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在农村地区住宅建筑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渐严重,人们希望用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的有限的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直接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由于太阳能的洁净、可持续性,很多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将光伏发电作为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国内光伏发电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支持太阳能发电的财税政策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太阳能发电发展情况 太阳能发电有光伏发电和热发电两种形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又根据其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中小型的独立光伏电站、并网光伏屋顶系统(建筑物屋顶和建筑物南立面)、并网大型光伏荒漠电站等,太阳能热发电大多是在荒漠地区建设的大型并网热发电电站。如果从上网电价政策角度,一般考虑的是对并网光伏屋顶系统、并网光伏荒漠电站、并网热发电电站等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论述了太阳能光伏建筑的优点以及应用情况,就光伏方阵封装材料和光伏蓄电池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太阳能光伏建筑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完美结合,是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的一种新概念,随着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日趋成熟。开发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光伏方阵封装材料、蓄电池,是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建筑与光伏的进一步结合是将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化,用光伏器件代替部分建材,即用光伏组件来做建筑物的屋顶,外墙和窗户等,这样既可用做建材也可用以发电,可谓物尽其美.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储能蓄电池。对于独立功放发电系统需要蓄电池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为了减少太阳能发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对电网有功分量的补偿只有依靠蓄电池或者其他储能装置。什么是太阳能光伏蓄电池?在光伏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于是各蓄电池生产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所谓太阳能光伏蓄电池,这些蓄电池能够符合太阳能光伏储能的基本要求吗?究竟什么是太阳能光伏蓄电池?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理想的储能元件应该具备什么技术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解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大型公共建筑金属屋面系统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与建筑物集成化的重要应用。主要介绍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系统之间的连接设计及工程应用;具体阐述了铝合金锁夹的连接节点设计,铝合金锁夹的优点,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节点设计,并介绍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滨州市奥林匹克公园暨十一届全运会体育馆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及新建杭州东站扩建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中的连接节点设计。  相似文献   

7.
屋顶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前景广泛,对其供电可靠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做好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雷击浪涌防护至关重要。分析了屋顶光伏发电系统雷击浪涌危害途径,利用EMTP软件搭建外部防雷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等效电路模型,计算雷击接闪器时光伏发电系统浪涌过电压,讨论雷电流幅值、接地电阻和SPD保护模式对降低雷击浪涌危害的防护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雷击建筑外部接闪器时,绝大部分雷电流经由引下线泄散,流经直流电缆的雷电流较小;光伏阵列和逆变器过电压随着雷击电流幅值和接地电阻的增大而增加;在直流电缆正极、负极与引下线之间均安装SPD能够取得最好的防护效果,逆变器端口电位差最小。屋顶光伏发电系统雷击浪涌防护需要良好的接地和充分的SPD防护。  相似文献   

8.
从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出发,简要论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探讨应用于建筑领域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以及初步系统设计,分析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9.
刘惠萍  刘惠雯 《建筑节能》2009,37(12):45-48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近年来新兴的环保、节能、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对于解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就如何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路灯照明设计问题作了重点介绍,依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按照设计流程逐步介绍了系统构成,设计方法,经验数据、计算公式等内容,旨在有助于推动规模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方面的开发利用,以获取更多、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为武汉市最大的公共建筑.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为背景,进行了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难点分析,并介绍太阳能光伏系统关键技术,包括光伏组件铺设场地选择、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并网系统设计、BIM技术等相关保障技术,最后对项目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达到了发电、保温节能、装饰的目的,也对其他相关大型项目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网防雷保护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通过对农村电网在实际运行中的雷害事故情况和典型事例的分析,认为线路绝缘水平低,缺少防直击雷的措施,避雷器的使用不当和接地不良,雷电过电压与内过电压的联合作用是目前农村电网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规范避雷器的安装维护,改善避雷器和杆塔接地,使用塔顶避雷针和自动消弧装置降低配电网建弧率,限制雷电流过后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降低配电网建弧率等防雷措施,可提高配电网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尉初 《山西建筑》2008,34(13):211-212
针对雷电的危害,指出了探讨供配电系统防雷接地问题的必要性,从电力线路的防雷与接地、电气设备与电子设备的防雷与接地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寻找避免雷击事故的方法,从而保证线路和设备免遭雷击。  相似文献   

13.
以往电信和电力行业有关防雷接地规范采用的"联合接地"方式,只能满足单独机房在雷击下不受浪涌大电流的影响,不能满足互联多机房(特别是跨楼层互联)的特殊应用。本文推荐的"防雷接地汇集线与工作、保护接地汇集线分离"防雷接地方式,能够完全克服雷击浪涌形成的跨步电压对设备的威胁,在多楼层机房互联情况下保障各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电站二次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耐雷水平低,雷电波侵入易导致二次设备的损坏,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分析了变电所二次系统防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雷电对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干扰方式和途径以及雷电流对二次系统的耦合方式,深入研究了二次系统防雷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二次系统防止雷电干扰提出改进措施:改变二次系统的接地方式,改善接地网电位分布,完善二次系统的屏蔽及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提高了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单避雷线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10 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跳闸事故的统计分析,得出雷击是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根据雷电活动情况、雷击跳闸情况及国网公司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指导意见,对架空输电线路单、双避雷线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架空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110 kV线路采用单避雷线时,工程的总体投资可以减少2%~4%;采用单避雷线后,地线支架安装在塔身之上,与双避雷线相比,增强杆塔抗扭性,提高了对冰灾、舞动、大风等突发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性;平原地区,雷电活动偏少,绕击雷极少,雷击跳闸次数较低,开展110 kV架空输电线路单避雷线运行是可行的;对于双回路110 kV线路,导线可以采用"V"形串设计,以减小单避雷线的保护角,降低线路绕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16.
从5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6 kV~35 kV中压电网雷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防雷保护措施的现状,并且分析了防雷保护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避雷器保护、改善中压电网杆塔和防雷装置的接地、线路容易遭受雷击的杆塔加装避雷针或架设避雷线、使用钳位绝缘子、提高自动重合闸的投运率和加强中压电网的运行维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志江  孙丽 《建筑电气》2013,(10):59-61
以曾多次遭雷击的某自动气象站为例.分析自动气象站雷击损坏原因,结论是直击雷防护方法不当、信号线缆未采取屏蔽措施、地电位不均衡:提出直击雷防护改造、增加线缆屏蔽和合理布置接地装置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洪正 《建筑电气》2007,26(10):38-40
阐述了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信息设备的危害,以计算及实例说明LEMP的危害与雷击点的距离成反比,雷击概率N与雷击点高度h的平方成正比。N越高,LEMP的危害就越大。LEMP是信息防雷的重点,应采取屏蔽接地技术,有效防止LEMP的入侵;完善信息防雷保护,提高抗LEMP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世博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设计规模、设计特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BIPV平面设计、输变电系统及设备布置、并网控制系统设计及太阳电池阵列防雷系统接地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从地层、地形、气候、湿度及季节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接地电阻值的因素,介绍了接地体本身对接地电阻值的影响,总结了对接闪器、架空线、引下线的技术要求以及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方法,以达到真正避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