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为了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体系,使用基于灰色聚类法的评价模型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否合适相宜进行评价。通过将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项目作对比,验证了构建的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可行性,并为科学构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适宜性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历史建筑综合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综合价值评定等级量化标准,构造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说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应用.结果显示,灰色聚类法能够正确判别历史建筑综合价值等级,而且在灰色聚类系数矩阵中能够显示样本对于不同等级的隶属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现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涉及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而对结构设计方面涉及较少。基于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目标,从延长建筑寿命、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 个方面建立了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评价体系,在实际评价过程中,通过运用灰色聚类法分析计算绿色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评价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及灰色聚类系数,归纳得到该结构设计方案的聚类系数向量,从而评价其绿色等级,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绿色施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如何对绿色施工等级进行评价是我国推广绿色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灰色聚类法可以真实反映评价对象对于不同等级的隶属度的特点,在对施工企业进行调研并结合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量化标准,运用灰色聚类法构造出相关绿色施工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说明该方法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灰色聚类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对灰色聚类过程中的白化函数生成以及权值的确定作了改进,并通过一个实例系统的介绍了改进后的灰色聚类法,然后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及原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经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性能优良,评价结果优于原方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遴选与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有关的评价内容,构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赋权方式确定综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样本矩阵并构建评价模型。通过对灰色聚类系数的计算,可得出绿色建筑设计备选方案的评价结果,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该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风险指标权重,并利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分析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指标的白化权函数及灰色聚类系数,从而确定综合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私人投资者做好风险决策与管理工作,提出利用OWA和模糊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对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价.采用OWA算子为指标赋权并引入风险曲线调整风险灰类区间,结合模糊综合与灰色聚类评价方法给出各级指标的风险聚类系数,最后利用灰类区间阈值确定项目的综合风险.该方法既准确地给出指标的权重,又考虑到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综合了灰色聚类在评价"贫信息"的灰色系统的优点和模糊综合评价直观、易操作的优点.通过对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投资风险的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施工中的重要体现。由于高校建筑工程建设地点及使用人群具有特殊性,因此,对其进行绿色施工评价要更具针对性。目前缺乏对于高校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根据高校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可加测度Shapley值赋权与灰色聚类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可加测度Shapley值赋权能够综合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更加科学的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聚类模型能够对高校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等级进行评价,为未来进行高校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绿色施工等级,能够促进我国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的实施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绿色施工的发展。分析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构建一套实用可行、操作性强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所评价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使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分析计算求解绿色施工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三角白化权系数,得到评价施工项目的聚类向量模型,最终评价其绿色施工等级。利用灰色聚类法对绿色施工等级进行评价,所得到的结论与实际工程绿色施工等级相吻合。灰色聚类评价法充分利用已有各项白化信息,着重研究系统内部行为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对绿色施工等级的评价更加客观和科学。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综合评价法与全局搜索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评价模型并拟合各评价指标的绿色得分-成本函数,然后应用灰色聚类评价法对工程的绿色施工进行综合评价,将改善绿色施工提升的成本作为适应度,使用遗传算法筛选出满足阈值的较优解.结合具体案例,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2.
灰色聚类分析在建筑结构可靠性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威  韩阳  赵月平 《工业建筑》2006,36(Z1):235-237
建筑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功能、多目标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具有明显的灰色特征,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根据此特征,提出了利用灰色聚类分析法来评估其可靠性的新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将评价结果与实际鉴定结果对比,结果显示此方法简单、准确、实用,是建筑结构综合评价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村镇可持续住宅评价标准的模型,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调研结果,参照国内外的先进绿色建筑标准的经验,初步确定了村镇住宅可持续性评价项目,然后征求专家的意见,在最终确定评价项目之后,建立了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HP-Delphi法计算权重,得到了一个适于中国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村镇住宅可持续性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本文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可持续建筑评价技术与方法,促进农村住宅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成为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绿色供应链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结构模型,并建立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进行全寿命分析,应用层次聚类-TOPSIS 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识别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的关键节点问题,为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同时针对装配式绿色供应链关键环节运作问题提出建议,实现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全寿命周期绿色可持续管理,促进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灰色聚类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它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灰色聚类模型的特点是对数据的分辨力高,多个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中有独到的优势。给水管网水质是多个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不利于直观判断。因而可借助灰色聚类模型理论,确定实际的各项指标的数值与评价标准的关系,把各个因子定量的监测数据转化成综合性的结论。依靠灰色聚类理论来确定管网水质的归类以此方法来评价给水管网各个监测点的水质情况,确定管网水质的归类,最后用实例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运作、建设目标和建设结果影响3个角度出发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灰色性,采用灰色聚类法构建其绩效评价模型,依据评价模型所得聚类系数进行绩效聚类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中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运作、建设目标和建设结果影响3个角度出发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灰色性,采用灰色聚类法构建其绩效评价模型,依据评价模型所得聚类系数进行绩效聚类分析.结合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中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边坡地震稳定性评判中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充分性,为提高判别结果准确性,构建灰色模糊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判模型。利用隶属函数和点灰度建立综合评判矩阵,通过熵权法和改进的AHP法进行组合赋权,减少单一赋权缺陷,最后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边坡地震稳定性等级。通过对16个地震边坡实例进行评判,与灰色聚类法和未确知测度法相比准确率更高。研究表明,组合赋权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是有效且可行的,为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判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依照绿色建筑特点,对于决策阶段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从政策、管理、技术、成本方面构造了绿色建筑决策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确定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矩阵,构造了AHP-FUZZY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了AHP-FUZZY法是经济适用的,并且该模型对于判定绿色建筑决策阶段的风险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四川建材》2017,(5):1-3
为在改造前准确确定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的潜力大小,采用灰色欧几里德理论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潜力评价体系,将模型运用于西安市某住宅楼,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