 ,1,1 g/L。4种氧化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0.5 g/L,pH值为4;过硫酸钾投加量0.25 g/L,pH值为6;次氯酸钠投加量15 g/L,pH值为4;Fenton氧化方法pH值为3.5,双氧水投加量25 g/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10 g/L。出水CODCr最多可降至800 mg/L左右,最大CODCr去除率72.96%,处理效果良好,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南方某自来水厂2018年将液氯消毒改为次氯酸钠溶液,分析对比了改造后12个月的实际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不会降低消毒效果,出厂水微生物指标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投加次氯酸钠溶液能有效提升出厂水p H值,减少氢氧化钠溶液的使用量,消毒剂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吨水综合成本由改造前的0. 036 3元/m3降低至0. 0302元/m3。  相似文献   

9.
秦晔 《供水技术》2014,(3):21-23
针对液氯消毒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以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泰和水厂为例,对水厂的消毒工艺进行改造,由液氯投加改为次氯酸钠投加.结果表明,改造后次氯酸钠加氯系统安全系数高,设备故障率低,持续消毒效果良好,出厂水水质稳定,同时可节约大量压力水和电量.  相似文献   

10.
在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应急提标改造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尾水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发现当水量高于6 500 m~3/h时,无法仅通过紫外线消毒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可以通过投加2. 0 mg/L的次氯酸钠,或采用紫外线与投加1. 0 mg/L的次氯酸钠组合方式使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该污水处理厂应急提标阶段,选择紫外线与次氯酸钠组合的消毒方式,既能够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又可以最大限度节省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的滤后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对其进行消毒处理。运用化学分析和生物学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经不同投量的组合消毒后消毒剂残余量的变化,以及联合工艺的消毒效果和持续消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投量组合的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后,出水中的细菌总数及总大肠菌群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氯胺投量对总余氯和二氧化氯残余量的影响显著,而二氧化氯的投加量对其残余量的影响不大。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在低投量组合下就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且持续消毒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以化粪池粪便污泥为研究对象,在中温(35℃)条件下,研究不同pH值下复合微生物制剂HBH-Ⅱ强化粪便污泥厌氧消化的减量效果及污泥体系的pH值变化.结果表明:调节初始pH值为6~10后再投加0.05%的HBH-Ⅱ,能极显著(P<0.01)提高粪便污泥厌氧消化对TS、VS的减量和COD的去除;且加碱调解初始pH值为8~10时对TS和VS的去除率均高于加酸调解初始pH值为6~7时的.在20 d的厌氧消化过程中,当调节初始pH值为10时对TS、VS和COD的减量效果最佳,比不调节时分别高了6.58%、7.20%和9.14%.调节初始pH值后再投加O.05%HBH-Ⅱ的体系对酸碱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厌氧消化20 d后pH值均趋于稳定并接近中性.  相似文献   

13.
次氯酸钠和氯气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饮用水消毒药剂。本文以北方B市J水厂活性炭滤池出水为原水,比较了分别采用这两种消毒药剂后饮用水在感官刺激、消毒效果、消毒剂有效成分(有效氯)衰减周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有效氯投加量前提下,次氯酸钠在嗅味的感官刺激性上比氯气稍有降低;而次氯酸钠在投加初期的衰减更为缓慢,长期(4h)则差异不明显。在本实验中次氯酸钠和氯气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短时间内的灭菌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可能与两者的衰减特性有关。适当的投加氨均能有效地降低两者的冷嗅值并减缓其衰减,但对热嗅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聚合硫酸铁对东江原水的适用性,考察其投加量、色度问题,对p H值的影响,对浊度、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以及药耗成本分析等。试验结果显示:针对试验水质,达到同一出水浊度的效果,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约是聚氯化铝的2.5~3倍;聚合硫酸铁处理后出水存在色度问题,经过炭滤池或砂滤池处理后与出厂水没有明显差别;对于东江常规水质,高投加量的聚合硫酸铁处理后出水pH值下降明显,聚合硫酸铁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聚氯化铝,对三卤甲烷生成势的去除没有明显优势;对于高有机物的运河水质,高投加量的聚合硫酸铁在浊度处理方面比聚氯化铝有优势,且COD、TOC处理效果优于聚氯化铝,但对运河水的UV_(254)基本没有去除效果,聚合硫酸铁的处理成本高。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液氯消毒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江东水厂将其消毒工艺改造成次氯酸钠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江东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后,出厂水余氯的稳定性更好,消毒副产物含量更低,并有一定的助凝效果。次氯酸钠投加系统构成简单、操作方便,但成本略高于液氯。  相似文献   

16.
解决水库水pH值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厂原水pH值随季节变化,夏季有时低于6.5。为了保证出厂水水质,水厂在水处理过程中加碱。本文比较了几种酸碱调节剂的投加效果及其生产成本,讨论了不同碱剂对水质稳定参数的影响,并通过大理石实验,给出了本厂水质稳定性参数的范围。介绍了水厂石灰自动化投加系统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夏季台风及暴雨期间,该水厂原水水质波动较大,短时间内存在原水水质中细菌数量突发性陡增,日常的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对细菌控制存在潜在风险。针对该情况,对消毒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制定了优化消毒剂投加点、提高消毒剂浓度、联合消毒剂投加种类、升级消毒剂投加设备等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改造措施,以期通过增加原水预氧化和提高次氯酸钠在水中CT值,消除出水微生物潜在安全风险。系统优化改造后,消毒效果明显提升,滤前、滤后、出厂水菌落总数显著下降,滤前平均菌落总数下降了32.5%,出厂水菌落总数由0~10CFU/mL稳定至0CFU/mL,远低于内控标准;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氯甲烷含量较改造前降低了25.7%;工艺改造对其他水质指标均未造成不良影响,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标准。  相似文献   

18.
对比研究了2座自来水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后的消毒效果和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并分析了次氯酸钠消毒系统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改造前后的消毒效果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后出厂水余氯可稳定保持在原有水平,微生物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各种消毒副产物均可稳定达标,吨水运行成本仅增加0. 001元左右。改造既消除了液氯这一危险源,又确保了出厂水和管网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9.
聚氯化铝对糖精钠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剂聚氯化铝的不同投加方式和投加点对糖精钠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调节前投加和在pH值调节后投加这两种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前一种投加方式效果较好;废水调节pH值后产生的沉淀物去除后投加比不去除沉淀物直接投加的混凝效果好.在实践中,针对某种废水、某种混凝剂,应通过试验确定相应的最佳投加方式和投加点.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原水氨氮日益升高的情况下,优化砂滤池对氨氮的处理效果尤为关键。在原水中投加NaOH和NH4Cl溶液,中试结果表明:投加NaOH溶液后,原水pH值上升至8.5左右,而待滤水pH值只上升至7.6左右;滤后水DO的高低与滤池处理效果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待滤水氨氮为0.91~1.90 mg/L,未投加NaOH溶液时,待滤水pH值在6.80~7.00,砂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4.81%;待滤水氨氮为1.25~1.91mg/L,投加NaOH溶液后,待滤水pH值在7.02~7.68之间,砂滤池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0.26%。当待滤水氨氮升高至2.0mg/L时,滤后水中没有明显的NO-2-N积累,而当原水水质明显变差,待滤水氨氮升至2.38~3.21mg/L时,氨氮处理效果受到DO影响,NO-2-N有一定的积累。投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即使待滤水浊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滤后水浊度均能稳定在0.3 NTU以下,显示出对浊度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