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 《风景园林》2018,25(9):57-65
本文有关自然和城市关系的成果,可供学界和业界参考。其中的研究例如: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带来的影响;当前城市水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与城市景观和福祉相关的健康问题研究;景观的无形社会价值等。研究表明,当下正值风景园林研究范式的转变时期,有关城市和自然的思考从对立转变为并置,知识体系也通过将实践和学术研究并行而得以构建。在这种范式转变过程中,“设计驱动型研究”(Research-through-Designing)应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嗅觉是人感知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环境中的气味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及社会性。嗅觉环境的破坏及嗅觉感知的丧失会从多方面影响人的健康。日常生活中,嗅觉丧失的状况并不少见,起因有很多,比如与新冠类似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衰老、脑部和鼻子受损等。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应当考虑嗅觉健康及嗅觉环境的稳定性。自然生态系统中,气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的当下,温度与环境中气味源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嗅觉环境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提出应当重新建立人与环境的嗅觉纽带,建立城市嗅觉环境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3.
试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嗅觉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空间的嗅觉设计是现代城市设计中被忽视的一环。由于嗅觉的记忆性、地方性、信息性,嗅觉设计应该成为塑造城市特色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本文概括了嗅觉景观的相关应用,并试图探寻公共空间嗅觉设计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同时,文章分析了公共空间嗅觉设计面临的困难,其最主要矛盾为思想上的不重视和嗅觉背景环境的恶化。面临这些困难,嗅觉设计也许需要区别于视觉设计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场所是一个充满经济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微观认知单元。场所精神的回归是后现代建筑学、城市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人本主义空间观的焦点与趋势。场所理论从人的行为认知角度来认识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景观是一个被赋予多重行为(文化)意义的地理外观场所的差异性彰显出人的场所感。场所理论在地域文化建筑与本土化城市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城市景观环境认知与形态塑造等空间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试图从人本主义空间观——场所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场所的行为文化认知规律切入,结合国外场所理论应用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价值取向及研究趋势.探讨场所理论架构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的本质与方法论体系。从而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微观原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及其实践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5.
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Millennium Park)中的“露蕾花园”(Lufie Garden)获得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ASLA)最高奖。ASLA根据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现实表现、文脉环境、环境敏感度和可持续等标准,来评选并奖励卓越的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项目。“露蕾“这个面积达2.5英亩的屋顶花园,因在芝加哥城市中心建造了一个由植物组成的调色板和富于魅力的城市绿洲而夺魁。  相似文献   

6.
巴美慧  康健 《南方建筑》2008,(10):19-29
嗅听交互研究在国内外处于起步阶段,其为城市及建筑空间营造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多感官环境设计从视听交互主导转向更为全面的统觉认知。从嗅听交互的视角,回顾了听觉与嗅觉环境设计的发展过程,以及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声景与嗅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作者近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实地环境中的嗅听交互感知现状、气味对交通噪声感知的影响、嗅听交互感知效应,以及嗅听交互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嗅听交互感知,积极的感官刺激可以提升其他感官感知的评价,而消极感官刺激的影响效果则相反,以及当一种感官刺激越强时,另一种感官的感知强度会越弱。对于嗅听交互环境中的行为,当空间中存在积极的气味时,积极或消极的声音均会加强人们的趋向行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嗅听交互环境的设计应用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8.
《风景园林》2014,(6):23-37
2014年12月中旬,由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主办、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园林和景观分会及《风景园林》杂志社承办的“2014年原创景观设计奖(中国·深圳)——百思德杯新锐设计竞赛”结果揭晓。该竞赛倡导“原创设计”,致力于构建一个设计与城市、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原创景观设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霞 《山西建筑》2015,(2):239-240
以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对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校地合作"主题创意活动进行了研究,从当今云南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设计的发展新趋势和新应用出发,围绕云南各个城市,分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色与文化的城市现状,为景观环境再生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健全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针对我国在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出现的千城一面、无个性、严重破坏地方历史文化等现象,从后现代主义及新的城市改造理论体系叙述了维护城市景观特色、进行情趣化环境设计的必要性及景观规划在其中的运用与原理。与此同时,以杭州面湖地区改造的前期调查研究为例,介绍了景观规划在维护地域历史文化、保护特色景观,为谋求景观整体协调,创造城市情趣化环境空间中所采用的种种软科学分析、评价的方法。它为该地区的改造建设提供了科学化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捷 《山西建筑》2007,33(25):79-80
从人们的心理需求与住区环境设计出发,分析了我国城市住宅景观环境的现状,指出现代城市住宅应加强视觉景观品位设计,并介绍了视觉景观环境设计的手法和途径,以满足舒适、休闲、惬意、健康文明的生活需求,使人居环境更加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景观建筑的建设发展阶段,景观建筑是建筑中的重要一类,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相比,具有与环境、文化结合紧密的特点,具有生态节能、造型优美等优点,注重观景与景观的和谐。从现下建筑设计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景观建筑设计仍有待提高和发展,建筑主题设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亲近自然的思想,设计指向清晰性欠缺尤为明显。针对基础性指导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景观建筑和其他建筑的不同,随后探索景观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希望为提升景观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准提供相应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社会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实际应用原则和方法。聚焦于社会、空间和物质维度在城市领域的整合,为思考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与越来越多的、倡导能够有效回应城市环境的学科理论产生了共鸣,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基于城市领域体验维度的形成性研究,鼓励在城市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包容性、参与式实践,并强调人境的互动对实现城市环境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概述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发展研究的几项核心内容,包括体验式景观(experiential landscape)、体验学过程(experiemic process)、MYTO(我的、你的、我们的、他们的)以及此项研究在人境研究国际协会(IAPS)的“新时代的老城市:城市设计的综合空间社会性方法”(New-Aging Cities: An Integrated Socio-Spatial Approach to Urban Design)研讨会中发表的成果,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成果是如何影响人境一体化概念的发展。这一背景促使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逐渐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在城市街景的社会维度——过渡性边缘和微环境。最后,基于社会空间城市主义研究中心(SsUU)的构建,提出了社会恢复性城市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人本身作为城市景观视觉设计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研究,梳理了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人、城市景观与景观视觉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视觉美学的角度,通过对人的外在形象设计和人的内在气质分析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研究,提出了具有寒地城市景观视觉特征的人本景观视觉设计方法,丰富了寒地城市景观视觉设计的内容,为寒地城市景观视觉审美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园林理论指导下,体现人与自然融和,创造"人与环境共存"、流动的、变化轮回的城市绿色环廊景观特点。建设有文化内涵、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以提高中环线周边环境质量和水平,创造优良人居环境。通过"环"楔"廊"的设计手法,形成城市在森林中,森林在城市中的环境,使中环线绿化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环境色彩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阐述了环境色彩在现代城市景观个性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在城市环境色彩设计中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实例,对其色彩设计与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色彩设计在我国未来城市中的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与景观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平 《城市开发》1999,(12):30-32
西欧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中有两个主要理论研究学派。一个是进步学派(功能与合理学派),另一个是文化学派(人文与经验学派)。近年来日本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深受这两种学派思想影响,特别是受进步学派影响最大。但是,从70年代开始,西欧与日本等国家在进步学派设计思想指导下的城市设计模式陷入僵局,以至便竭力吸收文化学派思想形成了城市景观学派。鼓励每个居民参与城市景观设计,群策群力,无形中便构建出人们认同的城市景观。这样一来,多样化的人工城市景观便在日本各个城市呈现。本文就进步学派、文化学派和城市景观学派各自的规…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开放空间中,传统的水景设计主要关注其观赏价值,极少考虑人与水的互动。人有亲水的天性,久居城市中的人却极度缺乏这样的机会。近年来一批先锐景观设计师在尝试一种新型的水景设计,以让人在景观中体验水为主要设计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这种“体验式水景设计”,并以“water-traces"水景设计项目作为案例,分析总结相关设计方法与要点,为城市空间新型水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袁南华 《中外建筑》2009,(9):105-106
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对于城市主题的确定、城市景观的提炼、城市形象的树立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从城市景观风貌概念入手,阐述城市设计和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关系,探索用城市设计方法解读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急需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建筑色彩设计、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以及解决“千城一面”等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环境色彩在现代城市景观个性创造中的重要意义,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色彩研究的经验,就攀枝花市总体城市设计中的色彩规划提出了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