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热压通风与机械排风联合运行下的复合通风系统在工业热厂房中的作用规律,搭建了具有集中热源和屋顶机械排风装置的复合通风实验台,并在实验基础上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复合通风数值预测模型。提出了有效通风量和有效通风比两个参数并结合温度效率对室内通风进行评价,得到了工业热厂房中机械排风口数量及其分布形式和机械排风量对复合通风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工业热厂房中热压通风与机械排风联合运行下的复合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某大空间建筑为对象,长45 m、宽15 m、高16 m,在9月过渡季连续多日测试了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发现同一垂直方向上温度的线性化程度较好,梯度在0.2℃/m左右,且随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而变化。采用热压通风效应模型,计算了南京、武汉、重庆、广州4个不同夏热地区全年各月的热压通风量及满足基准通风量要求的最小上部开口面积与通风排热量。利用Energy Plus能耗软件模拟全年各月热压通风热舒适时数,发现广州地区具有最好的热压通风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3.
室内通风与热舒适性研究,是暖通专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采用FLUENT软件,对北京某高校学生宿舍不同楼层的室内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热压单独作用以及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时室内气流速度分布情况,证明在单独热压作用下高层宿舍通风环境优于低层宿舍,而风压的影响将使得低层宿舍通风环境恶化。通过分析宿舍不同的通风方式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得出3层以下宿舍不能仅仅依靠自然通风,而应结合强制送风或排风来改善室内环境品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大空间建筑物中拟定一个固定热源,并且对单侧风压和热压自然通风,单侧通风加屋顶机械排风,穿堂风加屋顶机械排风这三种不同的耦合方式进行了模拟并得到温度分布。模拟结果发现,自然通风能够较好的对建筑物的下部空间进行通风,顶部机械通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建筑物上部的空气环境,建筑物可根据内部结构适当调整通风方式。  相似文献   

5.
顶部多开口隧道能避免汽车尾气在隧道峒口集中排放,且利用自然通风降低隧道运行成本。而实际运用中自然通风作用能否达到隧道的需风量要求是不可知的。本文通过对称的隧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顶部多开口隧道阻滞工况自然通风规律。通过研究得到:可以用简化的尾气混合温度模型研究隧道热压通风;奇数对称顶部开口隧道有利于热压通风;对称分布的顶部开口数量超过3个时,隧道顶部开口通风量呈"中间小,两边大"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热压自然通风设计是一种有效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手段。分析了常规热压通风设计的应用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压引射通风设计模式,并初步探讨了该通风设计的工作原理、应用技术,说明了其节能及理论设计上的可行性。结论指出了这种新的设计模式可广泛适用在夏季温热地区,特别是多层内廊式建筑的竖向集中排气系统中,也为深入研究和应用热压自然通风新技术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厂房受工艺条件限制或辅助用房影响,自然进风口面积无法保证,进而影响热压通风效果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热源强度条件下,单侧进风口面积减小对热压通风量的影响,对比了6种不同热源强度条件下,单侧墙面进风口面积减小对热压通风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集中热源位于厂房中部的工业厂房,在相同热源强度下,随着进风口面积的减小,热压通风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先稍微增大、后减小;随着热源强度增大,进风口面积减小对热压通风量影响作用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和应用自然通风技术中的热压通风模式,文章对常规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技术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常规热压作用自然通风模式对单层建筑比较有效,同时分析了多层建筑利用该通风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多层住宅建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热压引射自然通风模式,初步探讨了该通风模式的原理、特点,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确定了该模式下的通风量要求、中和面的位置和各层通风动力大小。最后针对住宅中某典型户型做了初步的模拟分析,计算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热压引射自然通风模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热压作用自然通风新技术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由于教室人员密集,通风非常重要,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混合通风是一种适合于教室的通风方式,而太阳能烟囱可以提高自然通风的热压作用。本文对太阳能烟囱辅助教室混合通风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室内热源强度、机械送风口位置、机械送风速度和太阳能烟囱辐射强度对教室内空气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太阳能辅助教室混合通风的室内空气温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灰箱模型快速预测中庭热压通风量的方法。以某建筑中庭为例,首先利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对其热压通风效果进行模拟,定量分析影响热压通风量的因素;然后基于灰箱模型方法,提出了一个快速预测通风量的半经验方程;最后利用新案例数据对该方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预测方程的误差可以控制在6%以内。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站的通风空调设计,包括设计原则和标准、空调水系统、车站公共区空调系统、设备管理用房区通风空调系统、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和系统的运行控制,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重点介绍了安慧变电站的通风系统设计,对各个电气设备间的排热通风和事故通风系统以及通风控制做了细致描述。介绍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火灾后的排烟系统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该变电站已安全运行两年多,并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重大事件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王培玲 《山西建筑》2008,34(8):190-192
根据某地下车库的采暖、通风和排烟设计的设计方案和特点,提出了地下车库暖通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重点探讨了地下车库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相结合的具体做法,比较了地下车库几种采暖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确定了符合本工程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地铁运输比路面交通方式更具可持续性,通风系统作为地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应了解环境对其建设,维护和运营的影响,应将通风系统设计与系统整体热工性能相结合,从而实现更高效、持续的通风功能。本文通过仿真计算地铁通风系统设计前期的各个参数影响,明确各参数各自的最佳工作数值范围,并在设计阶段将各参数最优值进行优化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实现既经济又可持续的工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翁政军 《山西建筑》2014,(14):155-157
基于设计管理的角度,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流程、设计内容及业主对于超高层商用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方面入手,阐述了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管理要点和内容,以期为使用者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洋石油平台实验室的复杂性及特殊性,详细介绍了实验室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了通风系统风量的确定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送排风独立型通风更适用于海洋平台实验室通风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燃气电站几种常见的通风方式;着重介绍了本电站通风系统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思路,总结了笔者的一些设计体会,对有助于改进设计的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强调了城市污水处理厂鼓风机房通风设计的重要性。叙述了鼓风机房包括进风廊道设计、进气系统噪声控制设计要点。介绍了排气系统通风量计算、通风设备造型及噪声控制方法。通过介绍肇庆污水处理厂的鼓风机房的具体设计计算以及该工程投产后良好的运行效果说明设计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广州某220kV长距离电力隧道通风系统设计,从设计方案、负荷计算、运行模式等方面对长距离电力隧道通风设计进行论述,并针对电力隧道通风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s and their related activities are responsible for a large por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ed in China. It is therefore worthwhile to investigat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uilding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low energy building design in Hangzhou, south China. A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which employs both natural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used for the building due to the severity of the climate. The passive ventilation system was test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mid-seasons, natural ventilation for the building is viable. The likely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building design throughout the year was evaluated using dynamic thermal simulation (DTS) with local hourly standard weather data. It is evident from the modelling results that the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is a feasible, low energy approach for building design, even in sub-tropical climates such as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