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套模块的设计、成套模式的设计,得出项目改造成套模式及改造更新的设计模式。通过生活行为研究得出当代居住模式主要以厨房、卫生、居住的活动空间及贮存的单套模块,通过居住行为研究得出当代居住模式主要为居住单元形式;进一步对泗塘一村北块旧住房成套改造工程项目实际工作案例进行总结,得出了以当代居住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从设计中挖掘可以使城市更好地可持续、改造更新发展模式;结合旧有住宅成套模式及改造更新的特点,最后在旧住房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造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8,(5)
新加坡居住建筑的适应性主要受气候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两方面综合体现在居住建筑可持续设计上的特质尤为显著。居住建筑是居民日常使用最直接的空间,使用需求的可持续须在建筑空间上最大程度地适应其地域气候和文化。被动式可持续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分析居住建筑在传统与现代文化时空背景下应如何智慧地承载被动式可持续设计,对研究该地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迅速增长,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之一.建筑的可持续设计以被动策略优先,通过被动设计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同时BIM技术作为一个整合的协同信息数据库技术,在建筑不同设计阶段与可持续设计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设计模式.以天津解放南路文体中心为研究案例,系统地阐述了BIM技术为建筑的可持续设计提供数据模型,可持续分析结果指导建筑模型的优化,构成建筑可持续设计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聚·院     
《新建筑》2019,(Z1)
正设计追溯历史建筑空间模式,同时对剧场空间模式进行思考,创造出一种兼具居住建筑功能与剧院模式的共享场所。其舞台空间激发年轻人的交流欲望,回应当前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年轻人群新的生活模式需求。设计产品模块的出发点,意在实现以有限的空间最大化满足不同青年客户的需求,并适应他们在生活中需求随时改变的可能,以达到空间利用和居住舒适度共同最大化。产品模块分为必需空间模块和自选空间模块,模块由基本模数组成,可根据用户需求随意组合、随时更改,以适应未来灵活、多变、自由的居住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单 《建筑设计管理》2015,(4):53-55,58
在建筑学科范畴扩展覆盖景观的表象下,景观学科在末位进行抗争,景观与建筑之间依旧出现撕裂与断层的现象,并带来设计实践的极大困境。本文以意大利Ia N+设计事务所为例,借鉴其设计模式提出了景观导向下的建筑景观综合设计模式。不同于以往建筑主导控制的思维,我们建议以区域为视角、景观为基础的多方位调查,将设计目标定位为区域内使用、美学、生态、社会方面瞬时的平衡和长远的可控,以景观格局为框架,组织建筑限定空间,帮助构成建筑与景观网络和空间,凝固场所的特质,反复设定各方面关联以形成动态平衡。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景观导向下建筑景观综合设计模式为线索,去探寻建筑与景观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家有老人的两代或三代家庭多样化的居住需求,研究探索广州保障房套型设计的可持续路径。依据广州近年保障房的实际租配户型特征,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住户的多样性居住需求,并从家庭结构与套型关联性的角度评价广州典型保障房套型在功能布局、尺度等方面的适应性。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住宅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构建小面积保障房套型定制模块的适应性空间系列。研究初步探索了小面积套型模块与多代居住需求相适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20,(3)
生态建筑设计的精髓是将建筑视为特定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通过组织其内外空间中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在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环境。1970年代以来,各种复杂系统理论研究深入发展,并与数字技术紧密融合,从不同层面渗透到生态建筑设计中,形成了当前多种生态建筑设计模式。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生态建筑设计案例,归纳出以系统原理、评价标准及能值分析为导向的三种生态建筑设计模式,并深入解析了三种设计模式下生态建筑设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这将有助于深化对生态建筑系统本质的理解,也有助于建筑师从整体上把握主要设计模式及其主导下的具体设计方法,从而有益于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从老年人的需求角度重新审视养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以求达到养老建筑的真正适居与可持续性;为此,分别在规划选址、建筑形态、建筑朝向与采光、建筑共享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更多设计师、开发商协同政府部门,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设计出更多更具灵性的养老建筑,从而达到对老年群体关怀及对老年人居住环境改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阶段国内幼儿园的落地项目相关设计技术标准进行了总结与分类。通过对工程实例的研究,对幼儿园各个空间模块中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单元模块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幼儿园中不同类型活动单元空间模块的设计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相应地得出一些适用于不同建筑空间类型的活动模块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与城市形态常常被认为是固定与持久的物质实体,并与特定的地点形成锚固的空间关系。流动性视角下建筑类型、生计模式和社会关系存在动态复杂的时空关联。文章以厦港水上人居住类型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地方文献、口述访谈结合民族志等研究方法,探索水上人在"游动—迁徙—定居"不同阶段的海洋流动性如何表现并塑造水陆居住形态的时空图景。文章认为渔船作为一种嵌入海洋流动性的生计工具与居住形态兼具了流动与锚固的双重空间属性。海洋流动性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历史重新定义了不同时期水上人居住类型的实践。文章旨在丰富从普通人"个人生命史"的视角展开长时段的空间研究,并在方法论层面凸显出深描对日常空间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徐捷 《云南建筑》2007,(4):17-18
结合居住本质以及庭园空间在住宅建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的探讨.以昆明近年来住宅设计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分析现有住宅庭园的设计模式并探索它的在空间发展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9,(Z1)
正梦工坊的居住模块与建筑实现装配化生产,居住模块连入自动驾驶技术进行行驶操作。建筑内不是唯一的居住地,居住模块通过可接驳式连接与建筑联通。建筑不再需要围护结构转变为停靠居住模块的综合服务器。悬空开放式的社区首层将同时成为住宅大堂、公园及未来的地铁站点,既是交通枢纽,也是将自然带进社区日常、并为社区提供邻里互动的场所。方案中设计了许多公共空间,满足年轻人自我放空、结识新朋友、与同伴室友相互沟通的需求,彼此关怀、建立新的联系。在建筑的楼顶加入了蔬菜植物园,运用手机App远程操控属于自己的"田园"生活,并保持个性,结交新的伙伴,在理想的色彩下生活。  相似文献   

13.
借助环境行为学和空间句法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以居住建筑的竖向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及定性的结合分析,从路径关系、功能分区、细节设置等角度探究人的行为与居住建筑竖向空间的关系,总结适宜的居住建筑竖向空间设计策略,为日后居住建筑的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 现代居住文化评估体系研究课题启动为构建科学的居住文化理论体系,指导城市居住规划、居住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承担的《现代居住文化评估体系研究》课题开题会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环境与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不久前在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举行。会议提出,应通过居住行为、环境空间、历史文脉、建筑形象以及老年人可持续居住,及对住宅的分区配置、功能空间的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岳阳县三中风雨操场和北京旭辉零碳空间示范项目为例,尝试从建筑与场地的可持续整合设计出发进行探讨,在应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建筑功能、技术整合需求、可持续示范研究的流程机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17.
通透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借助通透设计手段,可合理改善建筑空间效果、空间视觉效果与气流效果等,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围绕建筑设计中通透设计的应用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了通透设计的类型与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想模块     
《新建筑》2019,(Z1)
正"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特征的概括,他们大多聚居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但因难以负担起高昂的房价,而不得不蜗居在脏乱差的城中村,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该群体的生活现状,设计者提出了对未来"蚁族"居住模式的构想,将"蚁族"生活空间分为两块:居住模块与功能模块。必需生活空间作为居住模块固定在框架里,而可共享的生活空间作为功能模块放置于建筑的中庭,在机械手的牵引下可以自由移动并与居住模块组合。建筑由上到下分三个组团,分别容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并在每个组团的内部布置相应的公共空间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单元式住宅作为我国居住类建筑的主要类型,其入口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标识发展到了现在功能及形式的多元。文章以郑州市单元式住宅入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单元式住宅入口的功能、空间形式及其社会发展背景,总结出各时期空间类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为我国城市当代居住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征稿     
<正>1征稿范围:住宅技术住宅设计、养老住宅、被动节能房屋、成品住宅、工业化住宅、室内楼梯、集成吊顶、绿色住宅、整体卫浴间。行业热点:可持续居住与住宅产业化、城镇住宅建造、老年居住建筑、舒适家居等。经典案例:典型居住建筑的项目介绍(整体概述、项目亮点、主要应用技术,含项目图片),以及专家点评。居住设计:已建及在建住宅、公寓、别墅等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案解析(含设计师介绍)。住宅装修:住宅全装修介绍,如优化户型、设计理念、巧用空间、选用材料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