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建言     
正西安交通大学胡丽洪—建设以BRT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网巴西城市库里提巴以及首尔、东京等城市在发展快速公交(BRT)方面取得的经验,对强化交通管理创新,大力提升公交服务效率,解决城市道路与公交、家用汽车之间的矛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一是加强城市规划创新。借鉴"以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以射线式交通走廊引导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建立新型城市道路系统,从规划源头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二是进行智慧型BRT技术创新。加快建设以BRT为骨干的公交网络,并借助物联网交通信号系统的开发、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0)
目的:研究襄阳市发展BRT【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等调查襄阳市发展BRT的可行性。结果:襄阳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高,居民交通出行需求与城市交通压力倍增。结论:发展BRT既能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同时能减缓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与能源短缺等,襄阳市目前的城区面积、人口、现有的公交系统等具备了建设BRT的基础,应大力发展和建设BRT。  相似文献   

3.
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模式,是当前优化城市交通方式的一种新理念。本文通过分析交通需求、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对福州市BRT系统的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是我国近两年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结合杭州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与BRT一号线建设的实例,对杭州市BRT系统规划与建设的些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BRT功能定位、客流预测、路权的选择、技术标准选取、信号优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应对城市交通拥堵、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已有近20个大城市先后设置了BRT系统,但BRT系统在中小型城市中的应用仍然缺乏。由于中小型城市社会经济及机动化水平、城市规模、出行结构与大城市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中小型城市的BRT运营模式进行选择,提高线路运营效益,对降低我国中小型城市BRT建设中的决策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BRT专用车道路面结构分析与组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和分析了BRT专用车道的车辙等病害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确定半刚性路面结构最大剪应力区和抗车辙区范围,为路面抗车辙设计提供依据。根据BRT系统的运行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BRT车道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和材料选择,并推荐了适合BRT运行特点的SMA+ATB和AC+PCC两种路面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7.
一个城市交通是否顺畅限制着这个城市的发展,随着BRT系统在巴西的成功运营,BRT交通模式逐渐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所借鉴的方法之一。厦门也在城市BRT系统建设上探索出一条道路。本文从BRT的起源和优势开始,论述了BRT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而性能又接近轨道交通的特点,并因地制宜地研究了厦门的交通现状特性,分析了BRT系统是厦门发展城市交通的较优选择,但是其实施的方式却值得我们思考,这其中的成功与欠缺之处都是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早高峰期居民会由城市周边涌向城市中心,晚高峰时期相反,具体路段两侧出现交通量严重不均衡的现象,研究了可变车道设计的条件和方法,并以哈尔滨市哈平路及和平路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得出了两条路可变车道设置的具体方案,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BRT系统元素配置 BRT系统由车道、车站、智能系统、车辆、售检票系统和运营服务六个要素构成。BRT系统的要素通过所包含的技术措施的运用,形成自身不同的级别;  相似文献   

10.
汤青  冯四清 《四川建筑》2010,30(4):42-44,47
快速公交(BRT)系统规划是一种综合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新理念。文章从合肥市BRT系统规划的决策背景、BRT系统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的服务功能定位出发,总结了合肥市BRT系统规划中所采用的3种适宜的发展模式,并在详细解析了合肥市基于轨道交通建设的近、远期BRT线网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合肥市BRT系统规划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交通拥堵已常态化,且逐步恶化.据公安部交管局于2010年底发布数据显示,至2010年9月底,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我国的许多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相当严重,一些二三线城市也急速驶入“拥堵时代”.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交通拥堵造成的浪费时间,交通事故的增多,运营成本上升以及空气,噪音污染等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兰州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兰州市道路拥堵严重,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拥堵,学术界从多学科视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从伦理学角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此篇文章通过分析造成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现状以及兰州市交通拥堵导致的伦理困境和对兰州是交通拥堵问题的伦理反思提出了改善目前交通状况的建议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步趋于合理,使兰州市持续,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牛国宏 《山西建筑》2014,(32):30-32
以日益普遍和严峻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研究内容,在对交通拥堵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生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缓解拥堵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可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市区工作,市郊居住的生活模式,由此导致了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主干道路双向交通量分布严重不均衡,进而形成单向不对称拥堵的"潮汐式"交通。目前,大中城市道路中多达20%~40%的道路车流呈"潮汐式"分布。根据国内外多年实践经验,解决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最有效和可行的措施之一是实施"潮汐"车道。然而,在运用潮汐车道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利用交通信号灯、指示牌来实施车辆的变道时,尤其是在中间不设隔离护栏的情况下,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且对驾驶员的行车行为有一定负面影响,导致通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车道的调拨需要人工进行整体移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率低下。论文提出通过自走式智能护栏进行车道自动调拨,并对控制机理进行探讨,实现潮汐车道的自动调拨,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将延误减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对美国管理车道的规划设置、运营经验等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现阶段如何选择适合本国交通状况的管理车道,并将其引入城市交通管理体系,同时指出我国实现管理车道的理论必要性及实践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早高峰出行问题源头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朋  王德 《城市规划》2021,45(7):83-90
通过手机信令数据识别每日起始出行,比识别完整出行链更准确.起始出行与城市早高峰出行紧密相关,借助手机大数据,可追踪到交通拥堵问题源头区.本研究从起始出行时间、距离、方向、密度四个视角入手,分析上海市居民起始出行特征分布,总结不同的起始出行发生模式.短时间内高密度、远距离、集中方向起始出行的发生会对城市交通系统产生较大压力,是导致上海市早高峰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源头,其主要分布在外环线附近的大型居住社区,如彭浦新村、宝山顾村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交通问题也日趋严重,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制约大中城市发展的"瓶颈"。新数据环境下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城市交通特征信息来分析交通拥堵特征。研究采集连续一周的实时路况数据,通过ArcGIS操作平台对苏州古城区范围内的常发性交通拥堵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剖析交通拥堵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时间上,苏州古城区工作日和休息日均有两个出行高峰,但高峰时间段和峰值有所差异;工作日路况拥堵变化程度较大,潮汐现象更为明显;空间上,交通拥堵呈现"点、线"并存的特征,并有向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面"拥堵的趋势。研究表明,常发性拥堵时空分布规律与交通供需矛盾、职住分离、路网结构、用地布局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特点,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潮汐交通流的成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潮汐车道的具体运行过程,以及潮汐车道的最佳切换时机和调整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疆乌鲁木齐市BRT车道车辙病害严重,为改善BRT车道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该研究首次将半柔性TX路面铺装技术引入乌市,依托BRT4、6号线铺设了试验路并进行了路用性能的跟踪监测,试验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该研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论证了半柔性TX路面的受力及变形特性,助力了半柔性路面在乌市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上海发展BRT的必要性和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T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就上海城市交通的实际发展状况,BRT的加入能否优化目前的城市交通系统.缓解目前交通日益紧张的局面,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文章就上海发展BRT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适用方向上进行规划层面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